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灯下剪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2期  作者:王菊生 出版时间:1997-11-01
    关键字: 常熟 抗日战争 剪纸

    一九三七年冬天,日军强占县城,常熟沦陷,从此,城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军侵略遭到了我父老乡亲奋力反抗,其中一个形式就是利用剪宣传法西斯必败,人民必胜。那时我正年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悄悄地向人学剪。一天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光下,我用一张左折右折反复折,然后一剪了之,摊开剪,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这样五个字:「日德意亡了」。当时我虽年幼无知,但因经过逃难,同样吃过流离失所的苦,物质生活的苦,看了这些字,幼小的心灵也十分欣喜。果然,一九四五年,日军终于

  • 文章近代溫州報刊業概況(1891——1949)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5期  作者:陳精翔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报纸 辛亥革命 通讯社 抗日战争

    自清末到中华民国时期,温州地区计有报(59)家,其中除3家系国民党地方机关报外,其余都是民间集资所办。刊期有日刊、三日刊、半月刊等;篇幅有对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线装成册等多种;印刷最初为木刻印刷,后为手写石印,再后为铅印;出版时间最长为二十年,最短仅出一期即停刊。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温州著名改良派思想家、造诣颇深的中医学大师陈虬,在瑞安县城创办全国第一所近代中医院—利济医院。一八九七年一月廿日,创办《利济学堂报》,公开向全国各大中城市发行。该刊

  • 文章戰時重慶生活雜憶

    来源期刊:《川康渝同鄉會年刊》 第16期  作者:李樹桐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重庆 青木关中学 报纸 公车

    迁到靑木关山坡上一座寺院内。礼堂所在的大殿,用糊的架把神像遮荩起来。各司科的办公室设在东西两廊房里,多是大通仓。至于军公敎的眷属多是疏散在重庆四周的鄕间,租屋而居。因人多房少,有远至数十里甚至百里以外者。民房不敷租用,有租牛房猪舍稍加修改者。二十八年我在靑木关敎中学(初名中山班后改中央大学附中)时,亲见学校新建敎室宿舍,其方法是:先用柱子搭起房子的格架,恐其歪塌,用木柱在内外两面抵住。待其穏定后,再在房顶上加椽盖瓦。然后再用竹片编墙,用泥灰涂抹即吿完成

  • 文章抗戰期間的豐報發行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瑞甫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丰报发行 人事变动 报纸复刊 黄体润 丰报社

    一、丰报有其光荣的过去现在提起丰报,眞令人有无限的感慨。在抗战前的升平岁月里,她确有其一段光荣的过去。她虽是一个地方性的报。可是自从在民国廿年前后创刊以来,便在这一个偏僻的县份,肩负起为民喉舌,探求民瘼,作党政机构和民间的桥梁。在战前的发行量虽不多,——大槪在千份上下,可是却一直以铅印印行,每天出刊四开一张半,分作六版,内容除了重要的国内外以及地方新闻外,还有两三种副刊,按期发行,麻雀虽小,可说是五脏倶全。虽不能和外埠的大报相抗衡,可是在地方上

  • 文章情繫泰淸——記奉化國際災童敎養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6期  作者:蘇錦炎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竺梅先 徐锦华 八一三事变 纸盒厂 北伐

    警棍的鞭行。初夏的和风虽已驱尽料峭的春寒,而那些蜷缩在墙角檐下的灾童,心仍在簌簌发抖:老天爷啊,救救我们。当时任大来银行、民华丰造公司、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的竺梅先先生目睹此景焦急万分,寝食难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与夫人徐锦华几经商量、思考后,在宁波旅沪同鄕会一次董事会上慷慨陈词:「国家灾难深重,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应把这批丧失亲人,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孤儿收养起来,敎养成人。」竭力主张办一所敎养院,施敎施养,为国家培育一批有用之材。他的远见卓识立即得到董事们

  • 文章我的父親天虛我生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陳定山 出版时间:1984-04-10
    关键字: 我的父亲 造纸厂 抗日后援会 报效国家 “天虚我生”

    編者按:陳定山先生此文作於民國四十二年,原刊「晨光」雜誌,六十七年經「傳記文學」重刊於說刊三十二卷第六期與三十三卷第一期,迄玆又屆六年,玆經徵得作者同意(作者今年高齡已達八十八歲),由本刊轉載以饗鄕邦人士。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