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读者来鸿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昭孟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孔昭孟 读者来鸿 文章勘误

    編輯先生十卷三期四八頁勘誤表內四〇—七三頁,係十卷一期(七〇頁)孔思遠撰「一段啓蒙與流亡學生生活」之校正;惟表中四〇頁一九行改正欄李懋宣爲李懋寅之誤,李鄕長今在臺,爲空總部前情報署長,已退役。又劉道元(當時山東省敎育廳長)「抗戰後期在阜陽設立六校」(十三卷三期)十一頁十四行『第一臨中首先設立』項下國立十二中學乃廿二中學之誤,敝人曾就讀於一臨中高一(校長張敏之)及廿二中高二及高三(校長前後爲李仙洲將軍及鄭仲平先生)想係手民誤植。以上兩校均爲山東子弟,魯西籍...

  • 文章楊希盛先生來函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读者来鸿 史实纠谬 国共内战 史料考古

    偶在朋友處翻閱山東文獻第八卷第二期,忽見有劉曉武先生的大作「我所敬佩的一位抗戰**鬪士張里元先生」,不由眼前一亮。張先生是山東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專署設在臨沂。因此對張先生的一切,更引起我的興趣,迨抗戰軍興,我們的團體,又歸他指揮,對他的一切,自格外注意。於是把劉先生的這篇文章,從頭至尾地看下去。及至看到下邊這一段:「民國二十九年秋,**集結近萬人。並裹脅民眾七八千人之多,圍攻住在古城的張司令所轄第三支隊王洪九部,……駐防之地,有一丈多厚,二丈多高之城墻……...

  • 文章讀「山東莊家雜字淺釋」後的幾點補充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8卷 第3期  作者:趙培遠  出版时间:1982-12-20
    关键字: 《山东庄家杂字浅释》 读后感 读者来鸿

    讀了曹繼曾先生「山東莊家雜字淺釋」,憶起許多原已遺忘殆盡的鄕土瑣事。土音土語土名字,本來就是相沿成習,耳聽口傳,一代接一代交替下來的。旣無共同標準,也無法則可循。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點,一個區域有一個區域的差異。譬如同是一種水餃,在濰縣都叫「扁食」,到昌樂則統稱「姑乍」。相距不過三五十里,而其說法迥殊,眞是不可思議。所以對於一個名辭的解釋,在甲地看起來很簡單,而在乙地可能變成了天書。問題不在文字本身,而是對事物的稱謂,各有其流傳的特質,雜字一書,以筆者...

  • 文章欣讀「山東文獻」記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09-20
    关键字: 《山东文献》 读后有感 史料补充 读者来鸿 纠谬

    余自渡海來臺,因擅於「快寫」,致時被各方約請擔任「紀錄」。民國四十六年間,江蘇人士首先創辦「江蘇文獻」月刋,此爲來臺後各省、市有文獻刋物之嚆矢。該刋物每月並擧行江蘇文獻資料座談會,迄今幾達二百次,從無間斷,每次均約筆者紀錄,而此項文字卽登載於「江蘇文獻」中,繼而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河北、熱河、河南、福建、甘肅、廣東等省及南京市,均先後出版文獻(惟浙江名「浙江月刋」、河南稱「中原文獻」)其以縣、市爲單位者,尙有江蘇之宜興、揚州、金壇鄕訊,浙江有寧...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