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花土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殷墟的兩種珍貴遺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殷墟 遗迹 演讲报告 皮鼓

    可见而且可以拿到手上欣赏,只要有机会去参观,都可以看到。今天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鼓。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

  • 文章殷墟的兩種珍貴遺蹟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安阳 殷墟 皮鼓 考古技术

    我不讲其中的任何一种器物,而在这十数种器物之外,选择两种不常见也可以说是很难见,而且目前已经无法可见的珍贵遗迹向诸位先生报告,这两种珍贵遗迹,就是花土与皮鼓。借此不但可以说明了中原的古代文化是如何的优越,并且也可以说明了现代安阳人的考古技术是如何的精湛。一、先从花土讲起花土就是木器的痕迹,所谓木器,也可以说是漆器,因为器物的本质是木头,雕刻成功之后附有红色的漆,虽然经过三千多年,看起来仍甚鲜艶,可惜器形与木质均不存在,所遗下来的仅是艶丽的纹饰与其上原来所嵌的蚌

  • 文章广州迎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5-01-31
    关键字: 广州 花市 除夕 风土习俗

    广东各地,多有在除夕游市(又称行街)、买年的习俗。除夕市在清代中叶,已经形成,至晩清就很普遍了。在广东境内,以广州市、佛山、顺德县的陈村、东莞县的石龙,四城鎭起源最早,广州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州市的市,起初多在古城的七个城门外摆卖,尤以五仙门较为集中,逐渐发展到藩署前双门底一带,后又在西关打铜街、浆栏街开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改称迎春市,就更热闹了。初设于教育路,西湖路十字路口,后又在太平南路多设一市。到七十年代末,东有东川路市,南

  • 文章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封培定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花苗 跳花坡 风土习俗 节日介绍

    乌蒙二月,春寒料峭。汽车在山路上一阵巅簸,终于来到小苗一年一度欢度传统节日的跳坡。每年农百二月十五,散居各地的小苗都要扶老携幼,带着衣物食品,赶到贵州西部水城南开场集会狂欢。下得年来,但见平时空寂荒凉的山野人声鼎沸,一片喧嚣。四周通向场的小路上,身着节日盛装的小苗男女正成群结队向场汇集。小苗不分男女清一色粗白布外衣,肩上饰以红、黄、黑相间的图案。男青年头戴锦鸡尾缀成的羽冠,手捧芦笙,粗犷骠悍,神彩飞扬;女青年用荧光红色毛线绕成的头饰

  • 文章九九重陽節的由來與活動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0期  作者:向陽生 出版时间:1982-02-01
    关键字: 登高 菊花酒 赏菊 花糕 重阳节 风土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九是阳数,中国人也称之为「重阳节」。重阳节是汉朝以后逐渐兴起的一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了。一、历史渊源在古籍里,最早提到重阳节民俗活动的是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这本书在描述汉高祖时候,宫廷中一年的岁时娱乐时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飮菊酒。」可见从汉朝开始,九月九日已经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了。而「重阳」或「重九」等名称,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重阳」的名称肇始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西元一八七年生,二二六

  • 文章新春报喜的水仙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6-03-01
    关键字: 水仙花 风土习俗 植物

    水仙似翡翠般的绿叶,洁白无瑕的被,金黄色的副冠,含有清新香气和婷婷玉立的秀姿,给人以清秀质朴,娟秀文雅美的享受。它是冬天生长而新春开的珍贵卉,朶秀丽,叶片清翠香扑鼻,株态清高优雅,作室内装饰,点缀书桌和窗台,十分典雅。水仙全世界约有四十多种,大多数出产在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亚洲东部只产两种,中国出产一种,以福建的漳州,浙江的舟山,上海的崇明为盛。漳州水仙球大,鳞片疏松肥大,多香浓。舟山水仙,鳞茎较小,鳞片薄而紧密,少而香气淡。崇明

  • 文章*贵州从江县丙妹炮节*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2期  作者:王竹軒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从江县 丙妹花炮节 风土习俗

    三月十七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二年一度的贵州从江县丙妹炮节,盛况空前,热闹非凡。黔、湘、桂毗邻的苗、侗、汉等民族,身着节日盛装,汇集都柳江畔的从江山城,人海为湖,在节日未开始的头天,夜幕降临,银饰闪光的姑娘和头带巾的罗阡(即罗青年)并排而坐,谈爱对歌,通宵达旦。据统计,参加人数最少在二万人以上,把小小的山城挤得水泄不通,芦笛高奏,震耳欲聋。抢炮,历年来只是在广西的三江、富禄、梅林等地开展,每逢农历三月三、二月二、成千上万的人赶去看抢万炮。为了

  • 文章寧波的特殊風俗——八月十六過中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6期  作者:慈北人 出版时间:1968-10-01
    关键字: 宁波 中秋 乡野趣闻 风土习俗 花轿

    记忆所及,写此以作纪念,并就正于博雅居子焉。据故鄕父老所传,当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徽宗第九子字德基),自金营脱走,遂嗣帝位,初都建康(南京),其后金兵大擧南下,康王仓促由海道至浙境,在偷渡曹娥江之间,追兵大至,于万分危急中,适逢鄕民迎娶,鼓乐轿,一行甚众,康王无奈,乞援于其执事中之老者,老者知为贵人,急匿彼于轿中,坐在新嫁娘之后,(因康王年幼,身躯尙小,故能容纳),追兵掩至,忽然不见康王,乃施检査,掲轿帘谛视,惟见新娘端坐,乃呼啸而去。康王在鄕间暂匿,于

  • 文章漫談家鄕食用的鷄鴨魚肉(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00期  作者:錢中勳  出版时间:1978-02-20
    关键字: 菜花甲鱼 黑鱼 婆鱼 银鱼 鱼干

    在五月产卵时,在水草中做成约一公尺直径的鱼巢,然后腹部仰卧向上产卵,雄鱼亦同样仰卧授精,这一种鱼在台湾要卖一、二百元台币一斤的高级鱼,在我们家鄕却是最下级的鱼,甚至没有人要吃牠。家鄕的鱼,也分节令,按时出产,故人们亦按着时季吃每一时季不同的鱼。开春后,第一个上时的是婆鱼,别县人亦叫洞里鱼,巨口细鳞,肉嫩鲜美而无细刺骨,鱼身最大不过半巿斤,大多是四五两一条,淸蒸红烧均可,在二月底三月初,田中菜黄时出产得最多,故叫菜花土婆鱼,小的一、二两重的婆鱼,将他剖开

  • 文章故鄕的特产大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4期  作者:牟文成  出版时间:1985-03-20
    关键字: 沾化 大花生 特产名物 风土习俗 乡音乡情

    春节过后,与几位长久不见的鄕友,约邀于怡宾楼小酌,忆往事,话家常,畅敍鄕情。在饭前,老板端来一盘大生,生本来是可下酒,可佐餐,可当糖菓吃,是老少咸宜,大众最喜欢的食品,大家举箸品尝,生粒确实大了,吃起来总是没有家鄕香脆爽口,因之大家怀念起家鄕的大生,吃一粒满口生香,仿佛鼻尖传来余香。故鄕霑化,位于渤海之滨,黄河最下游,盛产生,因生喜生于松弛的白沙土壤中。黄河水灾过后,游沙沉积,土壤改良,适于种植生。吾鄕自泊头鎭以南,东至富国鎭,多属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