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红梅共返回2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红梅劫后红虹魂 昆曲旧戏粤剧新唱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21期  出版时间:1991-12-22
    关键字: 红虹 红梅劫后魂》 公演三晚

    台北讯】红虹今年度的呕心制作—「红梅劫后魂」,十二日晚上起,就要在国家剧院登场了,这出源于明末昆曲传奇作家周朝后惟一一件传世作品「红梅记」改编的名剧,再以新的版本面貌,结合现代舞台的声光技术之美,要当今观众与古人同声一哭。周朝后的「红梅记」也是改编自明初瞿佑的小说「绿衣人」,因其曲折且至情至性的情节,许多剧种皆有改编的戏码,主角李慧娘的眞情至义穿越阴阳时空阻隔,激烈淋漓的戏剧性及人物情感,由铿锵激越的地方剧种—粤剧表现,更能体现其中辛辣的悲喜,红虹为透

  • 文章首届红梅诗会举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95期  出版时间:2012-09-25
    关键字: 红梅诗会 红梅 毗陵诗派 诗国 爱情诗歌

    诗是人类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八月廿三日,首届七夕红梅诗会在红梅阁前广场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感受诗情画意营造出的浪漫氛围。为了这场诗歌的盛会,全国二十多位诗人从各地赶来,其中不乏欧阳江河、庞培等著名诗人,常州武进本土诗人荆和平、张羊羊等也应邀出席。常武地区古称毗陵,在清代有诗国之称。毗陵诗派在全国诗界颇有文名,常州武进清代诗人赵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名句。上世纪八十年代,常武地区的诗人也曾活跃于华夏诗坛。本次诗会以「教我如何

  • 文章梅州遍植梅 犹忆潮塘千年古红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李賜政  出版时间:2001-02-04
    关键字: 推广种梅 梅花精神 参观古红梅

    可观,写梅之诗文,亦极丰富,敬请参阅台北市梅县同鄕会会刊第十二期、及第十、十一、十三、十四期。㈣全国之最的千年古红梅在梅城城东「潮塘」梅州侨鄕月报,一九九四年三月版之封面,及内页,由梅县高级中学教师罗愼仁先生所写「梅州古梅发现记」一文(会刊第十期二九页刊有片断),略谓:一九七九年起,经过十年至全国各地探访,寻寻觅觅,纵观众多的探索、发现、硏究和报导,诸如湖北省黄梅县蔡山「晋梅」,浙江省天台山圆清寺「隋梅」,云南省昆明市「唐梅」,杭州市超山之「宋梅」,虽或有

  • 文章詠梅二首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6期  作者:沈耕壽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咏梅 红梅 幽香 诗词 颂歌

    精心稼植一株梅 正色晶莹白玉胎秉性高昂君子骨 凌寒閗雪傲霜开红梅点点一排排 疏影横斜扫步阶朔气阵阵风细细 幽香缕缕进寒斋

  • 文章常州行——兼談毗陵學風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12期  作者:劉達人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天宁寺 红梅 近园 太平天国王府

    云霞」之赞。除了原有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外,又新加石雕五百罗汉,具有高级佛雕的艺术水准。这样大的规模,誉称为「东南第一丛林」,实可当之而无愧。中国历经几次战争大难,天宁寺竟能未动分毫,眞是得天之幸。红梅阁香雪海在园囿方面,虽不如苏州和无锡之多,但其中,常州市的红梅阁是红梅公园的中心。此阁原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A.D.),后遭兵火。元代元贞元年(1295A.D.)又行重建,改名为飞霞楼。至淸复其名为红梅阁。这所红梅阁,又在淸代改建,其高达

  • 文章潮塘古红梅——叶茂花鲜雅士颂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李賜政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潮塘古红梅 梅中珍宝 新闻报道

    本会第十九期会刊,笔者曾写拙文「潮塘古红梅诗情画意」,文内附列爱梅雅士咏颂潮塘古梅诗句,其中梅籍旅居模里西斯侨贤吴贤芳先生所写诗联至多,(见十九期会刊第八五及二〇〇页)吴先生写诗联之前,尚未到过潮塘,仅凭本会前数年各期会刊所载之文图资料,而竟能写出如此适切感人的诗联,诚难能可贵!本(二〇〇五)年,模里西斯华侨组团参加世界客属总会,在四川成都十月十二日举行的第廿届恳亲大会,吴贤芳先生随团与会,会后返程至梅州省视,笔者由台返梅探亲,得于十月十九日在梅城相聚

  • 文章觀我粤劇後的聯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譚國偉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粤剧 《胡不归》 红梅劫后魂》 戏曲杂谈

    去年底有两次机会欣赏粤剧「胡不归」及「红梅劫后魂」,禁不住激发起我的联想。首先让我诠释什么是粤剧?粤剧原称广东剧,或广州戏。是以广州为重心,向外发展壮大的戏剧,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和香港澳门、欧洲、澳州、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明淸两代,弋、昆、皮黄等声腔剧种,在广东常有演出活动,淸初出现广东本地班,汇集众腔之所长,独创自己的特色,后以梆黄为基础,熔汇弋昆诸腔,并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及流行曲调,成为南方一大剧种。唱腔、音乐,采取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使用

  • 文章梅鴻枝走過滄桑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68期  作者:吳家騏(加拿大) 出版时间:1995-12-30
    关键字: 梅氏宗亲会 红梅月饼 越棉寮华人协会

    十分健康。梅先生亦是安省越棉寮华人协会内理事之一。越棉寮华人协会地址座落在150号AUGUSTA AVE TORONTO〇2T M5T 2LS CANADA。协会的成立已有多年,目的是为居住在安省多伦多市的东南亚移民和船民们,在加拿大多一个「沟通之所」,希望能于移民们指导和协助。适値今年是润八月,有缘在红梅食品有限公司处尝到梅夫人监制的「甜而不腻」的「红梅月饼」,果然是「不同凡响」,才知道老当益壮的梅老先生夫妇「大展鸿图」之所,闻说梅夫人的「红梅月饼」亦有

  • 文章國寳古梅,建景可期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李賜政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古红梅 梅花乡建设 散文诗联

    梅州市梅县城东潮塘的古红梅,经台北市梅县同乡会会刊多次刊载,系由梅县高中罗慎仁老师,一九八五年发现,加以探索,研究和报导,为「原木成长」,其高、大、老,国内尚无可出其右者。经初步考证,系梅州地区所仅见的古梅,一九八八年春,并经中国梅树专家,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鉴定为「宋梅」,花色粉红,重瓣,品种类型属「香雪宫粉梅」,因此定名为:「潮塘宫粉」,堪称:「梅州家珍」、「华夏国宝」。(依据谢永昌先生等之大作。)旅居台北乡贤温怀粦将军,酷爱梅花,曾前往大陆昆明

  • 文章潮塘古红梅——诗情画意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李賜政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潮塘古红梅 赏梅 贤士赞誉 散文诗联

    吾梅城东镇潮塘村岗上的古红梅,八九年来,蒙梅州市前后任高层领导,及众多爱梅贤达之关切备至,经市梅花协会认真积极维护,前时濒临衰亡状态的树身,恢复茁壮,近数年间,年年发花妍艳,美不胜收。梅开二度笔者潮塘生长,年少出外飘泊,现居台北市,数月间先后收阅家乡亲友来信叙称:古红梅身坚似铁,树干苍劲,越老越开花,今春花神提早贲临,争先于上(2003)年十一月末,结蕊累累,转月即见点点梅花娇笑,花朵重瓣,柔嫩水红,淡雅形美,细心观赏,感大自然之神奇,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共22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