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童年教育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給未成年男童留美就學的父母一封公開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8期  作者:周逢熙 出版时间:1985-08-10
    关键字: 男童留学 童年教育 父母公开信

    據報載:近年來臺灣有許多人,爲了兵役和敎育的因素,將子女以觀光名義帶至美國,託付當地親友或託兒所代管,這種託管兒童,據說相當多,僅洛杉磯就有五千多名。眞爲這些父母擔心。其實美國義務敎育値不得羡慕,試看左列的統計:一、依專家調查指出:美國每年有四百萬名父母,遭受子女毆打,另有四百萬家長則受其他方式凌虐,這種令人吃驚的情形,還在不斷增加之中。二、聯邦政府調查統計,一九八三年全美國被謀殺的人數中,有百分之二是被子女殺害的。三、美國衞生部長最近報告說:高三學生飮...

  • 文章可愛的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6期  作者:蘇梅初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百侯 梅河风光 童年教育 景色风光

    最多的是百侯中学,中小学生合计上达三千余人,其余小学的人数,也均超过千人,因敎育的发达,在大埔县内有文化城的雅号,我所读的学校虽没有百侯小学的人数多,但有浓郁的慈爱气氛,所以也使我特别爱慕它,我所爱的童年敎育是在百侯,百侯的风土人情,和敎育,名胜,也就永久嵌在我心灵的深处,可爱百侯,何时可以重会呢?西望故园,不觉有王粲登楼之思了。梅河中有称为狮子潭者,为百侯内风景之一,潭深数丈,淸澈见底,在月白风淸时,驾一叶扁舟,水月和天际的淸光相映成趣,昔有失名的诗人作了

  • 文章鯉城憶舊(五)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0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泉州 溪亭小学 戏院 晋江公学 童年教育

    ②五堡帆影民國十九年秋天,泉州治安情形比以前良好了,母親帶着我陪外婆一家人乘小火輪由鼓浪嶼回泉州。外婆與舅舅陳雨田到菜巷陳府老家去住。我們母子却因爲,上坊巷老宅年久失修,完好的房間不夠容納,所以,只好找房子租,先住下再說,商量結果選在南街商業閙區裡比較有警力管得到的地方,認爲比較不會受宵小光顧。於是由劉維椿和王慶 兩位伯父帮忙之下,在義泉靠南街租到一間洋房的二樓整層,樓下店舖是維椿伯岳丈姓游的老先生所開設的一家鐘錶店,樓上由店裡出入有一座木梯通往二樓,請...

  • 文章不堪回首话童年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67期  作者:王卓群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童年 教育方式 戒尺 台湾

    故乡农村社会,家家户户子满为患,或许是爱的教育没流行,铁的纪律仍热门,儿童几乎是在大人们恫吓打骂中长大,儿童沦落悲情岁月之中。为什么要恫吓打骂呢?因为儿童年幼无知,要这要那吵闹不休,爸妈在这节骨眼上必得说什么都要让孩子乖乖的,通常是喝斥:「叫坏人来抓你!」假若孩子仍不知节制,那么爸妈的重话便出口了:「干脆把你卖掉给人钓海参、喂沙鱼!」(传说钓海参是把小孩裸体沉入海底为鱼饵的。)如果家里是严父慈母型,妈会说:「别吵、别哭了!再哭爸爸要打你了!」但不论是严父慈母

  • 文章七五回憶

    来源期刊:《浦東》 第47期  作者:周震華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童年 传统教育 大学教育 地方法院 药厂

    如是,承大姊之保育,兄长之垂爱,完成大学教育,兄姊栽培之恩,永志铭心,没齿难忘,祗图琼报于来生,第当 先父母谢世,刘氏表兄嫂,在精神及物质,多予支援,表嫂又时而嘘寒问暧,倍加照顾,而今匪伪作乱,地隔东西,难予图报,赤诚之心,耿耿于怀。二、少年时期—襄助兄长,半工半读余在就读大学时期,原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法律系,地处江湾,在上海郊区,路途遥远,晨六时出门,晚七时回家,除步行外,转车三次,方能抵校,民国廿三年,兄长宏基,执行律师职务,为期襄理计,转学

