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良渚文化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越』文化的底層當是『甌』文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3期  作者:胡牧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古籍 考古 马桥文化 良渚文化

    大约距今四二〇〇年前,良渚文化突然在太湖地区消失,经过四、五百年,在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时,在良渚文化分布区的范围内,又突然出现了一种马桥文化。马桥文化基本上是继承良渚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但有突变现象:出现了几何印纹陶和青铜器这两大新的文化因素。越史专家董楚平先生把马桥文化的出现,作为越文化诞生的标志。这马桥文化的创造者是谁?未见专门研究和讨论。据笔者的初步探讨,认为其当为瓯人之一支,其证据是:一、商周时期,自鲁南至闽北沿海,长江下游两岸和太湖流域,先后出现

  • 文章中國文明的曙光從良渚升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4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浙江考古 良渚文化 文明发源

    饰、冠状饰、杖端饰、柱形器等饰物。」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江、浙、沪又陆续发现一大批良渚文化的玉器。从此,玉器成为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良渚遗址不仅证明长江流城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而且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中国的文化发源史,进入了硏究的新领域,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泉源论点,而予以重新认识。一九六〇年,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槪念,确认良渚文化是独立的史前时期文化,并且早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七十年代,经过考古工作者进行一系列

  • 文章浅谈老杭州与廿一世紀崭新的杭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7卷 第3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2005-03-10
    关键字: 良渚文化 杭州文风 老杭州 经济发展

    的现代化国际化亦亲眼目睹,并参考史实特撰此文,以供鄕友参考指正。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拥有天下美景之胜—西湖,且天然环境,人文荟萃,极具特质値得记述。一、良渚文化发现,证实杭州历史远源流长民国廿四年施昕于杭州附近的良渚鎭反山沼泽地带初发现黑陶残片后,继于良渚十处、长命鄕二处、安溪鄕一处、瓶窑一处,共十三处发掘黑陶、石器、玉璧及印纹陶片古物,范围既广且分散,经其发表论文足证长江流域太湖一带,亦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于民国四十八年经考古学者定名为良渚文化,属新石器时代

  • 文章常熟发现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6期  作者:常博 出版时间:1993-11-01
    关键字: 良渚文化早期遗址 科学发掘 墓内随葬器物 罗墩遗址

    常熟练塘鎭罗墩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早期遗址。今年四月,常熟市博物馆和苏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专家认为,这一遗址对揭示常熟古代人类历史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乃至硏究华夏文明起源皆有重要意义。这一遗址位于练塘鎭东北约三里处,残高五公尺,现存面积八百多平方公尺。此次发掘,共发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墓葬十座,人骨架四具,玉、石、陶器等珍贵文物二百余件。在墓葬中,各墓间排列有序,墓向一致,墓框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状。墓内塡以黄灰色土,含

  • 文章文明曙光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家齡 出版时间:1998-05-10
    关键字: 良渚文化博物館 中华文明 玉器

    去年十月,应海协会长汪道涵之邀,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后藤康男会长一行前来浙江杭州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我有幸与省外办徐宏道副主任作陪。参观中日本朋友为我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并表示要在日本擧办良渚文化展,让更多的日本友人开眼界、长见识,为当今世界掀起的一股良渚文化热添上一把火,助上一把力。良渚文化是我们的国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让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对良渚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现将参观中的所见所闻,用拙笔向大家作个

  • 文章古韻濃厚的黑陶刻繪在嘉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0卷 第6期  作者:屠亞芳 出版时间:1998-06-10
    关键字: 马家浜文化 良渚文化 黑陶 嘉兴

    黑陶是马家滨文化及良渚文化的典型出土物品,距今已有约七千年历史。古黑陶有「黑如漆,明如镜,击如磬,硬如瓷」的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因而成为珍贵的文物收藏品。现代黑陶制品如今在东南亚地区颇受欢迎。而如何使它更具艺术欣赏价値和收藏价値,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更为迷人的光彩,也应是生活在我们这片深受古老文化恩惠的嘉禾土地上的现代人所应努力探索的。最近,终于在嘉善欣喜地看到一种新颖的黑陶刻绘手工艺品问世,它选用了本地区以传统转轮手工制作的哑光黑陶,外观光滑流畅

  • 文章錢塘自古繁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4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杭州 西湖 史料研究 城市发展 历史沿革 良渚文化 名胜古迹

    钱塘自古繁华」,诗人柳永千古绝唱《望海潮》的首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反复传颂。那么,「自古」究竟有多古?人们追溯到这座古都的文化起源—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近年又发现八千年前的「跨湖桥文化」),还有西湖的生成。从浩瀚的历史长卷中,从烟若繁星的历史文物中,对「自古繁华」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民间传说: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这是《西湖民间说》里的神话故事。科学家说:西湖是大海赐予人类的礼物,她是海水消退后留下的「泻湖」。竺可桢的考证是西湖生成约一

  • 文章奉賢發現新石器時代古文物

    来源期刊:《浦東》 第89期  作者:心銘 出版时间:1997-09-30
    关键字: 文物考古 历史资料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锥形器。遗址中还出土有斑鹿、麋鹿、猪、獐等动物骨骼。出土文物揭露的面积有一百多平方米。在十一个坑中,其中有一个坑内发现良渚文化茔墓一座,墓的遗体经鉴定为男性。随葬物中有一只黑色陶器杯和一把穿孔石斧,这葬品是迄今发现的奉贤县最早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和古海堤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上海、浦东地区的成陆年代和良渚文化时期古人类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考古学家、上海市文物管委会、博物馆副馆长黄宣佩先生勘察研究后确认,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也是上海地区近二十年

  • 文章北宋時代的科學家——杭州沈括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7期  作者:孫尚志 出版时间:1993-07-10
    关键字: 沈括 良渚文化 安溪遗址 浙江历史文化 梦溪笔谈 古代科学

    去年因欲了解杭州市郊的良渚文化——代表新石器时代,曾多次经过良渚鎭,始知附近正兴建有规模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并访问其分布最广的安溪鄕,参观了数处出土的遗址。良渚、安溪皆原属杭县,南宋时代的水陆交通要道,同时获悉北宋时的科学家沈括墓就在安溪鄕。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宗儒家以来,学术思想一本格物、格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学优则仕,读书人就热滚滚的投入政治,以宦途的发展为人生最大目标,对于科学毫不重视,致使沈括于科学上的重大成就

  • 文章漫談新餘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1期  作者:孫尙志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章太炎故居 良渚文化 杨乃武案 行政划分 水果王国

    撤销而并入余杭县;其县治亦由旧余杭迁至沪杭铁路线上的临平鎭。乃有旧余杭、新余杭之别。如今的余杭地域扩大,包括原有的杭县及余杭等两县,县治的临平鎭偏于该县最东端的沪杭铁路线上;使临平小鎭,麻雀变凤凰;俨然有了新兴都市的面貌,从临平山公园俯视,尽是高楼大厦的新建筑,初见之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余杭的临平鎭或将迎头赶上海宁的硖石鎭,两者皆托铁路交通便利之赐而繁荣,该县中心点的良渚鎭更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极具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其地位与西安的半坡文化相捋。此次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