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葫芦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6期  作者:赫敬成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葫芦岛 抗战 人物回忆

    先父赫公道遵,生于民前五年十月十五日,世居湖北省枣阳县,幼年侨居僻鄕,适値兵乱频仍,乃弃学远走北地葫芦岛投考海军,接受葫芦岛海校军士队训练,奉派海圻、海琛等舰服务,参加北伐转战苏、鲁、冀、海疆等地,民国廿年再受海军电讯教育转往通信工作,抗战军兴,据守长江,马当湖口之役,浴血战场,九死一生,恪尽革命军人之天职,廿八年转任中统局,任电台分台长,在另一固战场与日寇周旋,抗战胜利,迁都南京,海军建军需人,蒙长官之鼓励,奉准回军,奉派为海军才一电台台长,戡乱战军

  • 文章憶揚州(集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8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0-12-10
    关键字: 癞葡萄 南瓜 番瓜 葫芦 丝瓜

    因为味苦无人吃,菜市场或菜担子也无人卖,祇有入秋水菓店里偶而有得卖。有一年中秋节,我与姨兄买了像萝卜大的一个回家拜供月,拜后,因不知如何吃法,一直放至腐烂,见瓜内有子,存十来粒后,始将烂瓜抛弃。第二年,在前院花瓦墙角将癞葡萄的种子种下,入夏发芽,祇长活了三、四棵,遂用芦柴杆将它牵引到墙上,籐叶到也茂盛,开的小白花也不少,可是结实稀少,到中秋节前后,只结了七八个,内中红瓢略甜而不苦,我与姨兄祇吃红瓢,反将瓜肉一律抛弃,从此迄未再种。㊃葫芦—儿时看到八仙中有

  • 文章泉州民間掌故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1期  作者:吳緜衛 出版时间:1978-04-01
    关键字: 泉州 萧文清 中医 葫芦 乞丐

    老大」,只两句话—请施先生速将该群乞丐赶囘,事由我两负全责。丐赶走后,当晚二林留在坡头萧,自然有所从长计议,越日,二林仍本身出马,又是三两句话(带一个红包)便了局此一风波,话的大意:「施先生!彼此联鄕,寃宜解不宜结,这个红包请你分别赏给他们,我们鄕中有事,急须赶囘……」。红包又不露封,放下红包便走了。据悉,红包内廿张一元币,事从此了局,但坡头萧也从此没有乞丐「光临」,有之是「散乞」,不属杆柄营管的。附近十里外如遇有婚喜寿庆,必须至杆柄出「葫芦单」葫芦单是一张

  • 文章葫芦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1卷 第2期  作者:沈洪保 出版时间:2015-04-01
    关键字: 水葫芦 往事回忆 农作物

    小时候,常常在小河里见到河花,那河花布满河面,绿油油一片,还不时开出淡紫色的一串串的花朵,花朵中还有鲜黄色的花蕊,耀眼靓丽,煞是好看。小孩子经过河边,就会去摘几串花来玩赏。到上学读书时候,才知道人们把它叫河花的,它的正式名称叫作水葫芦。因老百姓见它生长在河中,又会开花,所以许多人称之为河花,又听说是外国传进来的,它有点像水生的荷花,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洋荷花。水葫芦又名凤眼莲、洋水仙等,是多年生漂浮水生草本植物。据说其原产地是美洲的墨西哥。大约在一九〇一年

  • 文章挺進營口與海運撤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劉玉章  出版时间:1979-08-01
    关键字: 挺进营口 围攻锦州 海军撤退 葫芦岛 营口

    靑年旅、三个砲兵团、四个骑兵师的庞大兵力,一切尙优于匪军,尤其葫芦岛,约以四个军之众此时恰在积极解围攻击中,若能应用得当,指挥适切,迅速进出战场,内则利用锦州守军,拘束大量匪军,外则以两兵团前后夹击,确切稳操胜利左券。惜乎!廖兵团计不出此,战志低沉,有可战之兵,而乏能战之将,受命后,先则迟疑不决,閧会复开会,准备又准备,徒费时日,所谓:「宋人议论未定,而金兵业已渡河矣」;既则蠕蠕行动——每日行程二十公里,抵达新民后,又为破壤匪军补给基地,抽分军力,前往彰武

  • 文章陸游、唐琬與《釵頭鳳》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8期  作者:舟山郎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陆游 《钗头凤》 唐琬 沈氏园 葫芦

