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肉粥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小吃憶饞

    来源期刊:《闽聲》 第37期  作者:聶三 出版时间:1970-01-31
    关键字: 八仙 香菇 木耳

    八仙焖八始创者为双龙轩「紫金」司,其法以过汤面条,和肉丁、香菇、金针、木耳、干虾等入猪油内炸透,然后搀以上好淸汤蒸熟,食时淸膄可口,充佐点饥之妙品也。殆后「紫金」司作古,双龙轩亦宣告倒闭,嗜之者徒有食指之思。乃中亭路有点心店曰:「利」者,以迎合顾客心理起见,遂亦依法烹售,虽不逮「紫金」之佳,然一与坊间不谙烹饪术者相衡,则精美远甚,故「■利焖八」,颇为老飨所驰誉焉。肉粥一名咸,与各人惯食之稀饭殊。曩者:夏街(即横街)白妹独擅此术,然未及其后中亭路

  • 文章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9期  作者:園丁 出版时间:1980-02-10
    关键字: 小米粥 易于消化

    有的还在中加些豆类,芝麻燃、核桃仁、松子、元、荔枝、樱桃、板栗之类的佐料。还有的加瓜,加果、加果仁、加、加骨头、加油、加乳、加菜、加面。做成淸、淡、甜或咸有许多做法,一般是「煑」,名之曰「朽锅」、「咕嘟」、「煨锅」。特别佐料做法多是「炖」,土名曰「叉」,用间接火,放在砂锅使坐入开水中蒸薰。在煑,炖之外就是上大火去「熬」了,这样比较熟的快。据说淸、淡是最好消化的。为了更易消化的最最好消化,可将米压碎,熬碎米。如高粱碴子、包谷

  • 文章追憶定海中大街上的早市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8期  作者:秀宗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定海 蟹酱 城隍庙 羊肉 条子糕

    走过便竭力招呼:「透鲜蟹酱卖点去,喷香呵。」农民们就用带来的瓮、罐舀进蟹酱,一买不少。柴担都放在柴水弄进去一点,大担的柴一担有八把,有硬柴、软柴之分,农民挑进城来还用挆柱帮忙,(挆柱像「丫」字形状的树棍,是放担歇力时拄扁担用的,现已绝迹)。城里的家庭主妇到柴水弄去兜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卖柴人便挑着柴担跟买主走,送到家才过秤。城隍庙前是点心摊的集中地。普通的点心天天有,三岔路口的一角是摊,火热的羊肉粥特别诱人。摊旁用一块门板大小的长木板搁起当长桌,桌

  • 文章(——寫我故鄉之七——)寧波的冬令飮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10期  作者:林德覲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冬季饮食 保温三宝 羊肉 暖锅 海鲜

    雪亮。内有一灯盏,该是菜油通棉纱蕊子引燃的,上置容器,器内当然是炖品加温保温了,记得先祖母在世时,终日在室内起居,陪伴她的就是此君!冬日黄昏,放学囘家常为它所散发出来的香味所向往,偸眼望去,一灯如豆,祖母老人家所啜飮的统是从此炉中所熬出来的诸如阿胶(驴皮胶)、红枣、桂圆、胡桃甚至人参等补品。我想此物之名称难以求证,可能因往昔在中上人家才得一见,知道的人就少了,姑妄记之,聊存鄕邦风物耳。鸡鸣早看天,且来一碗羊肉粥。宁波的纬度高出台湾很多,在冬令虽比不上大江以北

  • 文章從兩味家常饌肴談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9期  作者:樸美 出版时间:1979-09-06
    关键字: 家常菜 豆腐 猪肉

    本文自两味家常馔肴谈起,随之考索糖和的渊源掌故。它们都是食品,本身却互无关连,几个中心,先后敷叙,虽力求繁而不芜,但仍不免成了涉笔成趣的闲谈。所说两种家常馔肴,所用的豆腐和猪,也许没有什么出奇,但述及的烹调和取材,决不是家常二字所可形容恰当的。御赐烹调豆腐淸康熙年间,宋荦字牧仲,官江南巡抚。康熙南巡之时,特别以宫中烹调豆腐之法传授给他。他所撰的西陂类稿,有「恭记苏抚任内迎銮盛事」一文,云:「某日,有内臣颁赐食品,并传谕:宋荦是老臣,与众巡抚不同,著照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