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竹石画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槪说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2期  作者:王大維 出版时间:1975-02-01
    关键字: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我国绘,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竹石四大类系。其发展之先后,以人物为最早,山水次之,花鸟又次之,竹石乃宋元以后文人之余緖。三代之世,已经有了简单的人物肖像,仅见于铜、玉、陶器之上。到了汉代,人物渐趋复杂,帝王利用绘点缀其政敎,无论是刻,是壁,人物的线条,均生动有力,姿势流动,已肇后世一所谓线条美的端倪,六朝以降,佛敎传入,人物得到了外来影响,更有鼎盛之势,像吴之曹弗兴,晋之顾恺之,隋之展子虔,都是一代大师;唐代承六朝之緖,人物仍为

  • 文章淺談歲寒三友詩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張伯駒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岁寒三友 论语 画竹 千家诗

    岁寒三友」一词,究竟始于何时?史无可考!但从书本中了解,在北宋以前,似无此词。唐诗中没有「岁寒三友」的诗,北宋以前的册中,也未发现用此词作题材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以琴、酒、诗为三友,曾有他的长短句可证:「亲惟三友,三友为谁?琴罢辄歆酒,酒罢辄吟诗」。然而北宋的苏东坡,却以梅竹石为三友。并题赞云:「梅寒而秀,瘦而寿,丑而文,是三益之友」。而在另一首诗中,却又以风泉与松为三益友,所以有「风泉两部乐,松三益友」之句。可见在北宋之前,诗人和

  • 文章敬悼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0卷 第2期  作者:高龔 出版时间:1988-02-10
    关键字: 先贤回忆 学画经历 高逸鸿

    高逸鸿先生学,有没有留下写作在你们家里?」我囘答她:「有,仅有一张装裱完好的竹石园,是他在民国五十一年夏天,亲自携来,送给高老师的,到现在已经廿六年了,我们全家一直宝爱这幅,将它悬挂在厅堂里」张小姐说:「这是少有的,他老人家的墨宝,我们报社想拍照保存它。」第二天,她果然陪同摄影组的郭惠煜先生来舍拍摄,因恐玻璃反光,打开镜框,赫然发现了竹石图的背后、另有一张梅花,而两幅所装裱的绫边上,花纹和颜色完全一模一样,这显然是同时裱褙,祗是面和题的内容,时间不同

  • 文章云天之外有丹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12期  作者:夢之儀 出版时间:2009-12-10
    关键字: 姚绶 绘画 书法 大云寺

    家吴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是隐居,一样喜欢绘,也都会泛舟出游,这种山水情怀、诗词古意,让两个不同时期的家过著几乎是相仿的生活—我是说,如果以绘的写意和工笔来类比生活,他们的生活应该都属于写意的,是笔不到意到的那种,而情趣亦在其中了;如果还是以绘作比,那是一种泼墨下的抒写,与工笔的描摹有着意趣情趣上的极大差异。不止生活方式相仿,在绘上,姚绶更是师法吴镇,故而他自称同里后学。他的竹石,如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竹石图〉,叶稀疏可爱,深得吴镇写笔法,藏于

  • 文章坛二竹一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87-03-31
    关键字: 程竹韵 王竹虚 赵浩公 岭南画史 二竹一石佛 人物生平

    象:如潘致中、温其球、程韵、王虚、赵浩公、高剑父、高奇峯、陈树人、邓诵先、卢振寰、李硏山、黄君璧等,继美前脩,望道争驰;使国硏究的途径垂衍不朽,且又能大力栽培和启迪后来的作者。使岭南坛为之革新振起,如果说:「天下文章尽在桐城」,那末「中国坛的重心已转移到岭南了!」(引苏雪林敎授语)现笔者一本显彰幽渺,推美艺人的鹄旨,特将「坛二竹一石佛」(乃指程韵、王虚、赵浩公三人。时「二」竝称,浩公别署「佛」,为虚的入室弟子。三君俱属传统法之代表作

  • 文章詩選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9期  出版时间:1993-11-20
    关键字: 九秩晋四双寿 杨昆峰 醉墨会 第六次书画金石联展

    三十年来为展眉,倘欲溯源犹可追,欧母荻是其基,成于此际或不迟,辛苦爬梳只自知,名家挥洒喜孜孜,辉燿古今一支。醉墨会第六次书联展醉心翰墨自堂堂。嘉会频年各擅场。兰契同珍丹采焕。珊罗相益笔花香。复从新作窥其盛。愧乏佳篇状所长。愿我艺坛日璀灿。文光万古永赓扬。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