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祭神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舟山民间的祭神习俗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69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1998-06-30
    关键字: 舟山 祭神 习俗 信仰

    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驾船出海,最要紧的是耳聪目明,供小神像求的就是这个意思,以保海上安全。此外,还有做木工的祭鲁班(旧时,定海城内正方河边有鲁班殿,常有戏班演出),打铁的祭尉迟恭、酿酒的祭杜康、开染坊的祭葛洪。各行业有各自的「祖师」,岁末年初或者拜师、开业均要致祭。随着时代的进步,祭神习俗大多已自行消失。但有些神,如财神、灶神、船官老爷等,仍拥有很多信仰者,只是祭祀方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囘顾过去的祭神习俗,对于了解家鄕的民俗文化,增进对家鄕的感情

  • 文章中秋前後的秋會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12期  作者:鎭沐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下田栽秧 祭神 秋会 馒头 割稻

    吾坛良田近百万亩,故人民务农居多,即一般旅外的学子,在暑期回了家鄕,亦赤脚露背,帮忙下田栽秧,此善良之习惯也。在旧历七月立秋以后,秧已大部揷下,鄕民借此可以松一口气,乘此时期,每一个村就举行一个会来祭神,预祝今年丰收,当晚并宴鄕村的亲戚朋友,此即吾坛所谓「秋会」是也,这个秋会,是供奉三牲、荤菜、鱼、肉、鸡、鸭等,并有馒头(分肉包、甜包),亦俗称谓「秋会馒头」。鄕间耕种者均将秋会馒头于翌日送进城,向其田主奉献,主人亦送礼以示还敬。农民至旧历九月初就开始割稻了。

  • 文章寒冬臘月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2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79-02-06
    关键字: 传统风俗 乡土回忆 祭祖祭神

    「寒冬臘月、火燭小心,照前照後、雞冲焙籠……各家門戶火燭小心!」筆者幼年正當清末民初之際,在故鄕杭州,每年一到陰曆十二月,卽由平日打更的人,在夜暮低垂時,敲打小鑼,走街穿巷,到各家門前,口唱上述的警語,正如今日的冬防措施,提前宵禁。可惜全文的語句,六十年後的今日,已不能全部記得,只殘存上文的幾句。這種風俗或許是始于南宋時,就是東京夢錄中的打夜胡:「臘月中貧者集十數人爲群,化裝神鬼,沿門乞錢,曰打夜胡,或作打野狐、打野胡。」見夢梁錄十二月。又「自此入月,街...

  • 文章青田故乡习俗—分饼、分肉、散祭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3期  作者:項建章 出版时间:1995-03-10
    关键字: 青田风俗 春节 分饼 分肉 祭神

    分祠堂饼,结果所分之饼,铁硬无比,简直无法入口,因而停发)记得家鄕祠堂饼拿囘家后放置在谷仓中,久久不会潮湿、变质,是很好吃的一种点心,去年返鄕探亲,听说已恢复分饼了,这社会主义的人们也搞认宗归祖哩!此乃是多么可喜的现象啊!分肉:系每年冬至,农村老人说,吃了冬节汤圆,长了一岁,乃是警惕下一辈人,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增长知识,力求进步的意思。在冬至当天,轮到谁收祖谷者,须准备猪肉,照人丁分给,如有功名及年长超过六十岁亦加发。散祭神:是农历淸明节,到淸明节时期系山上

  • 文章豫東的過年禮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任念祖 出版时间:1984-02-29
    关键字: 年俗 祭神文化 节日庆祝

    新婚夫妇,欢渡他们第一个花月良宵。元宵节也是豫东地区民间春季各种民俗娱乐休闲活动的开始。元宵节的活动,有高跷、旱船、狮子、龙灯以及化装俊美的孩子站在手掌或肩膀上的走哥等等,都是为了祭神或庙会而擧办,类似台湾的拜拜,只有没有抬着神轿巡游。过了元宵节直到小满,各地的庙会不断。每处庙会类似美国的嘉年华会,也像鄕村商店,吃的、看的、玩的以及买东西,对鄕下人来说,已是应有尽有,如果年境好,多是这里赶了再到他处,并且美其名为烧香或进香。二月二日是年的完全结束。这天家家都把

  • 文章憶揚州(續集)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09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1-02-10
    关键字: 扁豆 佛手 木瓜 祭神供品 瓜棚豆架

