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行政沿革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山溯往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4期  作者:明德  出版时间:1988-02-17
    关键字: 中山县 保定 抗日战争 行政沿革

    前言民國肇造,定縣行新政、辦自治、拆廟宇、興學堂、剪髮放足,蒸蒸日上,氣象一新。民國二年一月八日,政府爲劃一地方行政官署組織,撤消府、州龐制,改州爲縣,改知縣爲縣知事。民國二年春,增訂道制,居省縣之間,地方行政遂復行三級制,定縣隸直隸省保定道。民國十六年,奠都南京,廢道仍爲二級制。抗戰期間於省縣之間設專員公署;抗戰勝利,河北省第九區專員公署駐定縣,轄定、唐、望、無、曲、新、安、深等縣。戰爭紀要一、軍閥之戰:民國九年七月十四日,直皖戰爭爆發於楊村、涿州等地...

  • 文章灌雲縣所屬區鄉鎮名稱暨區鄉鎮長姓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2期  作者:暮陽  出版时间:1981-09-01
    关键字: 灌云县 行政沿革 乡镇长名录

    灌雲縣原轄七個行政區,嗣因隴海鐵路終點與雲台山濱海相接,省府遵 國父實業計劃在海州建設二等商港,乃設置省轄連雲市,直接管轄,俾資發展,是以將灌雲縣第七區全境,整個雲台山,以燒香河向東經大小板入海,西至南城板新公路口,爲灌雲縣與連雲市之分界。灌雲縣所轄六個區,一百五十餘鄕鎭,勝利後奉令整編爲七十五鄕鎭,並改區公所爲區署。貫以所在地之地名。例如第一區爲同興區署。兹應海州文獻社,蒐集各縣市鄕鎭資料,特會同第四區區長潘萬憲第五區區長徐君執第六區區長張效農等多人,...

  • 文章遮頂之亂與十二版納之設流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2-12-25
    关键字: 云南行政沿革 土司制度 遮顶之乱 十二版纳

    汉官多不谙夷情,不通夷语;而土人亦多不识官方情形,汉官语文,其中不无故为轻重顚倒,以遂其私图者。凡经由六顺土司派充舌人处理之边事,每于事后横生枝节焉。六顺土司以车里宣慰使刀承恩庸懦无能,不得民心,积日渐久,遂萌取代之念,因勾结强大之猛遮千总,以为应用,猛遮土千总刀正经,以职位较高,且有兼管八猛[2]之权,辖地既广,民物众遮,不满于宣慰使刀承恩之所为,互以兵戎相见者,已不止一次,对于宣慰一职,时思有所废立,以遂其称雄十二版纳之野心,遂亦乐与周旋,互相利用。刀

  • 文章元代賽典赤的治滇業績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期  作者:王文中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云南行政沿革 赛典赤身世 治滇业绩 咸阳王墓

    一、前言溯自戰國時莊蹻開滇,夜郞受範以後,雲南才有漢人的足跡,一切典章制度,文物敎化,皆淵源於中土;到漢、魏以後,如兩爨、南詔、大理等部落,先後在本省各地,組織國家,建立政權,以高度文化,用夏變夷,融合各土著民族於一爐,同享安居樂業的生活。可惜中原人士,漠視邊遠,二千年來,竟把雲南視爲化外,目之爲蠻夷,自宋太祖大斧一揮,更使雲南不與同中國了,直到蒙古人在漠北勃興起來,曾三度西征,佔領了中亞細亞及俄國的一部份領土,更西進佔領了中東的大部份囘敎國家,再西進攻...

  • 文章(紀事 地理)三樹鄉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交通 教育 乡贤

    一、疆域:本鄕東界,由八堡通往洋河之黃河補堤,東面及東南接黃運鄕;南爲埠子鄕;西南及西陲與睢寧縣接壤;北臨耿車鄕;東北則與項里鄕交界。鄕公所所在地之三棵樹,北距縣城十八里,南到埠子十二里,西北去耿車十七里,爲宿南之小鎭,全鄕東西横爲二十餘里,南北縱深亦如之。二、沿革:民初爲孝八、九、十、十一四圖,舉鄕董,葉子玉氏任之。北伐後,設保甲,鄕鎭繁多,約數十。迄民國二十年後實行新縣制,併爲四鄕,屬第四區。其名爲結合、北寧、共濟、樹人,所謂埠子北四鄕是也。設鄕之初...

