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皮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南戲」聲腔到京劇板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鄭宗昌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京剧 南戏 唱腔 西皮导板

    京剧又称皮黄戏,指的是京剧的唱腔主要是由徽、汉两调西皮与二黄曲腔组成。温州古老的「南戏」流传到大江南北比后相继产生四大声腔——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其中「弋阳腔」由江西传入湖北、安徽一带而和当地地方剧种兼收并蓄融为新声,即吹腔。京剧唱腔就是吸收了吹腔、昆腔等多种声腔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昆曲「联曲体」形式而形成现在「板腔体」的曲腔格式。京剧的演唱语言,并不是纯粹的「北京话」。它是把湖广中州音韵和北京语言溶合在一起,创造出京白韵白兼用,四声韵律严整

  • 文章中國國劇是漢劇而不是京劇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4期  作者:丘立才 出版时间:2014-10-31
    关键字: 汉剧 西皮 二黄 剧本

    两种:一是「旦」和「戈」,说明国是需「枕戈待旦」守卫的疆域。另一是「豆」和「戈」,「豆」是祈祀上天恩赐疆土;汉时将「菽」改称豆,疆域之土不适种禾宜种豆,以区分疆界;汉朝建国不也是在「戏」地鸿门宴上,把「戏」的吓唬人的「虎」气拿掉,而取得的「国」吗?汉中所处之地是「秦头楚尾」,因此在汉中产生的汉剧也必然是秦腔和楚声的结合。汉剧、汉调唱声的声腔就是「西皮」和「二黄」的结合。「西皮」源于陕西梆子,王要是秦腔的唱法。「二黄」是楚声、楚调,有说是「四黄」,即黄陂、黄冈

  • 文章秦腔——西皮的始祖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3-09-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始祖 源流研考 梆子腔

    本文系杨琏先生所著「梆子腔综述」的一部份,原文刋载于「中华文化复兴月刋」第六卷第六期。兹承杨先生惠于剪寄,并加充实,爰为刋出。杨先生系农林专家,原籍江西,嗣迁湖北。深切爱好戏剧,富有硏究,时有述评。而对「秦腔」了解如此之多,殊为难得。特致谢意与敬意。——编者——「秦腔」是被认为乃广义的「梆子腔」—西皮—始祖的一种戏剧。原始的「秦腔」由甘肃省传至陕西省遂成为「陕西梆子」,而为其正宗。流行陕、甘二省,影响及于宁夏、靑海、新疆三省的部份地区,湖北省的西北部

  • 文章秦腔考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4期  作者:馬彦祥 出版时间:1985-08-01
    关键字: 秦腔 西皮腔 源流考证 清代戏剧

    一、秦腔非梆子腔今人称梆子腔辄曰秦腔,相沿成风,几无异议;从前我也以为是这样,后来在缀白裘中看见所列花部[1]诸腔,计有:梆子腔、高腔、乱弹腔、秦腔、京腔、吹腔等名目;又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中亦云:「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腔,统谓之乱弹。」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秦腔与梆子腔有两种名称,而在同时流行,由此可知秦腔与梆子腔必为性质不同的两种腔调无疑。继乃征诸各种文献,就知道现在所谓梆子腔者,的确不是秦腔;秦腔实为今日流行的西皮腔。这种

  • 文章秦腔考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9期  作者:馬彥祥 出版时间:1986-01-03
    关键字: 秦腔 西皮腔 梆子腔 魏三 中国戏剧

    一、秦腔非梆子腔今人称梆子腔辄曰秦腔,相沿成风,几无异议;从前我也以为是这样,后来在缀白裘中看见所列花部[1]诸腔,计有:梆子腔、高腔、乱弹腔、秦腔、京腔、吹腔等名目;又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中亦云:「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腔,统谓之乱弹。」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秦腔与梆子腔有两种名称,而在同时流行,由此可知秦腔与梆子腔必为性质不同的两种腔调无疑。继乃征诸各种文献,就知道现在所谓梆子腔者,的确不是秦腔;秦腔实为今日流行的西皮腔。这种

  • 文章簡談國劇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何琫雲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国剧 京戏 西皮二黄 曲牌 评剧

    昂扬激越,深沉苍郁……等均彰显出干净、俐落、爽快、婉啭、宏啸、盛壮、咽呜……等效果。京戏具一整套完美的表演手法,它集中简炼、鲜明夸张、「唱、念、做、打」皆有随衬「音乐美」,停住不动或亮相也有「雕塑」之艺美。尤重内心刻画,讲究「心里有戏、脸上有戏、举手投足有戏,头上发辫冠饰及坠件袍角靴尖鞋底都有戏」,底底确确真不愧出头代表国家戏剧。以上所述国剧即京戏,是集各种艺术的大成产物,它的艺术材料:1.安徽徽调二黄、2.湖北汉调西皮、3.昆曲—主要是北昆、4.秦腔

  • 文章試答秦腔十問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17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82-01-01
    关键字: 秦腔十问 秦腔起源 梆子形状 西皮二黄 秦腔乐器

    有淸、康、雍以后由于乾隆皇帝及巨商、士宦的积极提倡,剧艺精进,名角辈出,盛极一时。五问:秦腔是否即西皮的始祖?如是,何时演变为西皮?又如何与二黄合流?答:秦腔由古代甘肃民歌嬗变而来,因发源于秦故地关中的甘、陕地区,故名秦腔。秦腔是西皮的始祖。谢章珽在赌棋山庄词话中说:「甘调即秦腔,又名西秦腔、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伊哑如语,今所谓西皮调。」王芷章在腔调考源中亦云:「陇山亘陕、甘界上,由秦中而言,则甘肃固在关陇之西坡,疑流俗必有「西坡调」之称谓者,其遂讹为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