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谚语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漢語語匯學自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溫瑞政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歇后语 谚语 语汇

    语(歇后语)的性质》、《引注语(歇后语)的来源》、《试谈「引注结构」》、《歇后语的语义》《略论「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对几种流行说法的商榷》等文章。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来写入「汉语知识丛书」中的《歇后语》一书。写完《歇后语》一书后,在撰写「汉语知识丛书」中的《谚语》一书,又对汉语谚语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歇后语》和《谚语》先后被译成日文在日本东京出版,使我感受到「语」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这期间,我还分别应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山西人

  • 文章六十年惨淡经营「中华谚语志」(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中华谚语志》 谚语 谚语研究 研究过程

    古往今来,六十年长时期惨淡经营,著述一部书,应很罕见。寿堂何幸,成为此罕见的著作者之一。谨以将要出版的「中华谚语志」录谚五二一一五条,并相关的事例、论证,奉献于乐亭、张硏田兄在天之灵。民国十九年,谚语工作起步,头十年,玩玩而已,并未矢志于此。要非这样,在北平以及外县的那五年,我早跟老友李素若他们,也进入通俗读物编刋社,留于文化城,就难得有后此的王曲因缘。晋冀豫鲁,敌前敌后苦战一载,廿七年秋,调职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得识硏田伉俪,他为「北大人」,是王曲诸多

  • 文章六十年惨淡经营「中华谚语志」(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中华谚语志》 谚语 谚语研究 研究过程

    那是二十九年,特请画家铜山、樊盛寅兄所监制。取终南山桐木,质地细致、牢固而斤两特轻,卅三公分五屉的立方形箱子,紫红色漆,王曲鄕下木工,型式极笨拙朴素,可置五十磅道林纸小卡片(6.5×4公分)约一万五六千张—这种简单的谚语工作设备,何以令宣晨嫂印象深刻?四十年交往,生前倒从未听他对我说起过。我想,这与我国八年对日抗战,起初那几年国家社会的形势,大有关系。其时,凡从北平、天津、上海逃难到大后方的各阶层人士,莫有不是行李十分简单,只带了一个包袱,甚至是光光

  • 文章「剢菜」釋義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張逸志  出版时间:1981-04-15
    关键字: 剢菜 谚语 词意考证

    陕西文献四十四期所刋朱介凡先生「说陕西风土谚语」文中:「马嵬人的好管待,大麦馍馍就剢菜」之谚,引用薛思达先生释:「剢音川。剢菜,指万剢菜,去皮也。」此释似有商榷之处:按剢字应读彳ㄨㄚ音,为一动词字,凡由上向下或由前向后撕剥树皮、菓皮曰「剢皮」,如剥玉米穗,则曰「剢玉米」。而「剢菜」即莴苣菜也,鄕俗称作笋,因此菜在生长期中须时常撕剥去下端之老叶,才可使茎干长得粗肥,所以俗名叫作「剢菜」。因而有「莴笋要剢哩,娃娃要打哩。」之谚语。至于该谚中「大麦馍馍就剢菜

  • 文章鄕諺淺釋(三)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89期  作者:鄔艮生 出版时间:1975-12-01
    关键字: 谚语 故乡 释义 方言

    燕子窩:燕子是種候鳥,春天飛到江南來。在住家廊上或堂屋裏梁上含泥築窩。生育幼雛,待小燕子長大能飛翔空中,能獨自找食謀生,已是秋天了,就成羣成隊飛囘南方去。所指的燕子窩並非是燕子含泥含草在堂前所築的窩,而是賣鴉片煙供人吸食的地方。鴉片又稱大煙,燕子窩用來影射煙之窩的。火油箱:煤油臺灣叫臭油,家鄕叫火油,也有叫洋油。用馬口鐵箱盛裝。每箱約重三十三市斤,六十箱一噸。火油倒空之後,空火油箱一碰卽響,而且響聲很大,因爲有空氣共鳴的緣故。火油箱另借用作下等妓女的代名...

