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禅让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堯是中華文明新紀元的開拓者和踐行者(上)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82期  作者:邱文選 出版时间:2013-07-01
    关键字: 唐尧 酋邦制国家 尧的功绩 禅让帝位 《尚书》

    典》。据该篇的叙述说;「昔帝尧……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点。」这是尧在退位时给舜写的一篇类似昭书或遗嘱一类的文件,其内容除了说明他自己作了那些事,还嘱咐舜还应该作好那些事,文句写的语重心长,淳淳教导,印证了传说中的「禅让制」的风尙是存在的事实,尽管传说中有些溢美的成分,但从这段文字表述中看出这一美好的风尙是一种古代美德的表述。接着又说尧自己能顺着古代道理「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的美德善行,表述尧能以恭顺和谦让的作风,取得四方部族,上下臣僚的爱载

  • 文章吴兴陈霸先与其禅让史乘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5卷 第1期  作者:敖培才 出版时间:1973-01-30
    关键字: 陈霸先 南朝陈 禅让 名臣 人物传记

    陳覇先,卽南朝陳武帝,吳興人,字興國。初仕梁,累官交州刺史,佐王僧辯討平侯景於石頭城,移鎭京口。僧辯行廢立,覇先殺之,迎梁敬帝復位,自爲相國,封陳王。不久受禪爲帝,國號陳,建元永定,都建業,在位三年,諡武,廟號高祖。覇先無子,傳位於兄道譚始興王之子名蒨爲世祖文帝,在位七年,有天嘉、天康二號。文帝傳位於太子名伯宗爲廢帝,在位二年,年號光大,爲安成王頊所廢。安成王頊自爲帝,是爲高宗宣帝,頊,始興王第二子,在位十四年,年號太建。宣帝傳位於長子名叔寶爲後主,在位...

  • 文章禅让·谏鼓及谤木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7期  作者:李燦煌作 虞瑞海提供 出版时间:2001-06-10
    关键字: 禅让 谏鼓 谤木 虞舜纪念堂

    的「不肖」子丹朱。为寻求合格的承继者,他远离帝都临汾,深入民间访哲问贤,历尽跋涉的苦辛和访寻的曲折,终于找到了德才兼优、众望所归的舜。舜以天下为公、百姓为本,勤政爱民、睦邻孝亲,营造了一个名闻千古的史前清世。传说中的尧舜,有无可置疑的眞实性。虽然史前没有文宇,后世无史可证,但活在老百姓口头的那段历史,却比有文字记载的史册更可信。因为历史一旦为文字所左右,就往往被当权者及其御用史官涂改得变了样走了神失了眞。那种是非顚倒、黑白倒顚的史事,哪朝哪代少见呢?尧首开禅让

  • 文章我看乾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4期  作者:佟福森 出版时间:1996-06-01
    关键字: 乾隆 禅让 十全武功 准噶尔 南巡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之後仍握實權;他的襌讓,原因簡單理由堂皇,據説是,他不願他的在職時間,超過他祖父康熙當皇帝的上限;好在康熙壽長(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若是比照雍正,恐怕還真不好辦。提起乾隆弘曆,一般印象認爲他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是最多采多姿的一位;他遊山玩水六下江南,文治武功皆有可觀。他實在是位相當有福氣的皇上。清代在康熙、雍正兩朝,勵精圖治奮發圖强,充實了國庫,使大清國富民强。乾隆在這種環境下上台,比起他父親雍正的角逐皇位,真是幸福多了;雍正時有那麼多企...

  • 文章(愛惜地球)氣度狹小,節儉嗜殺的隋文帝—楊堅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4期  作者:韓鼎洛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杨坚 隋文帝 禅让 破突厥 诛功臣 易太子

    统一。北齐之亡,亡于君主之残暴及好色,而高(欢)氏子孙最长寿者未逾四十岁,多为二十余岁即因酒色过度而死亡,而王位之争夺频繁,自相残杀,且乱伦之事层出不穷,年轻之君主一旦崩殂,遗下孤儿寡妇,尝有二十三岁之少妇即寡居为太皇太后(祖母辈)被孙子辈逼淫。这导因于胡人之风俗「嗜酒、好淫、好杀」所致。隋文帝杨坚是以过去之禅让而得天下,虽为禅让,实为篡夺,而篡得的是自己外孙的天下(宇文氏)有别于唐、虞之禅让。深知帝位之得不怎么光荣,所以难免会猜忌而好杀。虽然他有别于其他

  • 文章歷代政權和平移轉的方式(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7-30
    关键字: 禅让 假禅代 嫡长子继承制 择立君主 拥立

    政治制度是生生不息,新陈代谢的生态系统,随时演化,不断发展。所以政权不会永久掌握在一人或一姓的手中。朝代更迭,政权移转,遂成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当然现象。朝代更迭,政权移转的现象,虽是形形色色,态势百出;然归纳言之,其方式不外两种:一是和平方式的政权移转,一是暴力方式的政权移转。前者包括禅让、禅代、继承、择立、拥立及选擧;后者包括战争、篡弑与革命。兹将政权和平移转的诸方式论述于次:一、禅让历代君主率私传其子孙。只有唐虞之世,有让贤能而不传子孙的盛事,永

  • 文章受禪臺與受禪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張峻峰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受禅台 受禅碑 史料 文物 禅让 碑文 书法

    汉政权,只好答应退位。十月,命太常卿张音送皇家玺绶与曹丕。曹丕为了做样子让人看,而是「谦让退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受禅表》碑文)。用以表示自己并无篡权称帝之心。暗中则逼献帝诏告天下,非把朝廷大权让给他不可。献帝依从他的意见,诏告天下。曹丕却再次推辞,令华歆暗逼献帝筑坛告天,表示诚意,举行禅让大典,以使广大臣民理解魏王实属不得已而受禅的苦衷。献帝无奈只好筑台告天。宣布汉数已尽,魏王功德无量,愿遵天命而禅,恳请魏王接授。文武官员,同时劝谏,呈「《公卿将军

  • 文章説道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8期  作者:羊牧 出版时间:1981-08-30
    关键字: 道统 孙中山 三民主义 圣贤明君 禅让 大禹治水

    的敎训,一脉相承,直指道统,以为吾人立人立己之鹄的,是何等胸襟!多大担当!而所谓「道统」,究何所指?向来说者纷纭,或博杂而失其要,或粗略而不得其眞,始终莫衷一是。愚意以为,「道统」既不可不辨,欲得其眞,就不得不从吾土哲学之滥觞处探讨;而中国哲学之起源,实即尙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说,开拓吾族数千年天人合一的哲学统系。盖尧之为君,法天行仁,子视万民,夫子赞曰:「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禅让于舜,帅天下行仁,敎万民以孝,四方来归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