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讲学教育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革命先進張默君先生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李志新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张默君 人物评传 光复苏州 胆识人格 讲学教育

    故張默君先生,湘鄉人,早歲參加同盟會,獻身革命工作,歷任中央評議委員、考試委員,一生從政、辦報、治黨,久隨行在,翊贊中樞。擅詩、善文、工書法,學貫中西。德業並隆。乃當代惟一之女宗也。先生天賦異稟、聰明睿智,所為詩詞,已刊行者計有白華堂詩集,玉尺樓詩集,正氣呼天集等,風格高雋,辭旨淵遠,海内文壇,莫不推重。言其書法,天馬行空,自成一家,飛舞奪目,匪惟工力,蓋亦天授。文則鴻裁巨構,議論鬯發,燭遠通微,旣冰瑩玉潤,又慷慨鏗鏘!且生平嗜玉成癖,尤富硏究。曾著「中...

  • 文章今日的河南大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尹雪曼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河南大学 讲学 考察 教育 学校

    今年的五月中旬,应邀赴大陆故鄕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讲学,并应聘为该校中文系兼任敎授及考察该校现况:于五月十二日抵达,十八日返来,总计七日。兹志闻见如后,谨供参考。河南大学始建于民国元年,初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民国十二年,改称「中州大学」。民国十六年,再改称为「河南中山大学」。如此,至民国十九年,始确定校名为「省立河南大学」,民国卅一年,复由「省立」改为「国立」。民国三十八年,大陆变色,中共复于民国四十二年,先将该校易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四十五

  • 文章幼年到求学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漢 出版时间:1981-12-01
    关键字: 乡土回忆 求学往事 启蒙教育 私塾讲学

    本文選自劉倬雲(漢)先生親筆所撰「雜寫稿本」,文內小標題係編者所加——編者註。農家子弟余原籍山西省山陰縣,移居綏遠省涼城縣,已十餘代,歷代都以務農為業。曾祖成禮,生子三,祖父珍行二,娶張氏,生子女各一。父永享,母郭氏,仍為淸苦自耕農,生子女各四,余最幼。乳名院生父母同年,四十一歲生余,母親終年操勞家務,雖頻分娩,不得休息。臨盆前,感覺腹痛,仍在勉强勞作,遂致產於院內,故命名為院生(乳名)。母親身體瘦弱,過分勞苦,又加年逾四十,生育較多,沒有奶水。如僱用奶...

  • 文章武汉平民教育运动始末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7期  作者:葉順意  出版时间:2010-10-10
    关键字: 武汉平民教育运动 杜威江城讲学 学术研究

    作者:葉順意,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思想文化史研究所2007級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

  • 文章傳承歷史,造福鄉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1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飞鸿掠影故乡情》 文化教育 家乡情怀 返乡讲学 故乡建设

    惟甫(日本稻田大学)、周邦道(南京高等师范)、钟蔚升(北京师范)、杨传霖(北京中国大学)、朱焕衢(北京工专「也系堂叔」)等十余位共同捐资每人三百银元,或挺身义务教育三年而坚立不移,方能越办越好,独享盛名。岁月悠悠,几经变革。又有旅台将领率领学者专家千里迢迢返鄕义务讲学,传承历史,兴学育才,古今皆同。三、传经送宝,效益非凡旅台群英,返鄕讲学的主题计十一讲,为时也仅短短的两日,见所载热烈回向篇,现在一中校长及师生,以办喜事,迎嘉宾的热忱,作充分的准备与配合

  • 文章傅淸石將軍的生平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范叔寒  出版时间:1983-10-15
    关键字: 付清石 生平传略 黄埔军校 教育经历 受聘讲学

    傅將軍淸石,籍湖南瀏陽,祖父學潭公,前淸同治擧人,父亦山公,光緖秀才,書香門第,詩禮名家,蜚聲鄕里,一方之碩彦也。將軍以民國前三年出生,髫齡聰慧逾人,博聞强記。嗣就外傅,卽悉心硏究詩詞歌賦。及長,卒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時董校務者,爲易鹿山(培基)先生,深愛其才,親授以詩經,楚辭及聲韻之學,並曉以書法。此將軍之所以學植醇厚,通曉詩詞之由來也。民十二年前,易氏曾兩度膺任北洋政府敎育總長,挈將軍隨左右,因就讀於北京大學,硏習中國文學。迨北伐軍興,長沙底定。將...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