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蚕神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桐鄕养习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5期  作者:楊超明 出版时间:1993-05-10
    关键字: 桐乡 养蚕 青娘

    ,男子则别在帽沿或胸前,以图吉利。传说这种习俗源于春秋时,为西施首创。石门、芝村等靠近含山一带均有此俗。妇到香市,必去庙前池塘洗手,以为能手气好,养必然顺利。养期间必祀蚕神蚕神即民间所传的「花娘娘」或称「花菩萨」,又称「马鸣王菩萨」、「马头娘」、「马头」等。传说这个是一女子身裹马皮变化而成。宋高宗封「马鸣王」为蚕神,传谕各地建迤庙宇供奉。芝村的蚕神庙,人称「龙庙」。淸明时节,当地用两艘农船并列,供佛台于船上,祀以素食。农们四面八方来船汇集

  • 文章杭嘉湖地区的蚕神崇拜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董郁奎 出版时间:1994-03-10
    关键字: 崇拜 花娘娘

    我国丝绸业的重心。明淸时期,杭嘉湖地区是全国唯一的重点区,桑丝织业成了这地区经济的支柱。康熙帝下江南途经嘉兴、湖州等地时,曾赋诗盛赞浙西桑之盛:「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吴丝之盛,惟此一区。」浙北地区的农在长期的桑丝织业生产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习俗,而这些文化习俗是我们浙江文化的一部份,蚕神崇拜就是一典型。一、花娘娘杭嘉湖地区农所崇拜的蚕神很多,其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花娘娘」,又叫马头娘、姑、皇老太、马鸣王菩萨、马明皇菩萨等。关于

  • 文章浙江的桑习俗(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徐越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蚕桑习俗 蚕桑祭祀 花歌

    桑叶的「叶市」、专用的桑计量单位、源远流长的桑习俗、丰富生动的桑谚语、以桑为主题的诗词、专门记述事的论著、专业的桑学校「学馆」(建于一八九七年,为原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等等。其中最富地方特色、最能反映浙江桑文化是桑习俗。桑习俗贯穿于种桑养的整个过程,本文分蚕神、祭祀、祈祷、避邪、禁忌和庆贺六个部分。各部分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农盼望花丰收的心理。本文所用材料主要为笔者田野调查所得,同时参考各地

  • 文章家乡话:花娘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10期  作者:襲人 出版时间:1970-12-20
    关键字: 花娘子 阿巧 神话传说

    据古老传说,花娘子的家住在半山的沟沟里。早年间,杭州里佛桥地方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岁时,娘死了,丢下她和一个四岁的弟弟。爹讨了一个后娘。后娘的心很恶毒,待阿巧姐弟可凶哩!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北风出去割喂羊的草。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还有靑草呀!阿巧从早晨跑到黄昏,从河边找到山腰,一丝嫩草也没有找到。她身上冷,心里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呜呜地哭起来了。哭着哭着,突然听到头顶上有一个声音说:「要割靑草,半山

  • 文章江南四月的習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59期  作者:姜明清 出版时间:1990-01-15
    关键字: 民谣谚语 青蚕豆 放生会 神仙生日 风土习俗

    暮春初夏,是如诗如画,有声有色,一年当中最绮丽的时令。大陆江南地域,正是多采多姿的季节,各省各地都有独特的,新颖的,令人荡气回肠的民谣谚语,卜颂农家生产丰收,及焚香拜佛祭吿天地,无论精或物质,带给人们的享受,眞情流露,喜悦莫名,实难尽书。常州人的谚语:「四月四,新豆子初上市。」淸香鲜嫩味美的靑豆子,很少人知道称「豆」的来源,事实上是因为江南一带把四月称做「月」而附会来的。四月开始,农村忙碌而紧张,家家户户都动脑筋养,每家大门上都贴上红纸

  • 文章江南水鄉記南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顧孟坪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南浔城 富甲全省 土壤肥沃 桑榆载道 轮船画舫 特产 蚕丝 水稻 南瓜子 康王庙 神会

    汗血辛苦钱。的主要食料为桑叶,如果不够饲喂,就要化钱买桑,成本加高,如遇丝价下跌,因而亏本的大有人在。通常统计,一条自始至终,要吃桑叶廿斤,平均养一斤,需耗桑叶一六〇斤。所以养人家笃信命运之说,事蚕神甚勤,否则纵使服侍周到,工夫倍深,如値产量少、债利高、丝价跌,岂不白忙一场。特产食品南浔以「辑里丝」驰名全国外,尚有绸、绫、纱、绢、䌷、荸布(即麻布,可以制帐、制衣,凉爽无比,祇是其质较硬。)另有黄草布,那是一种较细的麻织品,暑天穿上此衣,两腋生风,汗水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