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甲骨文中之羽与龠看先秦乐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6期  作者:趙廣暉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羽龠干戚 乐舞 礼乐 乐记 八佾

    旄」乃是牛尾,乐之早期是执牛尾,而到了周朝之周公制礼作乐时就由牛尾改用了「龠」[2]另《诗,邶风简兮》云:「左手执龠,右手秉翟」与各标题之「羽龠」也亦相符,这也同样是周朝时的改变。《说文》翟字条云:「翟,山雉也,尾长」毛注曰:「翟,翟羽也」翟与羽实为同一物,其用字不同而已。乐之兴,可以前推至三皇时期,《周礼》中即曾有所记载:一个是乐名称的记述,一个是教育训练的记述,在名称方面《周礼,卷二十二大司乐》云:「以乐教国子,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

  • 文章唐代相州西河剑器考辨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5期  作者:馬愛民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剑文化 剑器 邺城 公孙大娘 相州

    历史上的邺下(今河南安阳一带)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匈奴、鲜卑、羯、氐等少数民族逐鹿中原,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不断争夺邺都中,显示出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融汇与统一,又产生出汉胡民族文化的撞击与分合,促进和丰富了邺都武术活动朝着向多样化方面发展。邺都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部的交界处。它曾以著名的西门豹治邺而家喻户晓,又以曹操营建的「铜雀三台」而闻名于世。南北朝时邺城的「弥猴」活动就十分盛行。魏收「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又说他「好

  • 文章从甲骨文「」字看「葛天氏」之乐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31期  作者:朱彥民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甲骨文 葛天氏之乐 甲骨卜辞 乐舞艺术

    、(《合集》二八二〇九),还有、、、、等形。字形就像一个正面之人手、拿牛尾一类下垂的具、欢乐舞蹈的之形。对此字的正确首释,是天津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华学涑(石斧)先生。王襄先生云:「,古字。华石斧先生云像人执牛尾以之形,为之初字。」[1]华先生也正是依据《吕氏春秋·古乐》来解读此字的。关于此字的考释也颇有异议,如有的学者将字中人所执之物释为羽毛,可能是受《说文》中所收「」字之古文形体的影响[2];还有学者将此字释为像人之两袖形,认为「」与「巫」同字[3

  • 文章(愛惜地球)貞觀論戰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4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萧瑀 天可汗 尉迟敬德 突厥 七德

    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尝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太宗贞观元年(六二七)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太宗为秦王时,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陈乐曲。后又加雄壮之舞蹈,以颂秦王之英武。于贞观七年正月更名为七德。)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

  • 文章(愛惜地球)貞觀君臣論治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4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贞观政要 登瀛州 萧瑀 七德 魏征谏太守十思疏

    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帝悦,召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于此,司马光有一段绝佳之评论:「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劲则景随矣。」太宗贞观元年(六二七)春,正月,丁亥,帝宴群臣,奏秦王被陈乐。(后加以舞蹈,易名七德。乃太宗为秦王时大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陈乐曲,今山西一带雄壮

  • 文章沈丘扑蝶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5卷 第1期  作者:李家聚 出版时间:2013-01-01
    关键字: 扑蝶 独特的艺术魅力 冲破封建枷锁 代代相传 亟待保护

    扑蝶,以一对恋爱男女为剧情元素,男女主人公冲破封建社会的层层阻力而最终结合,表达的是一种抗争精神。扑蝶将舞蹈、戏曲、走步和表演等项目完美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扑蝶最早由湖北的蝶引进而来,每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春节、元宵节及重大的民间活动中。扑蝶作为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全国只有沈丘县槐店镇遗存,是一种稀缺的原生态舞蹈,多次获得国家和地方文艺大奖。起源于动人的爱情故事:扑蝶又称「放蝶」,长期流传于豫东广大地区,其复杂的表演方式

  • 文章丝绸之路与隋唐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2期  作者:趙廣暉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隋唐歌舞 史料研究 西域各国

    就自秦汉以迄于随唐而言,也是用以缴纳税赋重要的一种。如《册府元龟》记载:「农田赋税,每丁岁入粟三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为二丈」。也更是折抵罪过之一环。如《唐六典》云:「凡计赋者,以绢平之,其赋有六焉,一日强盗赃(自绢一尺至于十匹)」这种自用有余品,官库有丰收,自然会有对外销售或以货易物之现象产生。近为乡里,远及异邦。就此形成了丝绸之路,自然开辟了中西海陆交通,也因而促成对外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之交流以及宗教习俗之传播。本文之主旨,在探讨隋唐乐,我国

  • 文章致函愛孫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6期  作者:張秉金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长辈苦心 离家求学 临行叮嘱 勉励鼓舞

    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怎樣成龍成鳳,其標準又是什麼?現在和過去不同;中國和外國又不同。中國人由于傳統思想,從小就把子女留住在身邊,不讓遠去,怕苦著累著……所以古人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但人也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孩子從小鍛煉出獨立工作的能力是可貴的,是有出息的,國家需要這類接班人,社會發展也需要他們。而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美國卻習慣于孩子二十歲前自找工作,不仰仗父母,獨立生活;父母也放心讓孩子獨闖江山,成家立業。我孫子張晨...

  • 文章我在中原雜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6期  作者:易大德 出版时间:1981-06-25
    关键字: 关公 安阳 预言碑 心里战术 鼓舞士气

    代关圣作预言人言为信,但有时不可信,神言难信,但有时极可信。圣人以神道设敎,良非无因。民二十九年,日寇侵占豫北各县巿日久,时思渡河南犯。予因暗中代关公作预言,藉以坚定人心,鼓士气!某日,报载安阳县发现关公预言碑,碑中暗示我军必胜,日寇必败。洛阳军民,阅此消息,莫不兴奋异常,竞相庆贺。新闻之内容如次:「安阳讯:安阳某鄕,有鄕民数人,合掘古墓,发现一碑,经当地士人辨识,判为关公预言,中述东寇虽悍,但仅能逞强一时;且无力渡河南犯,甚至多则五年,少则三年,终将

  • 文章老漯河·說漯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張福祥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漯河历史由来 康熙字典 漯河高跷 风土人情 民间习俗 漯河馓子 沙河纤夫

    与园林互为映衬,也增添了不少风光。「林深鸟必至」。漯河高中的树木品种、数量之多,园林之美,使巿区罕见的喜鹊、燕子、啄木鸟也频频光顾,甚至还有水鸟鹭鸶。漯河高中的校园园林化给师生及其家属创造出一片优美的生活环境。漯河高中,巿区的一道风景线。漯河高跷高跷又叫踩高跷,是汉民族的主要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流行在中国很多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列子•说孚》中有记载,看来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在我巿三县一区,它的普及率仅次于狮。这二年民间艺术大赛,参赛高跷的单位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