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舞台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演戲之夢與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曹尚斌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舞台剧 表演 恩师

    二〇〇一年七月十三日晚上七点三十分,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耕莘文教院小剧场,上演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之名著《车站》舞台剧。当终场时,观众不肯离席,等待着著名戏剧学者、名导演、名剧作家王生善教授的讲评。孝公老师鞭辟入里的析述这出多声部社会问题喜剧,编写手法十分前卫。但由于「表、导演人才培训营」实习导演卓世盟、陈怡君联手执导,并经熊睦群指导排演,赢得最佳演出团队奖。王老师特别提出熊副教授,在这出戏的指导之尽心尽力,并表现出他行政领导之卓越才能。在评介

  • 文章劉戈崙將軍對軍中藝工團隊工作創下奇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3-04-30
    关键字: 刘戈仑 剧团 舞台 表演 军人

    大家都所称颂的徐露,在剧艺上纵然被称誉为炉火纯靑,可是仍然没有独创一格,而为大众所肯定。据说,徐露自己本来也有如此的雄心,可惜她目前因家庭的原因,不能不远涉国外,而疏远了舞台。现在,梨园行的子弟们,已经有很多接受大专敎育的机会,不论那些幸运儿们究竟能在一般的大专学校中,学到了多少学问?至少在观念和意识上使他们开阔了许多。他们知道了天外仍有天;知道了所谓传统是承续了先人先贤的光辉,而又凝聚了当代人们的智慧,才能日益壮大。他们也知道了什么是戏剧的本质?如要被大众

  • 文章願爲國劇傳薪火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郭小莊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戏剧 花旦 舞台表演 人物感怀

    或者别出心裁、自抒新机,兪老师都对我作详尽的解释,务求我不但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还能懂得整体戏剧的意义,所以演出后,还勉强使观众满意。民国六十年到六十五年,我屡次获得机会,代表国家前往日本、美国、香港等地表演,自已从舞台经验中,逐渐体会传统旦角戏比较贫弱,主角人物所表现的思想层次过于单纯,而一般观众对旦角演员的要求,往往注重外在的表演效果,所以演员本身也松懈了对角色的内在情緖反应和心理状况的深入探求硏究;我很想改变这个状况,但是一时之间,找不到好的办法来

  • 文章王海玲舞台生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4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1-04-25
    关键字: 王海玲 豫剧 舞台生涯 生平经历

    一定要把感情投入,而且还要在台上眞的流出热泪来,如此才被认为够味道。在这一段「悟戏」的过程里,王海玲受到了磨炼。豫剧重唱,旦角主戏,一唱就有四十多句,但背词现在已难不倒王海玲了。她说那是豫剧的剧本编得好,唱完第一句,就能「想」到第二句。但当年她在「坐科」时,却常因忘词挨打。以后她学乖巧了,在台上一忘了词,进了后台,就马上找根木刀片,先到老师面前「请领责」。说也奇怪,老师竟也放过了她。在王海玲的舞台生涯中,最使她难以忘怀的,就是由民国六十七年起,蒋总统经国先生

  • 文章我的五十年舞台生涯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趙義庭 王景中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舞台感悟 五十年舞台生涯 戏曲的学习 排戏 灌制唱片 遭遇不幸遇刺 加入香玉剧社

    (本文由趙義庭口述,王景中整理。山東曹縣人,1916年。已退休,住鄭州市。王景中是河南長葛縣人,1916年生。9151年西北師範學院畢業。現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住鄭州市。)

  • 文章豫劇功臣張岫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2期  作者:王希玲  出版时间:2000-04-01
    关键字: 张岫云 获奖无数 舞台生涯 贺词 戏剧创作

    艺术的推广、传播。飞马豫剧团创立之初,一穷二白,一切捉襟见肘,经费短缺,人才匮乏。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张老师以她对豫剧艺术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责无旁货地挑起了弘扬发展豫剧艺术的重任。在豫剧队,她身兼副队长,总教练、领衔主演数职于一身,任劳任怨,辛勤耕耘。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均由她一人执教。她倾其毕生精力,终使飞马豫剧团虎虎有生。在台湾,唯独豫剧能和国粹京剧分庭抗礼。在东南亚一带,飞马豫剧团也声名远播。这几年,飞马豫剧团又把豫剧带到欧洲、美国,走向了国际舞台。台湾

  • 文章豫劇名角漫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0期  作者:耿昭 出版时间:1981-10-30
    关键字: 豫剧名角 永安戏院 永乐戏院 醒豫舞台 洛阳调 《秦雪梅吊孝》 《穆桂英征东》

    扮相,做工均极标准,故每当他贴演抱琵琶,七星灯,反徐州时,仍然场场客满。当时与刘岱云合台时,一擅唱工,一长做派,可称双绝。㈤醒豫舞台:该台以常香玉为台柱,配以小生马天德,老生张同庆,全唱洛阳调,对于常伶之戏我看得不多,二十七年以后可说迄未再看,且韩先生对常伶介绍甚详,故不再赘述。㈥値得一提的还有不时由外地到开封短期献演的几位名伶。⒈李家玉(乾旦)诨号豁牙,本工靑衣,其声稍显沙哑,但越唱越好,紧贴板眼,丝丝入扣,和出道在鄢陵扶沟搭班,唱红后曾到开封演唱,颇为

  • 文章我的藝術追求——求眞求深求新——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7期  作者:王希玲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豫剧五大流派 艺术团体的艺术生涯 艺术创作的座右铭 新的观念塑造新形象 舞台创作的精髓

    我省豫剧常、陈、马、崔、阎五大流派,尽管风格不同,但从她们的艺术生涯中,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里,对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眞、深、新的追求却是共同的。我从艺三十多年来,以演小生为主。对于豫剧五大流派的技艺我难以一一都在舞台实践中学习体现,但她们共有的求眞、求深、求新的艺术作风,使我找到了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也领略了艺术创作的无限风光。在艺术创作中,由于我注意了对眞、深、新的刻意追求,使我塑造的一系列以小生形象为主的剧目如《胭脂》、《陆逊拜师》、《金殿抗婚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