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研究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故鄉小梁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邙山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洛阳有古城,走出北门即到五股,渡过河,即上邙山。当时牛车大道比较平坦,可是一般年青孩子们,不惜体力想走近路,都是选择羊肠小道,翻沟上坡,采取直线捷径。这一带的自然村落,都是依居住地形冠姓而来的:如「权家岭」是选择高地上;「徐家沟」是住在沟坡上;「郑家凹」是住在岭底下。马坡、北窑是因地而异,鏧洞而居;冬暖夏凉,耕田而食,从古到今,安逸舒适。从人类进化的历史考证,这里可能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发祥地。据近期考古研究:世人公认中国是人类远祖的发祥地;站在自己国土上,晋南

  • 文章願河南安陽洹水商都永恆光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2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8-04-01
    关键字: 安阳历史 世界文化遗产 考古研究

    摘要安陽洹水中游,二十世紀由甲骨證實,爲商代後期首都,且長達二百餘年,西元二〇〇六,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追溯洹河之水,當時必甚豐沛,兩岸船隻來往定甚頻繁,向東到海,往南至河,水運亦當發達,至今又活潑起來。願以後配合商朝服飾、音樂、美術、武藝、舟車、體育,以企業方式開發,定可如宋之清明上河圖,永恆光明照耀於世界。一洹水史地考:甲骨文——《殷契粹編》一〇六·一,有「東洹」。《庫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辭》一〇九,有「西洹」。《殷壚文字甲編》一〇六一,有「洹水」。...

  • 文章石院士璋如與中原、安陽兩文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著作简介

    前言「台灣考古人瑞,石璋如一〇四歲病逝。」聯合報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文化版,中研院院士,考古泰斗,發掘出(台灣)中部大馬璘、番仔園遺址,及北部圓山和(淡水河出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並刊載石院士與阮馨夫婦百年誕辰時,鶼鰈情深的彩色照片。看後心甚敬仰,但更多懷念與惋惜,近兩年未去拜謁,人已去矣!石璋如先生,河南省偃師縣人,民國二十年以河南大學史學系身分,參與中研院史語所「安陽發掘團」。民國二十二年在安陽侯家莊,有梁思永、石璋如、劉燿、祁延霈、胡福林、尹煥章...

  • 文章馮維盛——中國文化的探源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李敬偉 馮晶明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冯维盛 夏朝遗址 考古研究 史料研究

    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史学书家的关注。这一消息不啻在我国史学界投下了颗重型炸弹!隐藏了五千年的中国夏文化之谜即将重现天日!冯维盛,这位38岁的农民即将成为探得中国文化源头的第一人!1953年3月2日,冯维盛出生济源轵城鎭小王庄村。他的爸爸解放前任济源图书馆馆长,是一位深谙当地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的学究。父亲虽是老实巴脚的农民,但耳濡目染,也装了一肚子关于太行山黄河水的故事。处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冯维盛自幼便滋生了探寻中国历史源头的兴趣。他十来岁的时候,父亲每次上山拉

  • 文章方城——中國現存最早的長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賀金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方城 长城发祥地 史料研究 考古研究

    作者:賀金峰通聯:河南省方城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省方城縣裕州北路四九一號

  • 文章安陽重要事跡報導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編輯委員會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殷墟 商代都城遗址 青铜礼器 安阳钟楼 考古研究

    一、殷墟將申報為世界文化一八九九年,清朝學者王懿榮在一種被稱爲「龍骨」的中藥材上,發現了鍥刻的文字,即一般所稱的甲骨文,證明中國在三千年前就有了體系完備的成熟文字。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一共有十五萬餘片、四千五百多個單字,經過多年研究,至今能辨識的有一千多字。「甲骨文合集補編」收錄殷墟甲骨文一萬三千四百五十片,以及殷墟以外遺址出土的甲骨文三百一十六片,其中有三分之二是首次正式公布。這部論著還綜合海內外的研究成果,更正了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甲骨文合集」中的一些...

  • 文章董作賓先生與甲骨學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管東貴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董作宾 甲骨学 殷墟遗址 考古研究 甲骨文

    當我們一想到「甲骨文」或「甲骨學」三個字的時候,就一定會聯想到董作賓先生。這不僅是因爲董先生參加了當時震驚學術界的安陽殷墟考古工作,並且發現了最多的一批甲骨,更重要的是董先生對甲骨文的硏究以及對甲骨學的建立,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遠在中央硏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考古組於民國十七年進行安陽殷墟考古之前約二十年左右,學術界就已經知道某些中藥店所賣的有刻劃的龍骨就是殷代的甲骨文,並且也已約略知道它出自安陽小屯村。但經過中國這第一次科學考古發掘後,才證實它確是出自安...

  • 文章殷墟與洹水的關係——殷墟聖地考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石田千秋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殷墟遗址 甲骨文 洹水 河神祭祀 考古研究

    大约四五〇年(以上三个年,有待考证,周公讨禄父,西元前一一〇四年周公卒)的遗址堆积之处。宫崎先生以这样的论旨作为前提论述了独自的见解[2]。关于宫崎先生的论文也有异议,但普遍认为「殷墟并非殷都而是殷都的附属墓地,殷都在其它地方应该可以求得」,这一论点,値得倾听。当前正在对秦先生的论文文中也被作为依据的近年考古发掘的伟大成果的商代都城遗迹的发现即郑州商城、湖北黄陂盘龙城、偃师商城加深硏究和认识,但就现状而言,这必然地导致产生对殷墟也进行再硏究的必要性。本人一直

  • 文章故中央研究院院士石璋如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治喪會 出版时间:2004-07-01
    关键字: 石璋如 人物简历 考古研究 文物发掘 悼文

    先生諱璋如。河南省偃師縣人。清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九〇二年一月二十八日)生。世務農。父西崙公,字崑卿,為鄉監生,與母王氏有善名閭里間。先生行三。八歲入私塾,讀《三字經》等書。後私塾改辦學堂,就讀偃師小學、洛陽中學,完成中等教育。時值家道中落、華北內亂等因素,輟學從軍與就業數年,至一九二八年始入中州大學(後為河南大學)歷史系就讀。一九二八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考古工作之始。是年底,董作賓先生赴河南大學演講,啟發 先生對安陽考古之興趣。次年,...

  • 文章(故鄉采風)「巨蛋」出土記恐龍蛋化石發掘始末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8期  作者:陳建平 孟國棟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恐龙蛋化石 发掘过程 张维华 考古研究

    三月中旬,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三門峽發現了一枚巨型恐龍蛋化石的消息,經過新聞單位作了報導。這一嶄新的發現不僅引起許多考古或歷史硏究的專家和學者的關注,紛紛一睹爲快,而且一般群衆也懷有極大的興趣。一、沉睡巨蛋現風采三月十五日,記者前往實地採訪,目睹了「巨蛋」風采。這枚恐龍蛋化石以大而著稱,它呈鐵餅狀的扁圓形,顏色爲棕色,其直徑達五五厘米,扁厚二〇厘米,蛋殼厚度最厚處達八毫米,最薄處五毫米。它除了大,還有一個更珍奇的特點就是,在巨蛋與地層平面呈現三〇度角的地方...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