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秦腔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浅谈秦腔的梆子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致斌  出版时间:1982-10-15
    关键字: 秦腔 板眼 唱法

    秦腔是梆子戏的一种,顾名思义,离不了梆子。而且梆子是秦腔中一种甚为重要的打击乐器,其击打的技巧与演唱的效果极为密切。戏剧是歌唱的一环,歌唱时的「拍子」即是戏剧中的「板眼」。盖以定其歌唱的快、慢、急、徐与吐字的部位;秦腔遍及大陆西北各省,然在台却无专业的演艺人员,实为遗憾!笔者未修艺技之能,不谙工尺音率。仅以爱好之热忱提出一点小小的心得,就敎于高明、同好。祈能匡正,如有不屑,更希一笑置之。一、秦腔之「板眼」:秦腔中之板眼,系以「梆子」、「牙子」、「签子

  • 文章秦腔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趙宋岑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秦腔 西北戏剧 乡音乡情

    秦腔为西北各省普遍演唱之戏剧,今日其流行地区虽偏于一隅,不若平剧之普及全国,但秦腔之历史甚为悠久,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细考戏剧源流,近两三百年间,流行国内之重要戏剧,多有承袭摹仿秦腔之线索可寻。秦腔之起源难于稽考,但关中在周、秦、汉、唐各代,久为全国政治中心,料必有以秦腔为本之腔调流行。今日之秦腔当为梆子腔、西皮调、乱弹三种揉合而成,试看以下清人之笔记:秦云撷英小录谈及梆子腔有云:「秦腔自唐、宋、元、明以来,音皆如此;后复间以絃索。至于燕京及齐

  • 文章「梆子腔」綜述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5期  作者:揚璉  出版时间:1976-04-15
    关键字: 戏剧 梆子腔 秦腔 历史考究

    ,班中脚本多以丿代之)白(说白)戏的参军戏和滑稽戏;宋、元两代也有傀儡戏,影(皮的或布的)戏、科白戏、宋杂剧(指当时的一般戏剧)、金院本(北来的)、南曲戏文(南来的)等;元代有杂剧(指北曲)、传奇(指经改良的南曲)等;初明因之,更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兴起;晚明复有杂剧(指篇幅较短者)、传奇(指篇幅较长者)之分。淸代又有花、雅二部之别。按淸、乾隆时代李斗氏所撰之「扬州画舫录」中有云:「两淮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指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

  • 文章浅论秦腔史话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馬天成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秦腔源流 梆子戏 秦剧班社 易俗社 西府秦腔 陕西乱弹

    秦腔是陕、甘、宁、青、新五省各族人民的共同的艺术财富。对秦腔的源流问题,长期以来,有所争论,一日秦腔姓秦,陕西简称秦,当然源于陕西关中一带,一云:我们祖先炎帝生长成纪,(即甘肃秦安)秦腔当发源于甘肃了,众所风云,未成定案,最近我休息无事,有充分时间,查阅了有关秦腔历史的资料及一些酷爱秦腔的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加上自己粗浅见解。初论如下,敬请指正。秦腔是西北五省区各族人民共同的地方戏曲。它不仅为汉族人民喜闻乐见,而且当地回、藏、东乡、维吾尔等兄弟民族

  • 文章秦腔(梆子)的起源及其影响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6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秦腔 梆子 起源考证 推广传播 山西商人

    秦(梆子)腔起源考梆子腔为戏曲腔调名,以所用乐器而得名。梆子以枣木制成,山西陕西以产枣著名,枣木极易取得。枣木赤红美观,坚实沉重,击之声音淸脆高昂,久敲不碎不裂。戏班用之梆子共两根,长六七寸,粗约寸半,以右手所拿之梆,击左手所拿之梆。换言之,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二根梆子之粗细长短相等,惟有时将左手梆子中间略予挖空,俾其声音更为响亮。梆子腔发源于陕西,陕西为古代秦国,所以把这种戏称为秦腔。在中国戏剧史上,除南北曲外,秦腔可算最早的一种。严长明在「秦云撷英小

  • 文章地方戲介紹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昆曲 河南梆子 绍兴戏 秦腔 湖南花鼓

    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十大脚色,缺一不可,而且一种行科绝对不能另演他脚,比较国剧中只分生、旦、净、丑四种更为细密。由此明白汉戏与国剧的渊源了。秦腔秦腔原是陕甘一带的民歌,经过文人雅士加以组合,成为西北一带的大戏,俗称梆子,其乐器中,有一种用坚硬木质特制的梆子而得名。秦腔发源更为古远,大约始于战国,高渐离筑击秦皇,秦人慕其行而效其歌,所以秦声实即燕赵;康慨悲歌的遗响。秦腔发源于陕甘,向南发展,与四川高腔,构成了四川戏,称为四川梆子;向东发展,流传到山西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