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私塾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束修」的另一種非傳統解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5期  作者:方德祥 出版时间:1994-05-10
    关键字: 治学 私塾 薪资

    成就。记得童年肆业私塾时,每学年开学时,家长与先生(家鄕称敎师为先生)要订「关书」,各家长要在「关书」上批(写)上赠送学银几元,那时一般初入学的都是批二、三元,读书多年年龄较大的学生家长,才批四、五银元。此项学银就叫「束修」,也就是先生的薪资。至于为何叫「束修」?怕只有敎师或许明白,家长们想必多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儿童年代的学生,自然更不明白,同时也无人顾问无人查究。直到我卸去甲冑,踏进杏坛过粉笔生涯,讲授中国文化基本敎材论语述而篇:「子曰:自行束修

  • 文章青田城内最后的私塾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37期  作者:詹海峰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青田城内 私塾 最后的私塾 书院

    我们靑田城内开设私塾,一定已有很久的历史,惜无资料可供査考。相延至民国廿六年前,城内还有私垫,抗战军兴以后,私塾便绝迹了。私垫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里,是惟一培养学童认知求学不可少的「学前敎育」。从私垫里读好书,做好文章后,始能参加县试。县试是考「秀才」,秀才的第一名称为案首。考取秀才后才能参加府试,府试称为鄕试,考取的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举人考取后才能进京参加会试,会试考取后称为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会元。考取的贡士必须再参加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

  • 文章舐犢情深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5期  作者:朱新影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母亲 私塾 母爱 思念

    收到了母亲的亲笔信——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几乎从不提笔写信。在信中她尽情地倾诉着她的思念,她的牵挂。在信的最后一段,她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母亲,当我知道你在外生活艰难,身体不适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担心啊!赶快回来吧!我养你二十多年都能把你养大,难道你现在回来我就养不活你了吗?天下哪有做母亲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女儿的呀!回到我的身边来吧!就算生活再艰苦,只要让我天天看到你,我的心情也会平静一些。」母亲曾念过私塾,因此每一个字都是用毛笔写成的小楷,写得那么地工整。当我

  • 文章私塾与学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2期  作者:張成芳 出版时间:1991-04-10
    关键字: 私塾 写字 人物回忆

    温州乡间私塾,泰半设帐于庙宇、宗祠或农家庄舍,日与鸡豚犬豕为伍,鸭栏牛牢相伴,处处可见。塾师有备受尊崇,隐居不仕,困守青毡寒士老儒,有赖塾馆糊口,敷衍几句,误人子女,不第秀才,有头脑冬烘,除能咬文嚼字,金玉满堂外,诚不知天下事为何物!猢狲王形形色色,不胜枚举。则与活猢狲学生间虽彼此一堂,仿佛有高墙一堵,咫尺天涯之感。所谓授业解惑,学童能背能解虽不乏人,背来滚瓜烂熟,但不知书中精义,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不尽了然者亦复不鲜。奴在三家舍蒙童,能念几年书,识斗大

  • 文章一個小兵的故事之一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76期  作者:孫錦文 出版时间:2016-06-30
    关键字: 小兵 孙锦文 私塾 学徒

    第二个大岛,居民以捕鱼晒盐为生,民情敦厚好客,教育文化并不发达,鱼产是当地居民的经济命脉,产量较多的,春天小黄鱼,夏天黄鱼、墨鱼(即乌贼),秋天鲳鱼、鳗鱼,冬天带鱼,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海鲜可吃,既新鲜,又便宜。但农产品缺乏,需大量向上海、宁波等地采购,每人都有工作,生活安定。但最近历经二次灾难,一次是一九三九年被日军占领,另一次一九四八年,军队撤退至舟山群岛,给岛民带来无限的痛苦与困境。求学时期余七岁上半年即进入私塾念书,记得在上学前一天下午,母亲给我穿

