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让王殿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江南鼻祖吳泰伯(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5期  作者:張永初  出版时间:1990-03-20
    关键字: 泰伯庙 殿 宝鼎 泰伯像

    泰伯庙 又名泰伯祠、至德祠,俗称让庙。座落在今梅村鎭伯渎港南岸。一九五七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管单位。早在东汉时,桓帝刘志于永兴二年(公元一五四年)曾下令在泰伯旧居立庙。原先的庙在梅村伯渎港南岸,只有一间小屋,称「让王殿」。到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一五〇〇年)重建,规模才宏伟,气势壮观。以后虽经战火,多次修建,仍不失为明代古建筑,四周有黄石围墙。前几年(一九八三—一九八六年二月),无锡县政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庙宇焕然一新。至德大殿 又称泰伯殿让王殿

  • 文章寂寺晚鐘 梵音千秋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宋維遠 出版时间:1993-08-01
    关键字: 赵朴初 古寺 天王殿 书法

    进山门,住持安照合掌迎客,让座送茶,然后引导我们参观重建后的寺院。前有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飞檐斗拱,雕龙画栋,佛像庄严,好多比丘,居士和善男信女正在焚香礼佛。客厅里多幅镜框内,记叙著寺院历史及集云八景,这座古刹始建于唐垂拱四年(688),迄今已有1305年历史,是温州市的著名古寺之一。初名护国报恩禅寺,大中八年(854)改名集圣院。乾符六年(879),这里为藤萝尊者卓锡处,因名本寂禅院。藤萝尊者,唐会昌年间隐居于此,十余载藤萝藤萝绕身,故后人以此尊称

  • 文章(故鄉風情)洛陽勝蹟遊記㈣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2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4-04-03
    关键字: 少林寺 天王殿 康熙 塔林

    余人,而成为驰名中外之天下第一名刹。寺为一座七进僧院,由山门经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即达千佛殿。其建筑面积约三万平方公尺。此即世人所游览之常住院。此外尚有两厢配殿、庵堂等。山门分正门及东西掖门。正门为一座歇山房,面阔三间。门额上悬清康熙帝所书「少林寺」匾一方,并嵌「康熙御笔之宝」方印一枚。石阶两侧尚有石狮一对,蹲坐于参天古木之下,似乎得意扬扬。穿过山门,即步上一条砖砌高台通道,而直达天王殿。通道两侧,苍柏遮日,古碑林立,此即远近闻名之碑林。方丈室

  • 文章望鄕塔管理委員會啓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369期  出版时间:1999-07-15
    关键字: 望乡塔 地藏殿 北海墓园 祭祀 同乡会

    望鄕塔」为寄存我武进旅台同鄕及其配偶亡故后灵骨箱坛之福座,位于台北县三芝鄕北新庄店仔村之「北海墓园」内,面山背海,地理勘舆为福地之选。塔内设施,第一层为地藏王殿(祭堂),设武进同鄕列祖列宗之神位,武进旅台亡故同鄕,大陆死难同鄕及对同鄕会捐赠遗款同鄕之神位,两旁并设置大型神柜各两座,安置寄存灵骨同鄕之神主牌位(由本会统一制作)供阳世同鄕祭祀膜拜。第二层及第三层为铝合金纳骨箱坛,安放我亡故同鄕之灵骨,并装设天花板与照明设备,空气流畅,整齐美观。塔前设石狮

  • 文章清徐古蹟——堯城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7期  作者:沈喬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尧城 民间传说 殿 历史记载

    是在帝尧原「宫室」(茅屋)的原址上建筑的,惜始创年代史书无载。据省图书馆编的《山西历史地名录》载,认为建于元代至正年间(一三四一至一三九八)、按《圣师寺重修碑记》记载,应下限到北宋末年,至少与尧城为同期建筑。现存尧庙是在明正统年间(一四三六至一四四九)重建的,一座四合院建筑。山门外有四柱三门三楼的木质琉璃牌坊,已圮倾。正北为正殿,即现存的重檐歇山顶单体建筑。人们相沿成俗,称其为尧庙,实际上应叫尧王殿。尧殿下承方形台基,高一米,边长各十四米。大殿为高约十二米

  • 文章佛光照耀下的古都朝陽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59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宗教信仰 文化故都 朝阳北塔 天王殿

    光绪年间,均作过增修或维修。民国二十二年,庙内增设「武穆元帅」牌位,更名关岳庙,后复称关帝庙。据《朝阳县志》记载:「院内老树参天,巢共上者鸟鹊甚多,每日早晚齐鸣,如庆神休焉。」现存关帝庙占地面积三九〇〇平方米,庙中主体建筑有戏楼、櫺星门、牌楼、神马殿、仪仗殿、关帝殿、药王殿、财神殿、东西配殿等。附属建筑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为砖木结构。庙内有国宝级琉璃望天吼一对,另有石狮三对、石旗杆一对、清代石碑七通、石经幢二座、石雕垂花门二座、石雕栏杆二

  • 文章「二庙非二郎庙辨」之辨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1期  作者:元辉 出版时间:1967-09-01
    关键字: 二王庙 吕佛庭 李冰 老君殿 青城山 伏龙观

    的还多些」,这却是事实。但大家所称二郞,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郞,非杨二郞。我是灌县人。在幼年时,就随同长辈到二庙看神戏——记得庙会是每年的六月二十四。稍长,更常到二庙游玩,因为那金碧辉煌的庙貌,江山如画的景色,与乎一气爬上老君殿的几百梯石级,非常吸引我们在城里唸书的孩子们。那时我们都以为庙中后殿供的是李冰,正殿供的是李冰的儿子,李二郞。后来我察觉到正殿上二郞的塑像与配备,与封神榜上的杨二郞相同,我便发生了怀疑。要说那是杨二郞,何以不伦不类地与李冰供在一庙?要说

  • 文章(探親憶往)細說當年空戰場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8期  作者:王殿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空战纪实 老兵回忆 军事演习 殿

  • 文章迎江寺和振風塔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程華德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迎江寺 振风塔 天王殿 藏经楼 历史名刹

    迎江寺是长江沿岸著名古寺之一,位于安庆城东江滨,原称护国水昌襌寺、古万佛寺。属国家二类文物。迎江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一六一九年),寺分四进,即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庐殿、藏经楼。面积二万二千余平方米。殿宇华丽、气势宏伟。该寺历经沧桑,屡经修茸现在人们看到的寺门、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等建筑,均系明清两代建筑。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一六二〇年)邑绅阮自华集资扩建,明光宗曾御书赐名为「护国永晶禅寺」。清顺治七年(公元一六五〇年)勒建「迎江寺

  • 文章記嘉興、吳興兩座小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6卷 第9期  作者:王梓良 出版时间:1974-09-30
    关键字: 嘉兴 吴兴 连四荡刘 石冢之南堂殿 娘娘庙

    灯会。」是以连四荡刘庙之刘,为刘猛将军,似无疑问也。二、石冢南堂殿民初大火灾惨案与当时草台班名伶由嘉兴连四荡之刘庙,不禁忆及吴兴石冢之南堂殿——俗称娘娘庙。盛湖竹枝词卷下第十三页有词一首:「一站吴兴石冢村,愚氓轰动祀淫昏。香船日泊舜湖畔,赢得丐头利薮存。注:距吴兴城一站,有石冢村。有庙云南堂殿,四鄕男妇,奔走若狂。岁七月至九月,烧香船麕集湖滨,日数十艘。丐头每船索照费一、二角,岁可得数百金。」查民初生活程度极低,鸡蛋一枚约十文,荳腐一块约二文。一角小洋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