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诗史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东诗史资料缀录㈡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余祖明 出版时间:1975-09-01
    关键字: 广东 诗史资料 人物介绍

    爱见小南强。种树红棉十丈长。为表炎天雄健气。果然诗史播幽香。又曾传轺读岭南小雅集书感云:一夜风云变。三年烽火熹。赋丘工虿尾。倾国为蛾眉。尙切潼关望。宁知灞上嬉。颇闻才一哄。俄报失三垂。孰凿凶门出。终成蹙地悲。佳兵眞不用。义旅岂能支。杖钺原虚冀。无衣祗费辞。阋墙难御侮。反户正称师。江左夷吾叹。辽东衞满思。六朝随逝水。四海痛成糜。南渡谋终否。西迁气已衰。新亭空涕泪。荧泽实乖离。海上遗秦孽。城头骂汉儿。变天惊早谶。乐土愿陈诗。走险惭非鹿。倾阳耻效葵。过陈原不式。灭

  • 文章广东诗史资料缀录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余祖明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广东诗史 资料辑录 名家诗集

    各州縣詩岡州遺稿 顧嗣協岡州遺稿續 言良鈺東莞詩錄 鄧淳寳安詩正 蘇選樓 羅秋浦香山詩略 黃紹昌 劉繡芬高涼耆舊集 吳亶崇古瀛詩苑 陳珏潮雅拾存 楊天培龍山詩錄 溫肅端溪詩述 黃登瀛瓊臺耆舊詩集 王國憲 饒寳華梅水滙靈集 胡曦梅水詩傳 張芝田 劉燕勳滙山遺雅(大埔) 饒鼎華五華詩苑 陳槃興寧廿五家詩選 羅香林大埔百侯楊氏文萃附詩詞 楊朝珍嶺東先賢詩鈔 郭壽華民族家學朱氏傳芳集(南海) 朱次琦何氏家集(香山) 何日愈林氏喬梓詩林(惠來) 林家濬 林廷玉(惠...

  • 文章同鄕贈書徵信續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6期  出版时间:2009-09-10
    关键字: 同乡赠书 征信续录 《历代人物诗史

    陈昂乡长捐赠历代人物诗史(二)姜渭水编纂 一本

  • 文章汤锦文新著「民国诗史」问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45期  出版时间:1997-07-15
    关键字: 汤锦文 新著 《民国诗史 问世 诗文

    汤锦文晚年新著「民国诗史」一书,系以诗文混合编撰,开中国近代史之先河。全书约十二万字,诗评三百首,故标明「仿唐诗三百首」。全书分陆篇:第一篇绪论、第贰篇民国起源、第参篇民国肇始、第四篇民国兴变、第伍篇世代交替、第陆篇结论。全书要旨,在强调大一统之精神。其序文有云:「早年悲兴南渡,垂老恨失吞吴,仍不忘秉祖逖之节,执春秋之笔,慨陈汴杭,志切兴复。由于近世社会,受邪恶西方思想—现实、功利之薰染,世道中落,上下交征利,而不知其国危矣。居上位者,更昧于「一家仁

  • 文章陈白沙在明代诗史之地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饒宗頤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陈献章 明代诗史 地位 诗学渊源 比较研究

    以为「诗家正脉,即在乎是」[2]。然白沙此说颇引起后人之反对,钱谦益云:『子美尧夫之诗,其可得而兼乎?东食西宿,眞英雄欺人之语。』又讥「二妙集」之编选谓:『岂惟令少陵攒眉,亦当笑破白沙之口[3]。按金时段克己、成己、二家总集合曰「二妙集」[4]。此用其名,而取义「二妙」,则出自白沙句:『二妙少能兼。」诗之与道,本如南辕北辙,今乃合而为一,故牧斋讥其为东食西宿。荆川之徒,提出「诗家正脉」四字,主张诗以载道,此则明代道学家之文学观点,未始非出于白沙之启廸也。牧斋

  • 文章广东诗史资料缀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余祖明 出版时间:1974-06-01
    关键字: 广东诗史 资料辑录 《广东诗粹十二卷》 《粤东诗海百卷补遗六卷》

