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篆刻印章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篆印及扇面

    来源期刊:《同安》 第30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扇面题字 书法作品

    釋文五月初吉甲申懋父賞正衛馬匹自王用乍父戊寳尊彝

  • 文章(印象深刻)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5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10-02-13
    关键字: 篆刻印章艺术 印章 印文字体 玺印 清代珍藏玺印

    湄潭 萧建军一、篆刻印章艺术:篆刻印章艺术,是中国与西方共有的古老文明,也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产物。⒈中国玺印,起源于商代,至公元前230年的战国秦时期,并影响了同是汉字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和越南。十六、七世纪时,文人以易刻的石印材质,自书自刻,成为与诗、书、画并列的文人四绝之一。至清末民初,篆刻流派兴起,名家辈出,近数十年古篆刻资料不断出土,品质精致,使现代印人眼界大开。⒉印章使用不仅限艺术界,在一般日常生活上,举凡领钱、签约、公文、书信

  • 文章南陽黃柄光擅畫工刻

    来源期刊:《長汀會訊》 第5期  作者:黃士清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篆刻印章 黄柄光与潘愚君 屈原周旦 公孙鞅 陈平魏征 令尹子文五毂大夫

    篆刻在艺术上的地位并不大,它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古代的篆刻多表现在钟鼎及碑碣上,今则随时可以看到的,是公私文书及书画上的印章。因为印是时常要与人们视官接触,所以,它对于人,美与恶的观感,是非常重要。在人际间使用它作为「信用」的凭借,书画上用它作为增加典雅的补白,可惜今人的书画对于题词印章未能重视,实为艺术上之一缺失。柄光先生擅画工刻,早岁从黄君璧国画大师廿年之久,间亦涉猎花卉,均有可观。篆刻为其好而自习,但与金石大师王王孙笃交数十载,柄光先生之作,不无

  • 文章许大钧篆刻专页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许大钧 篆刻 印章

    (注:人到無求品自高)(注:小橋流水人家)(注:瑞安人)(注:將門之豫)(注:甲戌)(注:人生七十稀我年幸過之)

  • 文章篆刻艺术的线条美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3期  作者:李光啓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篆刻 印章 线条

    的变化。不管在线条或字的结构上,如果「同」的成份太多,会变得呆板、机械、索然无味。如果「异」的成份太多,会变成杂乱无章,不协调,甚至于刺目,要能把握著恰到好处,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三、线条的曲与直印章中的线条,究竟是用曲线还是用直线好呢?这也是大家常讨论的问题,主张用曲线的理由:认为曲线富有变化,柔和而优美,笔划圆颈而委婉,古代彩陶文化的装饰,大部份以曲线为主,中国建筑的飞簷,也是曲线的实现,况且篆字是一种优美

  • 文章篆刻与青田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5期  作者:留葆祺 出版时间:1995-05-10
    关键字: 篆刻艺术 青石 印章

    简称图章,更把与石有关的槪以『图书』二字冠之。如:图书山、图书洞、图书岩、图书凿、图书桌(凳)等等。石刻称『雕图书』,所有产品都称『图书货』。仿佛靑田石与篆刻印章是与生俱来似的,而『图书』之称,至少可以前推到南宋。(见林姓族谱)根据历史的遗迹,这桩公案是否还可到北宋中期探寻一番?诗人、大书画家米芾嗜石成癖,偶得奇石,便要作揖下拜,『米芾拜石』就成了艺坛佳话。他与大科学家,地质学家沈括友善,有很多奇石就是沈括提供的。以书画换石是二人的淸韵雅趣。沈括来过靑田等地

  • 文章幾方閑章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王久烈 出版时间:1988-09-01
    关键字: 闲章 王北岳 篆刻 印章

    差劲嘛,为什么这样子呢?事隔四十年,如今想起来,仍不敢苟同那些鄕亲的作为,好像有着一种阿Q式的抗议心理似的,特别烦由靑年篆刻家赖信贤君刻了一方文曰「东北人」的引首章,印拓如左:不佞对这方闲章,可说是钟爱有加,非常喜欢用它。当然了,它可以显示出不佞是东北人,乃首要原因;其次它那厚重的气势与雅致的神韵,也实在値得欣赏!王北岳兄是当代篆刻名家,他为不佞刻了一方「生在松花江畔」的闲章,极有韵味。靑年才士苏友泉君所刻的一方「锦州王氏」方章,以及治印新秀黄劲挺君刻的一颗

  • 文章论『印』道创『印章水墨画』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2期  作者:蕭建軍 出版时间:2007-02-17
    关键字: 印章水墨画 印章 篆刻艺术

    湄潭 萧建军一、「印」章者,世谓印信,古称玺节,执政以印施治,乃段按印,反印为抑,古文每多反书,而卜辞及全文印字皆正书,无一反书者,印信帝王曰宝曰玺,官吏用曰印,秩卑曰钤记、图记,无永久者曰关防,私人曰私印、图章,民间印章用图记,古为金、玉、角、石、木等材,又分玉印、石印、私印、官印、法印、金印、子母印,以墨印印之曰印书,渐发展成为今日书画金石篆刻艺术,宏扬于世也。二、「道」所行道也,即由此达所行经之路,不变之理曰道,道德者,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图片家源

    出版时间:1991-12-31

  • 文章周亮工先生篆刻书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11期  作者:任敬之 出版时间:1982-11-30
    关键字: 金石篆刻 印章 周亮工

    余前志中州印人传,曾记述栎园先生事蹟,兹不赘。近检旧谱得先生篆刻自用印凡十一方,为后人所罕见者,敬为集汇藉以阐扬吾豫先贤对篆刻之钻硏之深邃、足为吾辈后学之式范,实较江、浙、徽各派无多让焉,愿吾豫各界有志斯道者共勉之。俟日后再辑夏邑先贤李树谷先生篆刻拓片俾供参阅。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