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裴休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風土文物)潙山密印寺的故事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5期  作者:李壽岡 出版时间:2006-02-18
    关键字: 沩山 灵佑开山 密印寺

    又称军持,我以为是否可以说「这是军持」,似乎直下承当,不待拟议,但仍然是在名物中打筋斗,不如灵祐祖师之踢倒不顾了无缠䌸也。且说灵祐祖师来到此处,只见山势峻峭,人烟断绝,鸟兽为伍,橡栗充食,几乎萌生退志。七年后,百丈山派安上座带同数人来支援,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众其营梵宇。连师李景让上奏朝廷,赐名同庆寺,宰相裴休来参禅问道,于是全国传名,禅人辐集,如司马头陀之预言,成为当时著名丛林。灵祐祖师生于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七七一),圆寂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八五三),传法

  • 文章(特載)候旨亭命名緣由質疑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6期  作者:熊允平 出版时间:2007-02-15
    关键字: 候旨亭 宁乡县志

    余幼时,曾闻父老言候旨亭事。不独听之于耳,抑且铭之于心,盖于鄕梓掌故,情有独钟也。年近古稀,有幸参与县志编纂。见民国三十年所修《宁鄕县志》有记云:「唐穆宗太子李固重病,方士谓须削发出家,方能益寿。国相裴休奏建大沩密印寺,并愿以己子代太子出家。遂挈子先行。至宁鄕县城附近,批准其代太子出家之旨尙未到达,乃于民家迟延候旨。后人建候旨亭以资纪念。」于候旨亭由来之记述,亦已备矣。且与余曩时所闻如出一辙。窃念裴休既为国相,独具「天颜有喜近臣知」之条件,尽可面奏、面谕

  • 文章(風土文物)潙山與陶汝鼐先生之「潙山遊記」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期  作者:魯蕩平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沩山 沩山游记 陶汝鼐

    沩山,在宁鄕县西,亦称大沩山,沩水东北流入长沙县界,亦名新康河,又东北流入湘水,大沩山密印寺为唐时古蹟,唐裴休为高僧灵佑建,灵佑居此山凡七载,世称沩山禅师,而此寺又称沩山寺。禅宗中有名之沩仰宗,即为沩山禅师灵佑与仰山禅师慧寂所开。沩山禅师为福州长豁人,初出家于杭州龙兴寺,究大小乘敎;后游江西参百丈海禅师,究明心法,著有沩山警策等书传于世。江西仰山禅师,则为㧑山之嗣法,师弟相承,皆了大事,弘扬心法,一时称盛,卒得称为五宗之一。裴休博综敎相,曾师事黄檗禅师

  • 文章(风土文物)裴休丞相情结沩山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6期  作者:羅軍政 出版时间:2007-02-15
    关键字: 沩山 密印寺 一心向佛

    裴休,字公美,唐代孟州济原(河南)人,鄕试登第,曾以兵部侍郎进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唐武宗时期宰相。因谏直言,被贬为湖南观察使,再贬为潭州刺史。几度奔波于仕途,无奈官场险恶,几经迁谪,心忧身倦。「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他本笃信佛教,为寻求精神解脱,欲弃官为僧。灵佑不受,劝公曰:「你尘缘未了,此生无缘为僧。」公无奈,但心已归矣,决计身处红尘造化于佛门。时逢唐宣宗李忱即位,解除禁佛令,弘发佛事活动,公即奏章构建沩山道场。大中三年(公元八四九年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