    何藻翔之岭南诗存。黄文宽之岭南小雅。均从年代编次。名儒硕学。以至逸士散人。系统分明。便于浏览。呈诸师座。足资考订。差幸先师遗稿。早经刋成。墨沈朱痕。诚不虚掷。偶检破箧。低徊寻绎。若梁温两先生所标擧例言。穷源溯流。宗派毕列。不啻一部岭南诗史。而知人论世。尽窥风雅正变。实足以继屈大均之诗语以传。他如香山诗略。东莞诗录。冈州遗稿。琼台耆旧诗集。梅水诗传。梅水汇灵集。龙山诗录。古瀛诗苑。潮雅拾存。高凉耆旧集。百侯杨氏文萃。与近年吾友陈槃之五华诗苑。罗香林之兴宁廿五家

  • 文章西漢無五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五言诗 传统文学 西汉时期 中国诗史 《史记》 《汉书》

    唐诗,宋词—元曲也。五言自班固咏史至建安一百多年,世传蔡邕以后作者有:蔡邕:一三三至一九0年、秦嘉:一六0年左右、郦荧:一五0至一七七年、赵壹:一八0年左右、高彪:一四0~一八四年、孔融:一五三~二0八年、蔡琰:二00年左右(指作品流传)以上年代依中国诗史他们的诗杭巴狼是别人代作。他们的时代仍无调整「单」「双」音词能力,诗品:「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本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这段话,钟嵘除见及班固及曹氏父子的五言外,压根儿没见过其他东汉五言

  • 文章尋訪一九三〇年代女詩人徐芳 遺落的明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6期  作者:蔡登山 出版时间:2006-05-10
    关键字: 徐芳 女诗人 中国新诗史 文学史 女性文学

    歌谣周刊》复刊后,她以北大文科硏究所助理的身分,更衔胡适之命,接下该刊长达一年有余的主编工作。其间她在繁忙的编务工作外,还写了四篇内容扎实、言之有据的歌谣论文。抗战军兴,大批学者、文人辗转于重庆、昆明等大后方,徐芳也只身来到西南。施蛰存在昆明就见过她,当时在场的还有吴宓、沈从文、李长之等人,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叫着:「女诗人徐芳。」然而到了一九四〇年代后,这个名字,却在大家的脑海中淡出了。不仅如此,后来我们遍査文学史、新诗史都未见其留下任何鸿爪,甚至后来连徐芳

  • 文章三十年代女詩人 徐芳 從史料裡露面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46期  作者:劉郁青 出版时间:2006-05-10
    关键字: 徐芳 女诗人 中国新诗史 三十年代 徐芳诗文集

    三十年代的女诗人徐芳(图·徐芳╱提供)似乎早已被淡忘,但文字工作者蔡登山筹拍胡适纪录片,却一再在胡适、吴宓的日记、史料看见这个名字。于是,徐芳不仅再被提及,关于她的两本书《中国新诗史》、《徐芳诗文集》也重新出版;令人惊喜地,高龄九十五岁的徐芳仍住在台北,忆起过往历历如新,中硏院文哲所也考虑为她做口述历史,徐芳重新鲜活在现代。徐芳,笔名舟生,是北大国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是胡适爱徒。民国元年出生在江苏无锡,民国二十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专攻现代文学,在三

  • 文章一代紅顏陳圓圓(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0期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陈圆圆 吴梅村 复社之狱 诗史 圆圆曲

    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艶,一时允称绝调。」堂上衰亲忠孝难全纪晓岚以评论汉宋学派,分析诗文流派,评语非常精审,为当世所称。他将梅村比庾信,并以为胜过初唐四杰及白香山,可说是推崇备至了。杜甫咏怀古蹟诗云:「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两句话移赠给吴梅村我以为也是颇适当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庾信和杜甫,都有「诗史」之名,梅村也不愧为一个诗史。嘉庆时诗人陈云伯(文述)著碧城仙馆诗钞有「读吴梅村诗集,因题长句」一首。其中开头敍句云:「贲园花木娄江水。天荒地老悲风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