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董仲舒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安陽學宮、義學、書院、學校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先师庙 董仲舒 安阳大学 张金鉴 学宫

    余间,添建奎阁回廊,俾便诸生肄习其中。(见安阳县志㈠二六三页,及安阳县志㈡一三三七页)四、学校汉董仲舒云:「养士之大,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敎化之本原也。」当今敎育,以序为小学、中学、大学、硏究所,但眞正能提升地区文化的学校,应该是后列二三者,以下仅以安阳中学和大学,略述于后:㈠中学私立大公中学:民国十七年,安阳人袁伯华等,在马号街创中山小学,次年三民小学亦并入,暑假改为大公学校,公推刘峰一等十七人为校董,常介寿为中学校长,并接受中和煤矿公司

  • 文章中庸與中華文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中庸思想 中庸之德 孔子 董仲舒 中华文化

    中庸而弗失之意同。亚氏相关「中庸」的立论,与孔子学说相同者颇多,最主要理论是,双方都以「中庸之道为修身治国之准绳」。然,亚里斯多德的中庸思想,在西方并不十分盛行,观孔圣中庸之道,始自孔子以还,一直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汉儒—董仲舒著「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宋、朱熹著「朱子语类」云:「古之圣贤,从根本上便有惟精惟一功夫,所以能执其中,澈头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