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社会风俗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安为中心之唐代社会风俗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0期  作者:劉伯驥  出版时间:1980-01-15
    关键字: 唐代 社会风俗 飲食

    鸡燕生菜。夫娱乐与节物,每因时因地而不同,但全国性之风土习惯,唐代率能一致,而形成特有之社会风俗也。(本文选自刘伯骥著之「唐代政敎史」第三章五十七年中华版)

  • 文章名酒美饌話汾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2期  作者:克恭 出版时间:1978-07-01
    关键字: 汾阳 汾酒 社会风俗 美食 待客之道

    編者素有搜集報紙資料習慣,日前偶翻閱民國五十七年三月剪報資料,發現署名克恭者有「名酒美饌話汾陽」一文,不但對山西汾酒與麪食,有所介紹,尤其寫出山西人情風俗樸質敦厚,對異鄉行旅,熱誠款待之情至爲感人、爰將此文轉載、以饗讀者。

  • 文章故鄕的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8-01-25
    关键字: 社会风俗 民众信仰 故乡风貌

    一 前言:故鄕的神,多得莫名其妙,可能是老百姓迷信神權的緣故,該信的應該信,不該信的也信,幾乎神迷了心竅。到處都是神,信仰宗敎雖然無國界膚色之分,但應要信仰合理的宗敎。這就要看一個地區的民族發展,敎育程度,以及知識水準的高低了。釋加莫尼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犧牲精神,而普濟衆生;耶蘇基督,爲救人救世而流血,終被暴徒釘在十字架上;莫罕默德創立囘敎,費盡了千辛萬苦而勇往直前。其宗敎的出發點,都是基於救人救世爲善最樂。在故鄕裡,神道設敎,已有悠久的歷史,而...

  • 文章剃頭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3期  作者:徐哲甫 出版时间:1978-03-25
    关键字: 剃头挑 人物回忆 社会风俗

    我國明代以前,男女皆束髮爲髻,入淸乃沿金之遺制,下剃髮之令,於是全國男子皆剃頭而辮髮矣(見辭海)。所謂剃頭辮髮,就是把頭部前面一半剃光,後一半則蓄長髮,編成一條辮子,拖到背後,長與腰齊,但也有長辮垂至臀部以下,自鳴得意者,至今猶流爲笑柄,使我民族蒙羞!到了民國成立,首除其制,嚴禁辮髮,始有今日之光頭、平頭、中分、偏分、大背頭、小背頭、飛機頭、西裝頭等各種髮型,花樣翻新,不一而足。按剃頭、剃髮、剃度,皆佛家語,所謂「剃鬚髮,著染衣,爲佛弟子出家之相」,是則...

  • 文章棗陽風物續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社会风俗 故乡 枣阳回忆

    观王常传,常等破荆州牧兵于寺庄。以地考之,则寺庄即宜秋。又《金史》章宗本纪泰和五年八月([2]),戊戍,宋兵三百攻比阳寺庄,副巡检司阿里根寺家奴死之。按寺庄在当时乃宋金二国交界处,故金于此设巡检焉。……邑人卫瞻淇寺庄怀古诗:落日宜秋聚,停鞭问古风,几家连部伍,一见得英雄。地静烽烟息,年深壁叠空,丹枫林外树,犹似战旗红」([3])。《后汉书》王常传是这样记载的:「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4])。刘我山「以地考之,则寺庄即宜秋」,他又引卫

  • 文章棗陽集鎭的變遷與發展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7期  作者:劉逢吉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集镇 社会风俗 历史变迁

    集市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农村贸易组织形式。它起源于殷、周之际。「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集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每隔一定时间(2—5天)在固定地点举行一次交易,曰「集日」,群众入市者曰「赶集」或「赶场」。枣阳自秦汉建制以来,就有集鎭市场,代代相传至今。尤其近一个世纪,集鎭变化很大,发展迅速。枣阳故老相传为七十二鎭店,但有考証者为六十八。据一九二三年版《枣阳县志》载,县内集鎭有市者五十二个,它们是:齐家集、榆树岗、刘升店、马家寨、兴隆集、枣林店、随阳店

  • 文章遠敬衣裳近敬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9期  作者:老康 出版时间:1978-09-25
    关键字: 社会风俗 生活哲理 个人感悟

    有一位西方哲學家,衣着一向非常樸素。在他沒有成名以前,朋友勸他這年頭人心不古,穿衣服不可不講究,免得遭人白眼。這位哲人說道:「反正誰也不認識我,穿什麽衣棠都一樣。」後來這位先生成了名,無論遠近,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有學問的人。這時候,他的這位朋友又來勸他,說他如今成了名人,應當穿些講究的衣服才是。這位哲人說道:「反正誰都認識我,穿什麽衣裳都一樣!」這位哲人的理論,就是我國「遠敬衣裳近敬人」的進一步突破,令人欽佩!所謂「遠敬衣裳」,是指遠方人對自己不...

  • 文章道光年代的家祭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4期  作者:則平 出版时间:1974-08-01
    关键字: 丧事 祭文 账簿 清代 社会风俗

    近讀「風土雜誌」第一卷第五期(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出版),載有李劼人著「舊帳」一文,係分析其外家所存的一本舊帳薄。這本帳薄,幷非日常流水,而係淸朝道光十八年(西曆一八三六年)一樁辦大喪事的用帳。而且不只是用帳,還有席單,還有祭文,寫得極爲恭楷。李文分爲甲乙丙丁四部,甲部記席上菜單,乙部記喪葬祭三項的銀錢花帳,丙部記點主出殯的儀仗,丁部記兩篇小調體的祭文。喪家楊姓住宅時在成都南城磨子街,葬地則在溫江文家場。楊姓家中有廩生秀才,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有功名的家庭。從...

  • 文章郁慕明向郝柏村沉痛指出「民意流氓」壓迫官員「台獨論調」源於四感

    来源期刊:《浦東》 第62期  出版时间:1990-10-15
    关键字: 郁慕明 郝伯村 社会风俗 政治人物 军校

    本会常务理事立法委员郁慕明鄕长,十月十二日下午在立法院向行政院郝柏村院长质询中,提出了三项建议。这是针对众所关注的「议会流氓」、「台湾事实主权论」、「军校毕业军官服役年限」等三项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郁委员首先指出:「曾文正公曾经说过:『风俗之厚薄系乎一、二人心之所向。』今天郝院长与各级政府官员,乃至于国会的民意代表,都是社会风俗的主导者。而过去几个月以来,郝院长一再强调要贯彻抓流氓的决心。流氓的定义很广泛,本席愿意在此再增加一个定义,即『民意流氓

  • 文章談家鄕的族長制度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樓圭璋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浙江 族长制度 农村 社会风俗

    本年八月十七日,爲了三重市流氓在屠宰場爲非作歹,閙出命案以後,臺灣省警務處爲求除惡務盡,決心下令掃蕩該地區所有橫行不法之徒,務期一網打盡。這是一項大快人心除暴安良的事。但人民良莠不齊,警察抓抓放放,而求社會安寧,也得確是件困難的事,因囘憶家鄕爲維繋社會善良風俗,和維持社會秩序之安寧的一種輔助制度——族長。一、族長的產生族長之名,原自封建時代,宗法社會,故其由來已久,惟其作用,則今昔稍有區別。昔之族長,依據辭源的記載,乃掌族人親疏之一種職事,類似一種官名。...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