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桐鄕养习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5期  作者:楊超明 出版时间:1993-05-10
    关键字: 桐乡 养蚕 青娘

    浙江桐鄕自古以来是养地区。旧时、,每年分头、二两熟。现则可养五次了,即春、夏、早秋、中秋、晚秋。旧时每年腊月十二日,石门、乌鎭、濮院、屠甸等地农村俗传为生日。届时,养户以米粉掺入南瓜成黄色,或拌了草头成靑色,或用纯白粉,做成似大茧状的粉圆,虔诚祭祀。有些地方并作歌:「黄金白金鸽卵圆,小锅炊热汤沸然。今年生日粉茧大,来岁山头十万颗。」祀求赐个花丰收年。淸明节前后有庙会,俗称烧香节,热闹非凡。届时,养女子发髻上插着红色精制「

  • 文章憶桑葚成熟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5期  作者:雙桂 出版时间:1986-05-10
    关键字: 故乡 桑葚 追忆

    某日看见小学生在纸盒里养,显得非常高兴,且兴趣很浓厚,也许是学校的敎学实验吧?使我想起家鄕的此日,也正是「春到死丝方尽」,家家忙碌于养抽丝的季节。同时也联想到与养有关的桑树,及树上的桑果(又称桑葚),于是儿时的欢乐情景,油然而浮现眼前。记得每三的农历三四月间,家鄕人为了养,大多也种有桑树。此时满树满枝的桑葚,正是让儿童们感到喜从天降,贪馋不休,争相采食的好野果。不过人们之所以喜欢种桑,并非完全为了养,而是桑木本身有其很高的使用价値。因为桑木

  • 文章民間趣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78-01-01
    关键字: 传说 祝英台

    的故事这传说是从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里传述出来的。话说当时祝英台嫁向马家去的时候,轿过梁山伯的坟墓,她就下轿在墓前哭诉了一番,忽然坟裂开来,她便一跃跳入墓中,轿夫们急急勒住,却只有几个裙角还在手中,接着也化为蝴蝶,向空飞去。轿夫们只得快快地报明马家知道。这时马公子正立在桑树上引领望着祝英台的来到。一闻此言,非当小可!心痛失神,便在树上跌下,一命呜呼了!飘飘渺渺,来至阎王殿前。阎王传齐三面对质,可终于断不淸这一椿夫妻案。从此马公子便和祝英台结了不解之恶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蚕桑祭祀 花歌

    浙江是我国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农桑并重。《湖州市志》记载,吴兴钱山漾出土的丝绢残片证明,湖州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七〇〇多年。吴时民以此为衣食来源之一;宋代民间赖养出息生计所资;至明代与田各负半年生计;清代至民国前期,桑之利,厚于稼穑。在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桑文化异常发达。旧时每逢事,私塾暂停教学,官府暂停诉讼,谓之「放忙」。有诗云:三月吴已二眠,房辛苦春秋天。楝花开后人如醉,才放忙又种田。有专业的丝绸市镇、专门买卖

  • 文章「倭豆」名稱的由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7期  作者:董有華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蚕豆 戚继光 慈溪

    豆,一些地方叫大豆或罗汉豆,但在宁波慈谿一带却是叫「倭豆」。这倭豆的叫法,始自明朝。慈谿一带滨海,当时常常受到倭寇的骚扰。倭寇成羣结伙,抢劫商船、财物、杀害居民,沿海民众俱都恨得咬牙切齿。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一五五五年),朝廷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到慈谿一带抗击倭寇。戚继光在沿海一带组织民众抗倭,并在鎭海口一座小山上驻扎军队,以瞭望海域,后人便称这座山为戚家山。有年初夏,正是豆成熟季节。戚继光在戚家山上望见有大批倭寇正扬帆向慈谿三山一带而来,便立即策马

  • 文章杭嘉湖地区的神崇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董郁奎 出版时间:1994-03-10
    关键字: 崇拜 花娘娘

    浙江素以「鱼米之鄕、丝绸之府、文物之邦」著称于世。种桑养、缫丝织绸的历史源远流长。七十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对距今七千年的余姚河姆渡边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一个雕刻有编织和纹的图案,说明河姆渡人已发现了利用茧抽丝、并进行原始的手工编织。而五十年代发掘的湖州钱三漾遗址中,发现了用丝织的绸片和丝带,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这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最早的丝织品。中国古代的桑丝织业,在隋唐以前,其重心在北方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以后则逐渐南移,到南宋末年,江南地区成为

  • 文章浙江省丝硏究改良与推广之施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9-10
    关键字: 蚕丝硏究改良 丝织品 纯系选种 指导 改良蚕种

    一、前言我国之丝事业,考诸文献记载,民国纪元前四、六〇〇年,西陵人氏黄帝妃嫘祖,敎民育抽丝,此为我国有丝事业之始。我浙得天独厚,丝事业之发达,有丝王国之称,昔有嘉兴之半墩丝,继有湖州之辑里丝,丝织品之优良精美,不特驰誉国内亦且蜚声海外系鳞翅类之昆虫,幼虫经四眠蜕皮后上簇,吐出液体遇空气而成丝以作茧,匿其体于茧内,渐变为褐色而短肥形之蛹,吾人乘其未将茧咬破之时,以缫丝车抽收其丝。丝织成品所裁制之衣着,以其轻、輭而具靱性。气质高雅,远胜于棉织品

  • 文章絲綢之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8期  作者:華唐 出版时间:1993-08-10
    关键字: 丝绸 浙江 先民 良渚 养蚕

    中国是世界上早养、缫丝和织绸的国家,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丝绸之国。公元前四世纪的欧洲人,就称中国为「赛力斯」(Seres),意即产丝之国。从文明史的角度看,丝绸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入类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愧是中华民族造福于普天下人的一项伟大创擧。世界各国的丝网起源于中国,中国的丝绸实由浙江古代先民所发明。关于中国丝绸的发明权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倜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宋代历史家罗泌的《路史·后记》说,「黄帝元妃西陵氏白嫘祖,以其始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2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2-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花地 桃柳枝辟邪 唱花 蚕室禁忌

    四、避邪㈠扫花地这是在清明前后举行的一种袪祟避邪的仪式,属我国古代「傩舞」的一种。艺人盛装歌唱舞蹈,于室中表演养的各个生产环节,特别着重打扫室,将虚拟邪物扫出门外。现各地仍有扫花地风俗,一般由娘要从外往里打扫房,以为这样能把花扫进来。㈡避惊和避鼠害熟夜(即清明夜),农要用铁器在房前屋后翻土,谓之「动响土」,意为可避惊。并在自家门口用筷子击碗,口呼「猫咪」,意为可避鼠害。鼠为养大敌,民间有谚「托老鼠看——越看越少」。农除养猫

  • 文章湖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5期  作者:嵇發根 出版时间:1997-05-10
    关键字: 湖州 简介

    含山花路丝绸之府湖州境内含山,是远近闻名的丝之鄕。含山鄕境内的含山,有一条绵远流长的「花路」。每当淸明佳节,方圆几十里的农,以及练市、新市和桐鄕的河山鄕一带鄕人都要来这条路上踏靑、轧花。含山距湖州城东南五十二公里,是田野平畴中一座独立的小孤山。「震泽(太湖)东望苍然,茭苇烟蔚之中,高邱卓绝。」山名缘此[1]。过去,「山有净慈院,其巅有浮屠。」净慈院始建于唐乾符三年(八七六),称含山院;宋治平二年(一〇六五)改名「净慈[2]。后废。含山塔又称笔塔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