  • 文章我的父亲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15期  作者:鍾克豪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怀念父亲 童年求学 家庭教育

    就没有回家见过父亲。迄至开放返乡探亲,父母去世数十年了,为之修墓立碑,跪在坟前默思、流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代的变迁,两岸的阻隔,父母的容颜曾在梦萦中依稀出现。之后返乡只有在父母的坟前默思。当年父亲艰辛的供我读书,得以踏出乡关,见识世面;家乡那些同年龄的青年,因为没有上学读书而留在老家,与草木同枯,我却得以登大耄之年,而具有国学根柢得以自学,致力研究文、史、哲、艺术方面的学术数十年孜孜不倦,颇具成就,早年辗转军中,退伍后踏入教育界,致力教学

  • 文章我把硯臺摔破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2期  作者:王杲 出版时间:1995-12-10
    关键字: 童年回忆 砚台 父母教育

    上小學的第一天,興奮地背着漆布印花的小書包,跟着鄰居小朋友一同到學校去。書包裏放着唯一的課本,一個筆袋,那是母親用黑色棉布縫成狹長形的袋子裝毛筆,末端的布翻上少許成一小袋子放墨,還有硯臺與習字簿。論件數我與別的同學一樣,可是我的書包比別人重,那是因爲硯臺的關係。一個大理石雕刻,大約有十五公分長,十公分寬,硯池邊有一條彎着尾巴張開嘴的鯉魚,模樣兒很可愛,是父親託帳房薛伯伯替我買的,他還說特意買最好的給我。開始上課後,每天都要習字,實際還只描紅而已。大家都拿...

  • 文章(艺文天地)故乡忆往话童年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11期  作者:謝天朗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童年回忆 启蒙教育 乡村生活 蝗灾

    写字的方法和要领,老师也很少有讲解,全靠自己的模索与体会,才会有心得和进步。这就是那个时代私塾先生的教学方法,奈何如之?因为我是家中的长子,母亲年届三十岁才生育我,对我的疼爱不言而喩,家人及亲友多说我自幼都比较内向、文静,性情温和喜欢读书。父亲尤其特别重视我的教育,所以我很清楚的记得父亲当时在村内曾多方出钱出力积极提倡设立「谢庄村民生初级国民小学校仅有一、二、三年级。」那时因农村经济没有基础,人民生活贫困,于入学就读的儿童不多,大约只有二、三千人左右,学费及

  • 文章回忆故乡童年时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俠仁 出版时间:2003-11-15
    关键字: 童年回忆 家乡回忆 家庭教育

    我生於海南文昌市翁田鎮下田村,村中有百餘家戶,九十以上為潘姓,少數有黃、符、關、謝、蘇、周等姓,潘族家戶住集相連,各姓分住村邊週圍,彼此相處融洽。相傳潘族是自同縣鋪前東村搬來,從族人每年有去原地收取地租,證明應是事實,至於潘族和各姓是何時搬遷,均不從查考。我家人口簡單,雙親哥哥與我,哥哥名叫先伯,兄弟情深,敬愛備至,哥哥小學畢業時,適地方治安不靖,雙親為其安全,便托親友帶去越南謀生,我則留在身邊,父親名叫于汾,當時在鄉間,算是知識份子,忠厚老實,珠算精明...

  • 文章名人的童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國晉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名人 童年经历 教育理念 诗人 科学家

    如果你用盡方法,孩子仍不堪調敎,别灰心,要忍耐,下列孩子的名單並可供您參考:拚字不及格:詩人葉芝、蕭伯納。數學不及格:發明電的富蘭克林、大畫家畢加索、心理學家阿德勒。開除學校:科學家愛因斯坦、短篇小說家愛倫坡、詩人雪萊、發現愛克斯光的欒琴、畫家惠斯勒。全班成績最差:大發明家:愛迪生。上課作白日夢:印象派畫家高更。冥頑不靈: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心智遲鈍:愛因斯坦。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