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稻谷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州故事——往事瑣憶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8期  作者:方炳桂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谷穗 割稻 泥土 稻谷

    拣谷穗·放鸡·跟泥鳅早年,福州周围郊县的农民,在收成的日子衷,很讲究精打细收,做到颗粒归仓,一点不许浪费。笔者忆起儿时在家乡(今建新镇楼下)亲身经历过的拣谷穗、放鸡和跟泥鳅三件事,提笔予以记载,对后生一辈定有教益。拣谷穗、放鸡和跟泥鳅都是孩童们做的事。每遇田间稻谷收成,大人们都忙于割稻、摔(打)稻,最后把打下的谷子一担担地挑回家,再加晒选入楻就算完事了。可是在收成的过程中,难免有掉穗掉粒,于是孩子们即步大人的后尘,各人腰挂竹篓,进入刚刚收成过的田里拾谷穗

  • 文章七千年文化遺址河姆渡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5期  作者:葉樹望 出版时间:1993-05-10
    关键字: 河姆渡 余姚 稻谷 骨骼 骨器

    前的第四文化层,前后延续了二千年左右,中间共出土了约七千件文物。这里海拔很低,地下水位较高。尤其是叠压在底下的第三、四层,长期浸泡在由于大量腐植质形成的含有微弱酸性成份的水中,隔绝了空气,不适宜细菌孳生,有良好的防腐作用,使大片木构建筑遗迹和品种较多的动植物遗存得以保存,就像是一个历史的画廊,展现了一幅幅河姆渡先民的劳动生活的情景。河姆渡遗址以第四文化层最为重要。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堆积,平均厚度在二十厘米以上,最厚处可达八十厘米,计有一百二十吨左右。稻谷

  • 文章马岙古遗址又一新发现——原始栽培稻谷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7期  作者:唐静豐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马岙古遗址 原始栽培稻谷 考察 土墩

    本年八月十四日,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鄕上墩古文化遗址羣上又发现了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工栽培稻谷。这是浙江省考古权威人士,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州大学敎授毛昭晰、省考古硏究所负责人刘军、省文物局领导梅福根三位硏究河姆渡文化著名的资深考古学者,在舟山市博物馆馆长陈金生陪同下,考察马岙鄕古文化遗址羣时惊喜地发现的。马岙土墩古文化遗址羣上,新时代的夹砂红陶片随地可见,遍地裸露在外。三位考古专家在洋坦墩中拾取的陶片上,发现了淸晰的谷稻纵脉印纹,掰开其中一块陶片

  • 文章故鄉拾穗(二九)農業槪況——稻米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90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稻谷 小砻 碾坊

    稻谷去壳后即是大米,欲将之去壳成米之稻谷,必须经过多次曝晒非常干燥而无丝毫水份存在者方可。鄕下农家试验稻谷干燥与否之方法,大致皆以两手掌根,用力互搓稻谷,视去壳后之米粒是否是碎粒抑是整颗,即能判定其干燥之程度可否碾米了。或许有人难信藉两掌根磨搓之力,能使稻谷之壳脱落而成米,殊不知农人之手掌与吾侪不事农工之手掌大不相同,农人由于经年累月整日之操作,其手掌之皮,均极粗厚,家鄕俗称此厚皮为「老茧」,其轫如革,其坚似铁,用力磨搓稻谷使之去壳成米,却属易事也。城市

  • 文章永康找到人类歴史上最早的人工栽种稻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6卷 第8期  作者:北海 出版时间:2014-08-10
    关键字: 永康 稻谷 人工 河姆渡 山上人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二〇一二年度考古重大发现:在永康县地下找到的一些炭黑状谷物,让中华大地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文明变得清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早在一万余年前,浙江人不仅吃上了谷子,而且是人工栽种的,这是人类历史中最早的稻谷。在河姆渡找到七千年前的稻谷在缺乏沟通的史前,人类文明在这个星球上各自独立生长著。在与饥饿的搏斗中,大致一万年前,散布地球各处的人类族群开始触碰文明,陆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种植作物,开始农耕。包括长江黄河流域在内,全球

  • 文章漫談今日糧食生産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5期  作者:黃繼周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粮食 政策 收购价格 稻谷 玉米

    在一九七三年至七四年间,世界各地因气候严寒,粮食减产,许多国家,都发生粮食不足问题。记得苏俄曾于加拿大麦熟时,派出船团至加拿大采运麦类,但停留多时,购不到麦类的事件,遂引起各国执政者之注意。因此,各国均作鼓励粮食增产之措施。我国也不例外,从民国六十三年下期起,订立米谷增产竞赛办法,鄕鎭市区间农民,凡生产稻谷单位面积优胜者,可获奖金新台币八〇〇〇元,而鄕鎭市区间,县市间,对稻谷增产措施,亦订有竞赛办法,优胜者,除了可获设设奖金外,并有精神奖励。同时颁行粮食

  • 文章(封面説明)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余姚 河姆渡文化遗址 稻谷 农具 有粳无籼

    现最早的榫卯。出土的籼稻和粳稻,订正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有粳无籼」的结论。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以及木耜、木杵等,证明当时农业已成为主要经济。河姆渡大量稻谷和农具的发现,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植地区,比神农氏种植稻谷的传说还要早二〇〇〇年。在动物遗骨中,有人工饲养的猪和水牛、狗等;野生动物中以梅花鹿、赤麂、獐、龟、鳖最多,还有黑熊、水獭、鸬鹚以及鲸、鲨鱼、大象、犀牛、红面猴、麋鹿等遗骸,总数超过五十种,对探讨古代气候演变和原始畜牧业起源很有价値

  • 文章牽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期  作者:李勛  出版时间:1971-12-20
    关键字: 牵砻 稻谷 山歌 风俗习惯 农家乐

    无锡四鄕自阴历十月初起至冬至节前后一段时间,也是农民在一年中一个忙碌的阶段,但也是很高兴的时候。农民一到十月,各村巷就开始雇着平时做散工或佃农等所组成的「砻班」牵砻,把秋收的稻谷去壳磨米。牵砻的工作,大都在夜间做的,在牵砻的时候,这班工人还唱山歌,一人先唱,大家附和,歌词先唱些庆祝丰年的意思,随后就恣意乱唱,词句俚俗,这也是一种鄕间旧时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所以虽然有时唱得不堪入耳,大家也不予注意,可是他们的声音唱得很高,引吭长号,附近人家都给他们在梦中闹

  • 文章岱山石馬岙的傳説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4期  作者:金燕 出版时间:2001-02-20
    关键字: 石马岙 大马 稻谷 石马庙 石马岗

    石马岙是岱山中部的一个大村庄,在岱山很有些名气。因为它既有丰富的物产,还有那美丽的传说。早年一次大旱,董家岙的后生们在一位须发斑白的老爷爷的指点下挖河取水,挖呀挖呀,竟挖出了一只石马。大家奇怪,这石马是从哪里来的呢?老爷爷说:「这石马是几百年前,一位姓夏的国公爷坟前的石马。天长日久,那石马就滚到当时还要进潮的山下泥涂里去了,从此长埋地下,无人知晓。「后生们觉得石马是稀罕物,就把它安放在只有三间草屋的小庙里。一年过去了,有一天,一位姓于的农民发现他的稻谷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