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规矩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人生偶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4期  作者:葉潛昭 出版时间:2012-04-10
    关键字: 曹操 衙门 规矩

    曹操羅貫中三國演義由於小說的張力,將曹操寫成一個大梟雄,千夫所指不下於秦檜。而歷史人物真的是可以嚴格檢驗的,最近有個三國特展,重點都在關雲長,可是曹操的墓穴也在考究之中,所以世人有一股批判之風。其實這並非開風氣之先,而早在若干年前就有許多平反曹操的鉅著,甚至有重寫曹孟德問世。三國志是歷史,三國演義是小說,陳壽的三國志看過的人絕對比羅貫中三國演義來的少,再加上穿鑿附會,代代相傳,離譜的事就會愈來愈像真實,曹操被定型,他豁達的笑聲被形容為奸笑,與劉玄德的哭被...

  • 文章(專論)做人不難、做事更不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8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2000-09-10
    关键字: 人生哲理 规矩 勤勉

    就事论事,不涉人情,不横生枝节,事的结在那里?就往那里解;事的难处在那里?手术刀就向那里开,难事也就变易了。其实说来,人是主,事是从,今天所以吊诡而令人困惑的,是有的人太重做「事」,不重做「人」,太讲「现实」,不顾「根本」。从做人的道路来看,有三个层次:——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大众造福的人。做人,就先存心做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开始。存心守规矩的人,就不会做坏事,若果做人没有方向,东摇西晃,见了利就忘义,这种人就是社会之害。能做

  • 文章川劇喝班(二)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川剧 喝班 三庆会 口诀 规矩

    也是舞台上表现战斗的一种羣舞名称。它与荡子不同之处是先二人对打,甲方连续上来许多人,乙方的一个人接着和这许多人战斗。虽是羣打,但打的都有次序,有规矩。接攒有挡棒攒,鞭攒、大枪攒、翻攒等很多名目。连环:两方兵卒一对一的战斗,(川班旧例是兵和兵打,将与将战。)甲方将乙方打下,乙方又岀来一人将甲方打下,甲方再出来一人将乙方打下,这样循环不已的打法、叫打「连环」。牢子手:这种人专管捕拿凶犯、拷打行刑,把人关到囚牢里,所以叫他牢子手。鸭嘴棍:是从前旧制官府打人的一种

  • 文章川剧规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1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9-01
    关键字: 川剧 规矩 角色 空鼓架 翘腿

    穿蟒袍或官衣时,系于腰间。其制法,用木或竹制一大圈,镶玉片于上,古人所谓蟒玉即指此,本仿宋明等朝的制度,却变成此式,与原样相去已经很远,戏中无论那一朝都用此。玉带既为极庄重之服饰,乃朝廷所赐,安能反上,蔑视朝廷。其实,把玉带反上,既失美观,又违官家威仪,怎么要得!穿黑不穿绿、穿黄不穿白:这是指行头配色方面而言,黑绿与黄白,老前辈均认为「撞色」,不好看,便说不合规矩。但回头来说到明朝官服,什么颜色都有规定,色泽鲜明暗晦,只是美观问题,谈到规定又行不通了。不许

  • 文章川剧规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0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四川 川剧 规矩 集锦 简介

    「靑龍刀不許擅動」:靑龍刀,原名靑龍偃月刀,其製爲「三停」,旣刀、桿、攥、三節一樣長,刀之兩面繪有金龍,劇中專爲關羽所備,他人不得使用,窮班往往無此。關羽亦用平常大刀、靑龍刀在後台切忌舞動,謂與「降魔杆」同爲「五大仙」所避諱!但實際恐非僅此,因靑龍刀係雕繪空心,裝套而成,容易損壞,較爲笨重,故不宜舞動,劇中使用,亦祗是比劃架勢而己,不用時旣以布套裝好,無非保護故也。「後台不許下棋子」:因爲下棋子常有的口頭語:「你走!」「我走!」走!大家走,人走光了,豈不...

