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7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从心先生 画与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1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2-03-31
    关键字: 邓芬 画竹 论竹

    注:从心写)从心先生邓芬论「画」有云:「画自苏文而松雪,虽笔墨能极痛快淋漓,惟较之梅花道人,微有不及之处。余子九思顾李辈出,至淸郑板桥为最具新意。囘视苦瓜和尙,能表见之丰神,用笔流丽多姿,更足遗法后世。近代爱写墨作家,指不胜数,然皆凡品,无独到特长,未能发明之态势,描准先后,组织笔法,大都千手雷同而已。」一代宗匠大千居士对「画」亦有评骘、尝云:「画自明文征明以后,不师古法,习于野战,故有淸一代,画家数虽多,皆不足观。」画之难工,胥备

  • 文章余仲嘉篆印及其刻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5-09-30
    关键字: 余仲嘉 篆印 刻竹

    余仲嘉(一九〇八—一九四一)原名衍猷,号默尊者,以字行,吾粤南海人。其兄少驱,与笔者为忘年交,情好绸缪。父名肇湘(楚颿)诗文皆工,仲嘉其次子也。仲嘉生而聋瘖,幸天分极高,其父导之字义、书法,过目弗忘。谭祖安南来治军,闻楚老有哑子以艺鸣,招之细觇其伎,惊其镌印精诣,又善刻(名画家邓芬诵先传其艺,二人合作,蔚为双璧,名重一时)特函介仲嘉师事吴缶庐,骎骎大晋,以竟其艺。浙人金石家褚德彝亦讶其材,特将仲嘉行谊编入其所箸之「续人传」。叶遐庵题其印谱有云:「弹指

  • 文章情怀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竹子 大埔县 家乡风物 竹子品种 高陂

    我的家鄕大埔是粤东有名的多山多水少田的山县。放眼眺望,青的山,碧的水,绿的。山与山间,沿河两岸,村道两旁,屋前屋后都种满子。绿色随风婆娑,好似绿滚动,月夜清影摇风,幽篁逸韵,激荡起满怀诗情画意,陶治高风亮节。家鄕多,品种繁多,诸如泥、绿、苗、麻、桂、箭、大叶、乌溜等十多种,是山区的特产,更是岭南的风物。林修篁曾伴我渡过孩提时代,当烈日照射的夏天,微风吹过林给我们这群做游戏捉迷藏的小朋友送来浑身清爽,是群童嘻笑的乐园、避暑的佳地

  • 文章莫干山访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06期  作者:丘峰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洞庭湖君山 湘妃竹 建德莫干山 毛竹 竹林之恋

    一我爱。我曾遍访名,遍读名。从洞庭湖君山的湘妃,我读懂动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带血带泪的历史;从婷婷玉立于岭南梅江畔的凤尾,我读到了客家人的情亲与奋发;从杭州云栖深幽的径,我悟出了人生曲径通幽诗意……一日,朋友驱车邀约:“春至矣,何不到莫干山冶游?那里漫山幽篁径,诗情画意,定会引发你的情思来!”于是,我们从上海驱车前往杭州邻近的建德莫干山。到了建德县,车从武康镇进发,从庾村仰望莫干山,只见一片翠绿海向山上伸延,铺天盖地,从山下涌往山上,席卷

  • 文章桑梓河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樸羽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桑梓 风景

    赞许这勤劳、爱洁的习尚,轻轻地让它们随水飘到南海,飘到亲人远去的地方,给外出的家人送去慰籍、支持和亲切的思量。你顶着烈日,用绿色给在田里劳作的乡人提供憩息的荫凉。洪水冲来了,你顽强站立,即使淹没及顶,决不退让。稚嫩的青少年在你的看护下,在水中学会游泳,在风浪中搏击,缎铸自己的希望和力量。多少年代过去了,你仍然忠实地站在那里。有多少乡人为开拓立业,奔向四方,也许在他乡异域,同样有着丛生的绿,它们摇曳的娜姿,只会更多地牵动对你的无限情义和遐想。牵念它——河