  • 文章(紀事 地理)仇圩鄕槪述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物产 交通 集市

    一、沿革槪說:仇圩鄕以仇圩而得名,仇圩昔爲仇氏一族集居之村落,位於縣城迤北三十華里。東倚馬陵山,西瀕落馬湖,初建於遜淸咸豐十年間,爲仇子良公興建,抗拒捻匪(長毛)之亂,於庄外挖溝溝寬約三丈,深有十餘尺,土向內堆,名爲圩山。設東南二門,面積數百畝,初爲義合圩,後因居民皆爲仇氏,易名仇圩。人口約百餘戶,多爲仇姓及其佃戶。圩形四方,設有四拐(圩牆突出部份),每拐築有土碉堡相互控守。並造有鐵砲六門,爲鎭圩之武器。鐵砲係以生鐵冶鑄,重約三千至五千斤,使用火藥及碎鐵...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羅河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物产 文教 市集

    一、槪說:㈠名稱由來:羅河鄕之名,由羅河縱貫本鄕之內而得名。㈡方位:羅河鄕在縣城南南西方,南大而西小,北界距城四十五華里,南界距城約六十五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本鄕北鄰埠子鄕,南鄰歸仁鄕,東接夾河鄕,西南與安徽泗縣大小柏圩相望,西近睢寧之找溝,西北則與睢寧之凌城相交,南北約二十華里,東西廣約十五、六華里。㈣行政區域及變遷:本鄕在淸季屬孝四圖和孝六圖;民國改市鄕制,屬埠子鄕,後屬第四區,勝利後由騮馬、同安、羅河三鄕合併而爲羅河鄕。二、地文:㈠土質:北部屬沙土...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聚生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交通 物产 文化教育

    一、槪說:㈠名稱及由來:本鄕中心區爲聚生圩,卽雙蔡圩東圩,故名聚生鄕。㈡方位:在鄕城西南四十八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本鄕約十餘方公里面積,東連閘塘鄕,北近夾河鄕,南鄰順河鄕。㈣行政區域及其變遷:本鄕原僅雙蔡圩附近村莊,於民國二十一年將東南安河鄕,西面綠野鄕,兩鄕各併入數村落,成爲聚生鄕。計分九個保,雙蔡圩內分一至五個保,西面張莊、陳莊爲六保。東面郭莊、大新莊等爲第七保,大華莊、葉圩爲第八保,郭廟、郭圩爲第九保,人口約千戶。三十六年併爲夾河鄕。聚生鄕首任鄕長...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洋河鎮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特产 古迹 文化教育

    一、槪說:㈠名稱及由來:洋河因白洋河而名。㈡方位:在縣城東南約四十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洋河一鎭分屬宿遷、泗陽兩縣,大部份屬宿遷,以一木柵與泗陽部份分界,東南亦與泗陽縣接壤,西南爲閘塘鄕,西北爲秀水鄕,北爲洋北鄕,廣不足二十里。㈣行政區域及其變遷:淸時爲仁一圖,民初爲十七市鄕之一,改區後初爲第四區,後改歸三區,三十六年併鄕,併區。仍稱洋河鎭,隸屬歸仁區。㈤戶數:本鎭共分九個保,鎭內爲一至四保,鎭外爲五至九保。二、地文:㈠地形、土質及變遷:地形平坦,而以黃河...

  • 文章海南特區的設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王夢雲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海南 行政沿革 特区 孙中山 文献 演说词

    粤稽海南,位中國南端,載考諸古,禹貢所不書,職方所不載,秦漢之季,帝力所及,始歸中國版圖,置郡、縣,衞而統治之。唐、五代、宋、元諸朝,行政區域或名稱,間有變更,但多以「瓊州」名之。迨明太祖高皇帝,以「南溟之大,中有奇甸數千里,地居炎方,多熱少寒,帝視之以畿甸,而之褒以奇,乃敕賜之曰「南溟奇甸」盖南溟者,南海也。奇者,異也。甸者,郊外之田也。淸因襲明制,仍稱瓊州,康熙間,敕有「勤遠略」用資經營,嗣因政治環境不許,鞭長莫及,開發無由。國父於肇造民國之初,鑑於...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