  • 文章四川之哥老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1、42期  作者:廸凡 出版时间:1966-01-01
    关键字: 哥老会 帮会 术语 规矩 入会 兴汉复明

    所谓「一个光棍,十家帮衬;」即彼此扶助之意。2.浑水皮:所宗为梁山瓦岗兄弟,加入份子,以无业游浪之人为最多。其用意在借此号召同类,为匪为盗,或专做以强凌弱的不正当谋生事业,川中之盗匪,恐无一不属会中哥弟。㈧交际情形槪略:凡袍哥到各码头会同界时,上五排的弟兄(即大二三五)须出字样,下五排的弟兄(即六八九么大),依规矩应自拿「上覆」,所谓口升等素上覆是,亦有出字样者。接洽地方,多在茶社内,称工口茶社。接洽方式,因地而异:有会么大者,有会管事者。介绍时,须将

  • 文章川剧规矩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蔡啓國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川剧 规矩 忌讳 秩序 川班传统

    这里所说的川剧规矩,也就是川班的「忌讳」。这些忌讳,并不是甚么成文的公约,只是前辈的口说,同仁谨守不违,成为维持内部秩序的无形纪律。「无故不许出牙笏」:牙笏乃明朝以前,官员上朝必用之物(俗称朝王扁),用来记注奏对各事之大略者也,故剧中官员也用之。其制法与眞者无大异,多系木制白漆,不用时放置大衣箱内保管,除去剧中使用外、「出牙笏」必定有事!也可以说它代表川班法令,如宣布「开放包银日期」,「同仁犯规」,「处分罚款」,「开会召集」等等,均写在牙笏正面,安放

  • 文章鄕情瑣記(續)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3、24期  作者:張純義  出版时间:1990-12-01
    关键字: 乡土习俗 丧葬礼仪 丧仪类型 一般规矩

    陪葬珍奇古玩,列阵兵俑武士,搞不懂这是为了什么?哀者如草蓆裹身,黄土掩体,仍能安于现况。介其中者:尙可棺椁为殓,举哀发丧,凭吊的层次,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仅以童年居鄕之所闻所见,略于简介。●一般普及性之丧仪与规矩不论贫富贵贱,只要是死于室内者,皆有一定之程序,为其办理后事,在痛入膏盲、药石妄效,一息尙存的弥留时期,家人即趋前祈祷团契,希望再能多活点时间!到一口气不来时,即开始给烧倒头纸,然后移尸堂屋,依死者之年龄和辈分,每一岁取一根稻草,再依辈分

  • 文章揚州飲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扬州 扬州遭屠杀 饮食集各方大成 满汉席 菜品 饮食规矩

    先説揚州一段痛史我是揚州人,我也可以說我不是揚州人。不但負翁可以如此說,凡是揚州人,皆可以說:皆是揚州人,皆不是揚州人。這種矛盾的語言,未免令人奇詫。要明白此中奧妙,先要談一段痛史。當滿淸入關,豫王多鐸,屠揚州十日。據王秀楚著揚州十日記所載:尸積如山,焚尸簿載八十餘萬,投河、赴井、自焚、皆不在內。准此推測,揚州之被屠殺者,當在百萬以上。揚州、一府城耳,遭此浩刼,可謂地坍土平。眞正揚州人,已無一倖存。待至略定以後,一片荒墟,率由鄰近省縣人民,移居於此。未幾...

  • 文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9期  作者:劉巽明 出版时间:2014-02-10
    关键字: 宁波阿娘 吃饭规矩 爹娘饭 出饭率 俗语

    幼小的时候阿娘给我喂燥粥烂饭,叫做:「予(喂)芒芒」,不时地说:「囡囡奂(乖),快快吃」。这是我依稀的记忆,不过后来她老人家给我的弟妹喂饭,总是重复这句话,而且看到孙辈吃得很好就脸露笑容。我稍微长大了,阿娘说:「人大了要学会拿筷子,自家吃饭饭,做人吃饭靠自家!」还讲:「饭啦啦划进,下饭(小菜,过口)少一眼。」我再大一点饭量增加了,阿娘改口:「饭吃七分饱,否则聪明奂要塞牢,要做笨贼佬。」「薄粥贷(撑)肚皮,荒年自害自」。我懂事开始,阿娘开始做规矩了,一起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