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节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屈原·楚辞·端午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屈原 楚辞 端午节

    忠,为悼念其灵魂永存而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上的伤痕,但对中国人今天来说,则是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敎训。屈原在世六十三年,他创作了二十五篇新诗,给中国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如宝一般的诗篇,为楚人所喜爱,他们把他的诗篇编成歌曲来唱,那种如怨如艾,如泣如诉,他(她)们的哀恸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并纷纷驾着小舟在汨罗江上寻找他的尸体,投入粽子(又名角黍)于江水中,以献祭屈大夫之灵。四、端午节系纪念屈原冥诞后来楚人这种民间献祭屈原

  • 文章五月五話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不重视衞生保健习惯,不懂科学办事要领属实,可是在历代沿袭的经验中,深深体会到,五月份是酷暑炎夏的初期,也是传染病滋生的季节,借此事先做些预防工作,诚属明智之擧,用现代流行口语来解释,无疑农业社会过端午节,可说是一个「夏令衞生」和「水上运动」宣传与活动的时刻。[1] 探禾:是农夫们在稻田中,以手足爬行式淸除秽子、杂草、翻泥准备施肥的辛劳工作。[2] 柴洲:是监利沿长江防堤外,盛产干柴、芦苇的地方。坊间靑年男女藉采粽叶时在此嬉戏或约会。[3

  • 文章故鄕浠水端午習俗談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4期  作者:高舫先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浠水县 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据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又名端午节。据岁时杂记载:「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午。」又名端阳节。据月令广记载:「五月五日曰端阳。」又名重午节。据宋史刘温叟传:「明日重午,又送角黍。」民国初年把五月初五定为夏节。国民政府成立,改阳历五月五日为重五节,亦称五五节,或双五节。即民国十年 国父孙中山先生就位非常大总统之纪念日。但因农历袭用已久,国人一时无法适应,故未施行。民国二十八年五月五日,全国诗人

  • 文章端午节与屈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9期  作者:石孝岑 出版时间:1976-04-1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历史典故

    续命缕」,儿女并带香袋,用以辟邪,以蒲艾洗沐袪瘟,又飮雄黄酒解毒,用龙舟竞渡以拯屈原,竹筒(初用竹筒,后改以大竹叶包扎。」盛粽以作祭品,在我国一年三节中,有端午节好些花样,几乎是专为纪念屈原而设。相传五月初五日,是屈原投汨罗江之日,由此五月称为「恶月」,禁忌亦多,中国人用多采多姿的方式,来追悼屈原,这种纯粹出于民间自动自发的同情和爱戴,历两千三百多年而不衰,公道自在人心,确属至论。相信世界上,能享有屈原这种殁后殊荣的人,实在不多。屈原又叫屈平,号灵均,生长

  • 文章端陽競渡與伍子胥及屈原之關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6期  作者:曹文錫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伍子胥 竞渡 端午节 屈原

    春秋至戰國時代之楚國,奄有鄂湘兩省區域,其後復併呑吳越。楚之國都凡數遷,初封地爲丹陽,卽今日湖北省,秭歸縣東,後徙於今日湖北枝江縣西,亦名其地爲丹陽,最後乃徙至郢都,卽今日江陵縣北十里之紀南城,大約都郢之時期較久。古代楚國多出類拔萃之士,但史傳均稱曰楚人,而未有詳細籍貫,余以爲彼等於西北方,蓋其地與中原接壤,故文化水準較高,且國都所在地,亦人材孕育之區也。伍子胥與屈原,雖非同時,但歷世均爲楚國顯宦,子胥乃伍參之後,而屈原實爲楚王同族,故司馬子長所著之屈原...

  • 文章端陽佳節憶屈原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2期  作者:魏大任  出版时间:2014-07-1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 凭吊诗歌

    屈原为最伟大而有名的楚辞作家,篇名离骚,是我国诗之传见于正史者,以屈原最早,故被称为诗祖。每至农历五月五日,俗称端阳或端午节,历代骚人墨客,多登高赋诗,藉以凭吊这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兹摘录三首下共赏。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这是唐朝文秀的端午诗,浩浩荡荡的楚江水,也洗不尽忠臣屈原的屈,在这首诗的字裏行间,充满了对这位大诗人的无限同情与感慨。二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