  • 文章私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8期  作者:於建勳 出版时间:1981-08-06
    关键字: 启蒙读书 回忆私塾 私塾礼俗

    读四月十四日中国时报第二版,标题为「尊师重道正名始,敎员一律改称为敎师」。使我囘忆起,许多陈年往事,更有许多感慨,以白头宫女话天宝方式,草成此一拙作,以供同好,鄕亲,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表者,为人子弟者,包括所有国家未来主人翁,能有些微影响与裨益,就不虚拙文了。囘忆数十年前,江浙一带私塾,大多设在宗祠或庙宇内,因为地区宽广,加一简单设施就行,也有因为学生人数不多,由学生环境较好家庭,拨出环境较幽静的空余院宅,作为私塾用的。我启蒙读书,就是利用我家新建

  • 文章慎終追遠憶清明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4卷 第4期  作者:於建勳 出版时间:1982-04-06
    关键字: 清明节 宗祠祭典 私塾岁月

    各县市农会,于每年年终,仍以旧式版本,大批印制,赠与各家各户,作为农事一年之参考,总算保存了一点固有的中华文化。「淸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最为人熟唸,这首七绝,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写,形容淸明时节的天候情形,我浙虽处长江边缘,(农历系以黄河流域气象为准记载),但我浙淸明时节下雨,仍属常事,与诗人所写仍相恰合,这首唐诗,祗要年逾半百的人,进过私塾或学校的,大概都经过摇头幌脑背过,这句话毫无轻视那时读书人的意味,实在是那时唸书,背书习惯使然,现在许多

  • 文章青田人談「山海經」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4期  作者:林鐸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青田 《山海经》 私塾 风趣

    清末民初,青田有很多私塾,即宋朝书院,但是范围很小,祇有二、三十个学生,由前清穷秀才,落魄老夫子或礼聘地方博学人士担任老师。所授课程均为现时国学基础教材,不外三字经、四书五经及诗、词等。所以,唸过私塾的乡亲,国学基础都不错,谈起「山海经」有板有眼,经常出口成诗。少年时代,听年长乡亲「山海经」有点入迷,尤其所谈的诗、对很多,祇能记忆数则,现在写出供乡亲共赏:某私塾老夫子(老师)有午睡习惯,但不准学生午睡,必须在老师睡醒后,背出老师指定的某一课,否则惩罚

  • 文章(專載)抹雲樓家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80期  作者:秦潤卿遺著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抹云楼 家训 私塾 知识 会议记录

    丙子歲,五兒履直,肆業縣立中學。曾寄自述,令其時時省覽,以資儆惕詎爲陳校長謙夫所見,編作校中講義。自愧無德無文,未免貽笑方家。厥後陳校長力勸付印,分贈親友。戰事起後,因循未果。今重加校訂,並增演稿兩則,及撫孫日課,赧顏付印,藉正有道,不暇計言之鄙陋。惜乎陳校長已歸道山,不及目覩已。自述示諸兒(壬戍)余家遭洪楊之役,先人遺產,蕩然無存。余父性剛峻,不諧俗,鬱鬱不得志,僅以歲俸所入,勉强度日。幸其時生活程度不高,賃居藕田墩,年納租祇五貫耳。光緖丁丑余誕生後,...

  • 文章對我浙江故鄕尊師重道的囘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4期  作者:黃造雄 出版时间:1977-04-06
    关键字: 尊师重道 回忆往事 私塾 家长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能否传,欲人惑不惑,是不简单的。主管当局对为人师者的观念如何,社会舆论,有否重视师道。家长应如何尊师重道。学生应如何尊敬业师。均有密切相互关系。囘想数十年前在故鄕时,不论士农工商,自从师到出师,没有不尊师而重道的。玆将我幼年在浙江故鄕私塾书堂求学中的几件事,陈述于后,便可知道过去我们浙江故鄕当时尊师重道之一般矣。我幼年读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先进、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左传等书时,均在鄕下村中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