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茶史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义乌茶史纪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8期  作者:傅健 出版时间:2014-08-10
    关键字: 义乌 茶文化

    一、唐以前是中国的国饮。清乾隆帝曾说:民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如同老外嗜好咖啡一样,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嗜,源于上古之时,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而解之的文化传统。可见,当时的是作为药物来使用的。历上最早的以代酒,作为饮料来享用的记载,是在三国时期。吴国末帝孙皓(二四二~二八四),每次宴会都强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为限。韦曜(原名韦昭(二〇四~二七三),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不会喝酒,孙皓密赐给他,允许

  • 文章宁海山建成浙江最大陆上风电场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7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13-12-10
    关键字: 宁海茶山 陆上风电场 风电机组 千年 茶山林场

    受风。据介绍,该风电场年发电量将超过一·〇四亿千瓦时,风电场同步建设有一座一一〇千伏升压变电站,有一一〇千伏线路相连,并入大电网,这些绿色能源将输送千家万户,可满足四万户城市居民家庭年用电需求。山于宋代已盛产叶,有千年茶史,现有千亩有机,为宁波八大名之一望海主要生产基地,二〇〇八年四月,宁波市政府在山设立《事碑》,记载千年茶史。一九五八年设立山林场,现有林地三·五万亩,旅游资源丰富,峰峦山谷、悬崖绝壁、山泉小溪、瀑布深潭遍布景区,主要景点

  • 文章海上路源流长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6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08-11-10
    关键字: 三江口江夏公园 宁波国际文化节 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 海上茶路启航地纪事碑 宁波

    位于宁波市中心的古码头遗址——三江口江厦公园内,正在建设海上路启航地纪事碑及文化主题景观。笔者作为参与其事的见证人,特将纪事碑之由来作一介绍。茶史发掘出亮点为国饮,发乎神农;海上路,源于宁波。中国叶、文化自唐代开始就通过宁波港输往日本、朝鲜半岛等东亚、东南亚各地,宁波则是中国海上路的启航地,越窑青瓷具和叶,尤其是文化,也是本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宁波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促会)自二〇〇三年成立以来,在发掘

  • 文章名品趣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茶叶 品茶 历史考究 茶文化

    以其汤色红艳明亮、浸叶红均而著称于世。又如安徽另一历「敬亭绿雪」,它芽叶色绿,白毫似雪,开泡后嫩芽成朵,形如雀舌,香似兰花,汤清色绿,犹如绿雪飘拂,因此而成名。还有的以叶的香味命名,如云南七星香、安溪香木缘、舒城兰花等。再有的叶是因历人物的关系而扬名的。如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其家乡江西修水出产叶双井绿,他便不遗余力地推崇,分馈好友如苏东坡等,还写下许多诗文赞颂,因而双井在宋元名噪一时。再如苏州的碧螺春,过去一直因其天赋奇香而民间名之曰「吓煞人

  • 文章里乾坤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壺翁 李朝林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茶客咏 历史资料

    题北京老舍馆288字联余甲申滞京,适会北京老舍馆举办全国一百家知名馆联席剧会硏,因艺友引荐,应邀与会。归后,作二八八字长联乙副,谨绿寄《海州文献》,以供补白,联云:海飘香,神农氏发肇先河,代有嬗扬,各钧时制。是周云荼、晋曰茗、唐允侯,宋称森柏。纠功诘用:以袪烦、以助兴、以当酒、以佐思、以餐臣工、以延宾相。尝闻陆羽笺经、卢同试碗,豪情壮矣!又闻白居易香山践雪,绿髓漫吮,雀舌时烹,襟怀畅欤?苏子瞻赤壁临风,觥筹偃仰。一时间凤饼龙圑,毛尖云雾

  • 文章飵——的本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王廣慶 出版时间:1970-01-01
    关键字: 本字 历史考究

    飮风习,当起源于古代之相谒食麦,而之本字,亦当追溯及说文食部之飵。迨中古发明植物叶绿素可作飮料,乃以其芽叶入水烹之为,名其木曰树。因其味苦,其字亦假借荼苦荼字为之。荼下从余,字则下部改从木,以相区别。寻说文,飵,楚人相谒食麦曰飵,大徐音左各切。徐锴曰,人相谒相见后,设麦饭以为常礼,如今人之相见飮也,而其音为自莫反,盖读音与作、昨、酢同。段玉裁亦曰,陈楚之间,相谒而食麦饘,楚曰飵,凡陈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谒而餐,或曰飵,或曰。饘者糜也,宋谓之糊

  • 文章如何饮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2期  作者:寧訥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茶的历史 茶的种类与鉴别 饮茶的方法 煮茶的方法

    产于中国,也为国人不可或缺的饮料;因之国人流传甚久的一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显见在国人嗜好地位重要的一斑。唐人陆羽(鸿渐)好饮,研究怎样去饮;因此著有《经》三卷,对的分类,的烹煮,器的制作,泡茶茶水的挑选,都有详细的介绍。后来一传到日本,日本便把最简单最方便的饮,衍变成繁文褥节的所谓「道」了。再由日本把「道」传回中国,现在国内讲饮,一定要学「道」方式;否则就算不上风雅人士,就算不会饮,因之到处都有「艺馆」的设置

  • 文章绍兴馆今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2期  作者:高志林 出版时间:2004-02-10
    关键字: 绍兴茶馆 历史沿革 茶壶 煮茶 功夫茶 茶文化

    ※※家鄕的馆始终让我追忆。绍兴的馆大多开设在临水依岸的桥堍头,小巧玲珑,远远看去,很像是一座座凉亭,故又有「亭」之美称;馆的卖颇有趣味,它不是以壶、瓶为单位,也不是一次完交,而是早晨天蒙蒙亮进馆泡一壶,可以直坐到晚上天昏昏暗馆关门。只要你的碗盖子还盖著,即使人离开了馆一个两个钟点,堂倌照样为你掺不误,若是见汁淡了,还会重新换泡,且不再收费。绍兴的馆,始于明清。明末文学家、学家张岱,一生嗜。他在一篇《露兄》散文中,就记载

  • 文章江南婚俗与红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9期  作者:周衍平 出版时间:2014-02-10
    关键字: 江南婚俗 茶礼 吃茶仪式 茶文化 历史记载

    ,自古以来都被看做是高尚的礼品,在许多重要场合被作为礼仪媒介,广泛应用。作为人生大事的婚姻,自然与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的嫁妆中,就有当时的名。这估计是我国与婚礼联系的最早记载。唐宋时期,饮之风盛行,叶不仅是女子出嫁时的陪嫁品,而且还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殊的婚俗礼仪——礼。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述了当时杭州的婚嫁风俗:在男女相见后,若中意,则由媒人沟通双方情意,议定礼,报送女家。「

  • 文章叶怎叫「大红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8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85-05-01
    关键字: 茶叶 茶文化 历史考究 “大红袍”

    大呼泡好,同行友人讲了一个故事说:「自来庙中待客和尙既势利,亦有精锐眼光,他们把客人分为三等;上等请上坐,泡好;次等泡,请坐;又次等,坐。」有一次,曾国藩(一说他人)到一所庙里,和尙请他书一联,他当众挥毫。坐,请坐,请上坐;,泡,泡好。我们听到「泡好」,非常兴奋,自命为上等客,要他泡大红袍!待客合掌说:实在对不起!没有大红袍了,请以大红梅代之!我们不知什么叫大红梅,只觉得香味俱佳,便多赏他几个钱,并问他要寻大红袍树应怎样走?他说:「你们自己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