    (简称沈园)。位于绍兴市区鲁迅路和延安路之间。占地五十七亩。宋以后,园林渐废,仅存一角。一九五〇年,沈氏最后一代传人沈兴仁及妻黄波君把沈园及建筑原图,献于国家,绍兴市政府依图重建。分为古迹区、南苑、东苑、北苑、陆游纪念馆等,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其中葫芦池、水井、土丘为宋代遗物。孤鹤轩、半壁亭、宋井亭、冷翠亭、闲云亭、放翁桥等建筑是重建时按宋代法式构建,陆游及唐琬所题《钗头凤》词重刻于壁间,依然一派古意。与王羲之的兰亭成为中国文学

  • 文章(忆古溯源)马鸿逵霸占沃野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吉吾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马鸿逵 沃野 葫芦 抗日战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绥远人,谁都知道,那时绥远省有一个地方,名叫沃野。后来被马鸿逵强行占据,成为宁夏省的属地了,并改名为陶乐县。绥远省伊克召盟鄂托克旗,西以黄河为界,与宁夏平罗县相毗邻,依自然地理界线划分行政区域,历史已久。鄂托克旗境内,沿黄河东岸,有一像西葫芦形似的狭长地带,东西宽约五里,南北长百里,土名叫陶葫芦滩。抗日战争以前,宁夏省主席马鸿逵,鉴于该地近在咫尺有利可图,便派出一支武装缉私队,经常从平罗县渡河,到陶葫芦滩与鸦片走私伙进行战斗,每年可缴获

  • 文章家鄉過五月節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9期  作者:王化通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五月节 端午 故乡风俗 葫芦 荷包

    在热河过五月节,是比各地热閙的多。家鄕五月初五脱夹衣换单衣,是人人身上轻新了。每家门口及窗外除了揷艾蒿,揷蒲草、揷柳枝、揷桃树枝之外,还揷挂五色纸做的葫芦,贴黄纸朱砂长符,又挂靑蔴红线绑成的小笤帚及用绸布做的虎头,是家家门户的环境一新了。每个人都带上用绸子抽成带丝穗的香草荷包,及丝线绑的小笤帚。每个小孩子的手腕上脖子上都拴上条五色线绳。胸前挂着绸布缝的牛心、虎头、荷包、及新布兜兜。男孩子得有个黄布内装荞麦皮的小老虎,白天拿着玩,晚上当枕头枕;女孩子得一个

  • 文章大雅大俗曹家院——访摄影家葫芦雕刻家曹群鄕长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7期  作者:徐恒足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曹群 摄影家 葫芦雕刻家

    指头大,大的也只有小酒杯儿大。但花儿虽小,而色更艳,香更浓,姿更娇,另有其迷人处。更惹人疼爱的是那小小的莲蓬,一颗颗小莲子像宝石一样镶嵌在上面,灿若明珠。在炎热的夏日,这裏是最清凉的避暑处。一场喜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三五好友小聚,喝着用荷叶浸泡的凉茶,望着荷塘灿烂的花朵,闻著阵阵随风飘来的芬芳的香气,听着隐藏在玉兰花丛裏小鸟的歌唱,再环顾一下墙边那火红的石榴和一串串坠在青藤上的小油葫芦,…这雅景雅趣,令人得失不计,宠辱皆忘,放浪形骸,自由自在,岂不是神仙般

  • 文章武进民间故事天宁寺定风葫芦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期  作者:伍稼靑  出版时间:1972-03-15
    关键字: 天宁寺 民间故事 武进 葫芦 和尚

    常州东门外的天宁寺,殿宇之崇巍和佛像之庄严,远非杭州灵隐净慈诸寺所及。连峨眉报国伏虎等寺,都难望其项背。祇是大雄寳殿的殿顶上面,缺少了一个葫芦,有些人认为是美中不足。其实早先原有个价値连城用定风铜铸成的葫芦,后来却被一个侠客盗走了。这天宁寺,一总有一千多个和尙,中间有很多是精通武艺的,其中四个,功夫尤深。一天方丈召见他们,嘱咐着说:「昨晚门不开手不开的,忽然在桌子上发现了一张红纸字条儿,上面写着『明日午时借贵寺大雄寳殿屋顶葫芦一用』几个字,我想这人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