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价值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年古鎭話亭林

    来源期刊:《浦東》 第77期  作者:蔣琛庭 出版时间:1994-09-15
    关键字: 亭林镇 地方志 风景名胜 考古价值 宝云寺 文物古迹

    金山县有名的四大镇之一亭林镇,原为江南千年古镇。据七十年代初,一批批考古工作者,在亭林镇周围地区陆发掘出商末、东周西周时期的文化层和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并出土了原始人耕田用的石砖、石蠊,打猎用的石斧、石刀、兽骨箭头等,还掘到四千年前的酒器,陶器以及大量的野猪骨、鹿角等化石,证明四千多年以前,在亭林这块土地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相传亭林镇最早祇有十二户人家,故有「十二家埭」之称。魏晋南北朝时,这里已有市镇雏形,南朝梁、陈之间,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

  • 文章天水麦积山佛洞的文化价值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4期  作者:犀牛望月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麦积山 佛洞 文化价值 考古史料

    躡盡懸空萬仞梯 等閒身央白雲齊簷前下視羣山小 堂上平分落日低——無名氏·麥積山吟——一麥積山在甘肅天水東南四十五里秦嶺山脈的西湍。自天水東南行三十五公里,爲麥積山峽口,再沿途順溪走十公里,卽爲麥積山所在,邑人稱麥積崖。崖頂略呈圓錐形,自錐緣垂直而下,似農莊麥稭堆積,故曰「麥積」。山勢挺拔,突兀崢嶸。山脚有寺,峯頂有塔,峯身滿佈龕窟,峰壁刻有摩崖佛像,自峯下張望,眞有仰之彌高,群山拜謁之勢。二據晚近測量者言,麥積山高一百四十二公尺,佛洞彫刻凡一百九十四處;惟...

  • 文章堯都新探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0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02-07-01
    关键字: 陶寺古城遗址 考古领域重大突破 文化价值

    据媒体报导,我国考古工作者,于公元二〇〇〇年六月六日前后在山西省襄汾县境内首次发现尧舜时期的古城遗址。这堵城墙东西长约一千三百米左右,古城遗址位于该县陶寺村。古城遗址发现之前,人们在这里发现过四千多年前的古墓,并从中挖掘出世界上最早的铜器,还在陶片上发现有「文化」的「文」字。专家们根据这一发现指出,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使中华民族国家起源的文明历史提前了一千年。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探索尧都、探寻尧文化这一考古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究

  • 文章北魏平城(大同)的明堂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劉俊喜張志忠高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明堂遗址 文物价值 考古发现

    五月建设施工中发现。同年七月,大同市考古硏究所对其遗址进行了全面的钻探,探明了遗址的范围和平面布局,随后对西侧和南侧建筑进行了发掘。钻鉆探与发掘表明:明堂遗址平面呈圆形,直径二九〇米,占地近百亩遗址外围是一环形水沟,周长九百米。水沟两侧砌有完整的砂岩条石,条石大小略同,平舖错缝垒砌,水沟底部舖一层砂岩片石,其下为〇·六~〇·七五米的防渗层。水沟内设有五座建筑,分别筑于五个夯土台基上。主体建筑明堂位于遗址中央,现存方形夯土台基,边长约四十三米,沟内侧有东、南

  • 文章尋「寶」記——搶救一批珍貴的石礎雕刻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喬正安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考古发现 古建遗物 抢救保护 文物价值

    聽說臨猗縣牛杜鎭政府大院裡,遺存有一些古石柱礎,設計奇特,雕刻精良,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値。出於文物工作者的責任感,筆者便在星期日去該鎭進行調查。鎭政府座南向北,一條寬敞的柏油路貫穿鎭府大院,直達後院會議室。東西兩側爲機關辦公住宅。在西廂小院內,發現有兩尊礎石,呈方形須彌式,高、寬約六十厘米。礎石上端爲圓形,周邊浮雕的小石獅,多被毀壞,只有東腰腹部四面鏤雕的樂伎人物,有執笙吹奏,有撫琴彈撥,也有手捧官帽或玉璽,還在張口微笑。在西廂小院內,又見一件圓鼓式石礎,...

  • 文章我與敦煌壁畫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6期  作者:張大千 出版时间:1976-06-01
    关键字: 敦煌壁画 洞窟考古 文化价值

    敦煌學今天已經成爲一種顯學,敦煌的知名於世,先是由於敦煌卷子的發現,接着便是壁畫的受到重視,我之所以遠去敦煌,則是爲了描寫唐塑,觀摩壁畫。中國的繪畫,古代以壁畫爲主,漢魏以降,雖然也以紙絹作畫,但在分量上不如壁畫之盛,尤其佛敎傳入後,寺院的壁畫,成爲信徒們的供養對象,可惜古代的建築,遭遇歷朝的兵燹水火大都毁壞了,而敦煌因偏處邊陲,氣候乾燥,得以僥倖保存到現代,敦煌是在我國河西走廊的盡西頭,在漢唐時代,掌握東西交通的樞紐,稱盛一時,因此東西文化在這裏交滙,...

  • 文章談談中國的文學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1期  作者:徐百勝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中国文学 考古文学” 国学 价值

    中国的文学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一门「考古文学」,虽然西亚和北非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而苏美人和埃及人创造楔形文字的时间比我们中国还早二千年左右,但是在今日远不如中华文化的锦绣灿烂。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値得无愧地夸耀,我们是世界上具有古文化的民族,全世界无论是那一个强国,都无法统治中国,不是人口众多、土地广大,而是这种优美的文化,很难领会全部。三千年前「西周书」创于周公,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作于孔子,是中国共同文化的历史。以文学凝聚民族的心灵文化,潜光含章

  • 文章「山西襄汾县考古新发现」中华文明起㸃前推五百年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考古新发现 文化价值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十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硏究所将共同推出大型考古展,展出考古所六十年的重大成果。一般认为:中华文明从夏开始,但是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近年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尧统治时期,文明的构成要素如文字、青铜器、城廓均已出现。【证据一:文字】本次展览中展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硏究所所长王巍介绍,这是一个「文」字,用红色笔涂抹、铭刻在陶器上。与早期的文字雏形不同,这个「文」字的笔顺书法与后代甲骨文、金文中的「文

  • 文章漢代女屍出土·寄望作出明確歷史定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考古研究 出土文物 汉代女尸 历史人文价值

    今年七月十三日,台北联合报发自北京的一则新闻及两张照片,新闻标题是「江苏连云港市继湖南马王堆、湖北荆州后发现第三具汉古尸」。在近八百字新闻中说:七日下午海州双龙村花园路工地出土一座古墓,连云港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赶往鉴定,证实是汉墓。四具棺木中,三具有大批有价値文物,三号棺积满水中,浮着一具裹着丝织物的女尸,露在外面的脚趾已发黑,但趾纹淸楚可辨,经专家紧急处理,并严密保存中。棺中遗物在一片字迹淸晰的衣物疏中(即淸单),有方形漆盒、竹笥,质地如新的梳篦,带皮绊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