    演奏着仲夏小夜曲,再看瓜籐豆叶在轻轻的顚动,像慈母在慢推着摇篮,不论天气如何的燠热、总觉有些晚风凉意沁人,使人悠悠欲睡,暑意全消,此种情景,已成梦境矣。二十九、岁朝淸供扬州人稍有之家,每到过年都要在客厅内陈列些鲜花菓供,因为客厅内并无神龛神位,致所备供品,并非一般祭神拜佛敬祖宗的祭品,而是配合着古董字画作为观赏之用的花菓供品,这种供品谓之「岁朝淸供」,使人陶然于幽雅芬芳而含有新春富丽的境界中。回忆童年时,我家正在兴旺,每到年残岁底腊鼓频催之时,家中人大伙忙年事

  • 文章過年話年糕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9期  作者:周信祥 出版时间:2000-02-20
    关键字: 大米 糯米 石臼 祭神 浆板年糕

    好多年没有回舟山过年了,今年准备回去和母亲、弟妹们欢度这个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春节。说到过年不禁使我想起小时候过年前的一些趣事,诸如做年糕、谢年、送灶神上天、贴门神,祖母逼着我这个刚上小学没几年的小孩写「新春以来诸事大吉」等小条幅贴于门框柱上等等。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做年糕和谢年。现就记忆写出供花甲老人们共忆之。舟山老百姓在过去一进入农历腊月就忙起来,开始为谢年作准备:掸尘、洗涤、杀鸡鸭、办年货,择日供三牲,向神灵礼拜祝祷,谓谢年或送年。祭神后要做「年夜

  • 文章座谈題目:大家談青田傳統習俗(以生老病死為中心)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5期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青田传统习俗 叶以新 专题座谈 耕种祭祀 祭神节目

    学生,途遇老人,必鞠躬行礼。又以「徐行后长者谓之悌,疾行先长者谓之不悌」作殷殷讲解。遇有宴会,必请老人坐上席上座,这是最普通的礼貌。那时照相术未发明,但多数人家,六十岁前后即请画工画颜头留念。每年除夕,必有挂颜祭神节目,挂颜后,每日烧香致敬,直至正月十五日,才有撤颜之祭。族中老人年寿最长辈份最高,为人公正者,则被推为族长,族长亦有加份饼肉之规距。族中人如有家庭不睦,或因产业纠纷,常请族长与士绅来调解,一桌饭菜,即可息争,最多写一份公据,双方各存一份,很少有吿

  • 文章過年的囘憶

    来源期刊:《江津》 第17期  作者:何貴華 出版时间:1976-02-01
    关键字: 龙门滩 扎花灯 王爷庙 礼佛祭神 冲腊菜

    的,假使用白色和蓝色的,表示那是有孝在身,至于戴博士帽(礼帽)者,一般都不太多,除了比较洋派者外,好像新姑爷戴的较多,着长衫而配博士帽,可谓中西合壁。过年大家都穿新鞋,布质者多,皮鞋并不普遍。十、大年三十祭神忙:大年三十这天是眞正的过年了,虽然一部份在尾牙以后已有提早过年的,但为数不多,这天上午就把猪头猪尾洗刮干净,整个放在大锅内,把最好的白萝葡,切得大块大块的混在一起煑,这萝葡汤要吃到正月十五,如切得太小,多煑两顿就烂了,此汤美味无穷,萝葡虽大,入口便化了

  • 文章做功德——瑶族的祭神大典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1期  作者:禹克坤 出版时间:1991-12-25
    关键字: 地方风俗 瑶族 祭神大典 祭典习俗 民歌舞蹈

    瑶族有三个支系,其中一支住在广西金秀,自称「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汉语称「茶山瑶」。茶山瑶每隔十二年在丰收的秋后要联村举办祭神大典,瑶话叫「波孔特」,汉话叫「做功德」。祭典日前的大事是架功德桥。各村合资请能工巧匠用三根粗而长的大杉木横架在河流两岸狭窄处,用宽约六尺的杉木舖设桥面,桥两傍围栅栏,两头建亭盖瓦,相当壮观。再在附近的田地里设神坛,是此次祭典的中心。坛为大敞棚,坛上立长竿,升起红、白、黑三色幡。红幡上书善神之名,黑幡上书恶鬼之名,白幡上书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