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礼教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的婚喪禮俗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礼教 婚姻礼俗 回忆

    我中華民國,自古以來,卽以禮敎來治國,以禮敎來維持社會秩序。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歷來的各朝各代,在推動禮敎的運作中,都能有或長或短的時期,表現出太平景像,使國人能過着安逸的生活。蕭縣位居黃河平原之上,早在列國時代,曾建立過國家,表現出文明禮樂的社會現象。及至民國以來,在社會上所表現的婚喪禮儀,當是沿襲了古代的禮制,而留下的流風餘韻。這些禮制,雖與古代有別,但也和當前的情形不同。玆按婚喪兩種禮俗,就記憶所及,分別簡述於后,藉作瞭解當時社會情況的參...

  • 文章弘扬礼教恢宏中华固有美德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0期  作者:姚澤民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道德 礼教 规律 纪律 天人合一

    嘘唏。二、落实礼教个人认为不论道德标准随时代进化如何演变,而人类相对的自由及共处的准则——「礼」字,不能偏废,因为我们是人不能不讲礼(理),礼是人类行为的规范;虽然中等学校公民、文化教材课本里分布着礼字,只因学而不思,有多少学生理解礼的眞谛,又能付诸行动去实践呢?所以才造成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类精神愈野蛮的境地;今天要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心(命),就不能再将礼字看作老生常谈,俗不可耐了!所以特将愚见一得——弘扬礼教,效献曝之忱,提供家庭父以教子,机关

  • 文章悼先室陳志英女士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0期  作者:兪濟時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陈志英 追思悼文 往事回忆 传统礼教

    嗚呼!吾妻英妹之逝世,忽忽便屆週年矣;在此週年中,月缺月圓,花開花謝,無非添人愁思,助余悲懷;昔人有云:「此中歲月,惟有以淚洗面」;余邇來之生活,實爲近似。夫死生之際,本爲任何人所不能免,此種常理,余豈不知;況余與英妹之結褵,已四十三年,和樂融融,恩深情重,其倡隨相處之時間,亦不可謂爲短暫;然余於英妹之逝,總覺時日逾久,想念逾深,而悲痛逾切者;蓋以英妹之逝,其情形實有令人悲痛不能自己者在;以數分鐘之時間,無片語遺言,即爲死生之訣別,此豈人情所能堪耶?事先...

  • 文章馬一浮別妻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2期  作者:蘇遲 出版时间:1997-02-10
    关键字: 马一浮 妻子 封建礼教 理学家

    馬一浮足齡十六歲的時候與比他大一歲的湯孝愍(湯壽潛之女)完婚,婚後夫妻倆感情甚篤。只是此時正値馬一浮的求知欲最爲旺盛之時,所以他一面鼓勵妻子認字,以爲「不能識字,比於盲瞽,不能讀書,比於冥行。」一面又跟謝無量一起於結婚的當年就到了上海同文會堂學習英文、法文。馬一浮到上海的時間大約在一八九九年底。幾個月後,他父親病情加重,馬一浮不得已又囘鄕服侍。一九〇一年春,其父病逝,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之後,他再度別妻赴滬遊學。他在上海有許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叫馬君武,語言基...

  • 文章孔子的宗教思想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米至仁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孔子 周代礼教 《论语》 宗教思想 宗教贡献

    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曰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从这两段话可以窥见周代的礼教,已经脱离原始宗教形式而进入制度宗教的时代,这一点胡适也公然承认,他在《中国哲学史》中说:「天子之名乃是古时有此国教的铁证。」孔子生当春秋时代,对周公所创立的国教采取甚么态度呢?我们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来:(一)周室东迁,王纲失纽,政治上陷入混乱,传统的宗教虽然失掉

  • 文章萬載牌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0期  作者:王水寶 出版时间:2010-08-01
    关键字: 牌坊 《大祠堂》 万载县 圣旨 封建礼教

    牌坊中部横向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清道光五年 万载县钟沧文之妻张氏立 八月廿六吉旦吉」。万载钟沧文之妻张氏于二十七岁守寡,张氏格守妇道,清白守节,尽心抚孤,眼见五代。寡居六十一年,在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张氏八十八岁时,道光皇帝颁旨立下此贞节牌坊。张氏享年九十四岁。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礼教的特殊产物,是封建历史的一种真实见证。也是旧礼教中束缚女子不改嫁的一种道德观念。「双桥贞节牌坊」的发现,对研究封建礼教,提供了实物参考依据。「圣旨牌坊

  • 文章寡婦——「集中營」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7期  作者:范奕中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全节堂 寡妇首节 封建礼教 集中营

    清道光初,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荒唐禮教下,松江地方士紳集資在城內廣明橋弄內創建「恤嫠公所」。道光二十一年,恤嫠公所得到松江府台的支持,知府號召官、紳、士、民捐款,增設寡婦名額,改稱為「全節堂」。咸豐元年,因寡婦遞增,全節堂遷至普照寺西楊家橋附近,面臨大街,有屋數十間,田產千餘畝。光緒末年,地方紳士耿蒼齡興建號舍二十七間,可容百人。全節堂一直延續到民國二十六年,日寇轟炸,堂屋俱毀,寡婦盡散。全節堂留養的寡婦,唯一條件是勸其守節,終身不嫁,並具保立約。...

  • 文章結婚五十年之回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0期  作者:