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绥远中学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璀璨人生)走向抗日之路的故事(中)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4卷 第34期  作者:李吉吾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夹裤 奶奶庙 绥远中学 老舍

    前线。国军在安北县(现乌拉特前旗)乌加河段的西山嘴与敌军隔河对峙。陕霸是绥远省战时省会,绥远省政府和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都设在这里。傅作义将军是绥远抗日战争的统领。一九三九年,经省教育厅长閰伟自中央教育部陈立夫部长请准,在陕霸创了国立绥远中学,收容沦陷区的流亡学子。我们来到陕霸后,就进入国立绥中这所抗日学校。那时绥西河套地区,一派抗日气氛,抗日标语遍地皆是,抗日救亡的歌声,终日不断,震撼空间,大街小巷,校内校外,响彻任何一个角落,刷写在墙壁上醒目的大标语,深深印入

  • 文章(学府风光)抗战时期的国立绥远中学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吉吾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抗战时期 绥远中学 梁漱溟 潘秀仁 贾武

    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九年绥远「和平解放」,国立绥远中学存在了十余年,以合并于归绥中学(今呼浩特一中)而告终。这十余年中,该校桃李芬芳,所培养出来的大批学子,遍布于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其中从一九三九年建校到一九四五年「八·一五」日寇投降,是该校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将国立绥远中学在抗战时期的情况,作一忆述。其生活之艰辛、学习之勤苦,不无借鉴之处。唯所叙难免有所缺漏和悖误,请原来母校的老师、同学们补正。学校成立与发展绥远地处西北边陲,抗日战争前,教育事业就很落后

  • 文章(人物选粹)我所知道的祁继先(觉民)先生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21期  作者:陳敬禮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卢沟桥事变 大青山 绥远中学 潘秀仁

    而鄂有三随着跳进江内揪住马的尾巴,随着马儿直奔对岸。上岸以后,跳上马背奔驰表演。此举搏得了蒋公赞赏,在军校留下了佳话。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虽然胜利了,国立绥远中学仍留在梅令庙无法东迁。校长潘秀仁先生忙着接收,去了归绥。儿子潘中平转到奋斗中学就读也随着学校到了归绥,而留在梅令庙的我们如同弃婴。民国三十六年寒假,国立绥中篮球队,在孔博泉老师领队之下,我们远征归绥。到了归绥之后我们住在正风中学。觉民先生已经是调查局绥远负责人了,他大概是念在后套老乡的分上,送来洋

  • 文章(歡聚憶往)憶往昔歡聚今宵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19期  作者:曹萬化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绥远中学 求学回忆 诗词感怀 卢沟桥事变

    简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国立绥中包头校友联谊会概况~由笔者与吴同庆、秦新民、何福悌、买冠儒、刘守忠等数人发起,写出了《致包头市区国立绥远中学老同学书》,主要内容:十月金秋,鹿城溢彩,云淡风清,青山如洗,两节甫度,人心欢舒。值此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时,瓜果飘香之季,顿萌念友叙旧之情,乃有聚会联谊之议;而免咫尺天涯之憾。想我绥中同窗,曾历战时流亡之苦,但梅令湖影,梦萦魂牵,古庙晨号,犹在耳边,流亡三曲,敌忾同仇,同吃同住,情深义长。因忙于工作,平日难得

  • 文章(学府风光)阎伟倡办国立绥中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7期  作者:李吉吾  出版时间:2104-01-01
    关键字: 阎伟 绥远 中学 河套 教育

    阎伟,字致远,内蒙古托克托县人。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曾在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供职。抗日战争前,为绥远省教育厅长。一九三七年,绥远沦陷前夕,率教育厅部分人员,撤往后方。抗战后,中央教育部为收容沦陷各省的流亡学生,在后方各地成立了多所中学。其中于一九三八年,在陕西安康为察哈尔和绥远两省的流亡学生,成立了国立第四中学。由察省教育厅长胡子恒和绥远教育厅长阎伟共同主持,阎为校务委员会主任,胡为校长。不久,阎伟鉴于在安康收容察绥流亡学生,路途遥远,山川阻隔长途跋涉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