  • 文章煞腳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0期  出版时间:2005-01-20
    关键字: 煞脚 地方谚语 谚语解读 《轶闻趣事录》

    吾乡有「煞脚」谚语(音煞「各」),意即「终了」「完了」之意,而不知所由来,后读毛壮侯撰袁寒云、红豆馆主之联,始知外省亦有此语,联云:「公子寒云煞脚无聊钻狗洞」「将军红豆伤心亡国哭灵牌」解者曰:煞脚者,土语末路之意,此联曾载上海时报。寒云即袁世凯二公子克文,喜京戏,某日曾彩串昆出「状元钻狗洞」。同日红豆馆主溥侗,则唱乱弹「连营寨带哭灵牌」。寒云见报,为之拊掌,不以为忤。摘自张志韩乡长

  • 文章说陕西风土谚语(续二)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2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0-07-15
    关键字: 陕西 风土谚语

    野渭南,不说理的大荔县。村,粗野之谓。刁蒲城,野渭南,不讲理的大荔县。民国三十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我出长安城南,经韦曲,到王曲去,坐拉拉车上,鄕党们闲话中听来的。他们都是长安城一带的人。那提说此谚的人,先审视同座一周,深信没这三地方的人,才小心谨愼说出这三句话。其实,即使有当地人听了,也不会以为忤。谚语么,并非出诸个人随口搭白。汧阳、陇州。仲天述。汧阳是个小县,不太出名,人们每一提说宅,必与陇州相提并论,大家就恍悟这是啥地处。汧阳陇州,十料九收;一料不收

  • 文章家鄉——陝西旬邑部份方言之探索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文登秀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旬邑 方言 谚语 故乡变化

    某地方而言,即「这里」之意。三八、月亮「XY」,斗价大,月亮平斗价衡。「XY」就是凹进去的意思,在家乡每逢农历初五,就要看月亮的形状来判断斗价的升沉。斗价乃一般物价之总称。衡,就是物价平稳之意。三九、桥门也登啦,女婿也哄啦。在家乡男女结婚,女方均乘坐花轿,一切遵照古法,均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作决定,甚而有指腹为婚者,是以婚后的二人,从未谋面,是好是坏,则不得而知,所以这则谚语,是新娘说给新郎听的,言下之意,有不得已的苦衷。四十、干吃枣儿嫌「厂㐅」大。「厂

  • 文章沭阳谚语汇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6卷 1~4  作者:徐公超  出版时间:2014-12-01
    关键字: 谚语 乡音乡情 往事回忆

    少小离家,对于家鄕沭阳的一切,多已模糊淡忘。唯独谚语却记得特多。举凡食衣住行、人情世故、季节气候、养生送死、为人处事,可谓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但究竟如何?读了便知:△饱带干粮晴带伞,六月炎天准备寒。△猫过清明狗过夏,人过芒种说大话!△一娘生九等。△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二八月,乱穿衣。△二八月,看巧云。△大旱不过五月(农历)十三。△张家长,李家短,人家事情我不管。△晴冬(至)烂年。△小老(鼠)拖扇柄,大头还在后面。△看人吃豆腐—牙快!△马上不知马下苦

  • 文章《沭阳谚语汇览》续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徐公超 孔繁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谚语 儿时回忆 学者观点 乡音乡情

    战事发生,遂避难乡下。所以我的童年,全是在乡下过的。所记谚语,全出自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农妇之口,也就是说,绝大部分,都是属于「农谚」。至于流行于都市的谚语,则付之阙如。但愿有乡亲前辈,能不吝补足这方面的缺失。同时,我更期盼其他县市的朋友,也能将流行于他们当地的谚语,书写出来。让所有读者,可以相互观摩比较,应当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最后要一提的:孔繁秀乡长,是孔夫子的后裔,为人热心,中文造诣精深,字尤其写得漂亮,期盼在下期的「文献」上,能读到他的大作。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