  • 文章丞相逗人乡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陳湧濤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丞相 思乡忆往 制作之法 民间习俗 子代烛

    中央日报七十七年三月十一日第十四版「长河」栏,登载锦旗先生的「丞相」,文中叙说「丞相」的由来,乃南宋时文天祥屯兵南岭,部队中苦无照明设备,入夜后伸手不见五指,文天祥深以为忧,恐日久部队精神涣散,纪律废弛,甚至发生意外事件。状元宰相文天祥发现民间用子为燃料者,光度甚强,可资利用,遂命部队砍伐子制作燃,代替烛光,解决了当时军中照明的困扰,嗣后子代替蜡烛,后人称为「丞相」,但文中未进一步说明其制作之法,因此略就童年家鄕所见所闻,记述一二。子代烛

  • 文章家鄉的篾匠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黃福榮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竹篾 篾匠 传统工艺 竹篾器具

    在家乡大埔县的乡村有多样专业技术的「匠人」,其中有靠子制作用具的篾匠,民间又习惯称「篾师傅」,我留下当年深刻的印象,作此记录。篾匠:以子为材料劈削成篾片施展技艺的师傅。我们家乡盛产多种子,用满山遍野来形容都不为过,山里人靠山吃山,用子大做文章。乡村的家户,少不了要用箩篓筐笼之类的用具,用具名词凡带「」字头的,往往多属于篾匠师傅手头功夫的业务范围。这项专业性的篾匠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塑胶」类化学物还在实验室尚未来到百姓生活里,很多

  • 文章(下)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93期  作者:楊振良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墨竹 象形字 用途 名菜

    四、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蔽荫迎风的在中国古典造园艺术里,是不可缺少的搭配,那种清气萧爽,往往令人偃仰之间,俗虑尽忘。白居易的《养记》也曾指出它挺拔直立的外表,象征著君子刚直不屈,而内在的空和节,意味着君子的操守名行,夷险一致。墨相传始于五代李夫人,《图绘宝鉴》说她月夜独坐南轩,影婆婆可爱,乃挥毫濡墨,模写窗纸之上,其后北宋的文湖州(同)登峰造极,挥洒出鲜活的墨生命,他曾经教导苏轼画,要「必先得成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所欲画者

  • 文章画坛二一石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7-03-31
    关键字: 程竹韵 王竹虚 赵浩公 岭南画史 二竹一石佛 人物生平

    岭南画史,当推唐代张正言为最早,论者称其百艺俱绝,惜时代湮远,遗蹟难寻。宋代的白玉蟾擅长梅人物,现在仍有眞蹟传世。明季有林良出,专攻花鸟,陵轹前辈。至明末清初诸贤,如陈子壮、黎美周、薛剑公、张穆、邝湛若等,不徒以艺事鸣,抑且以劲节清操民族大义揭橥于丹青藻翰,艺固以人传,人亦以艺彰。乾嘉以降,以至近世,则有黎二樵、谢兰生、梁杭雪、居巢、居廉等,代有俊才,各具面目;或因古法,或开生面,流派不同;而涵濡积累,树气培风,自是有功文献。民初时期,粤中画坛呈争鸣之

  • 文章明遺民薛劍公的畫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6卷 第4期  作者:寒木 出版时间:1976-12-30
    关键字: 薜始亨 画作 评价 《兰十二幅》

    明末遗民薜始亨不以画名,但他的遗作如「独石图」,为独漉子作兰十二幅,已成广东珍贵的文物。从绘画艺术而论,薜始亨的画尙未到家,后人因为他是个不肯服从满淸的遗老,所以就把他的手泽珍重起来。淸亡之后,有些遗老见到薜始亨的作品,不免感触一番,抓着薜始亨大做文章。其实时代不同,环境亦异,薜始亨不肯做满淸的官员,是他不屑受异族统治,向着外国人俯伏称臣,若辛亥革命,将满淸王朝推翻,还我大汉江山,正是黄帝子孙,重掌旧业,彼遗老者,有何麦黍之感?他们还要死命忠贞于「大淸

共76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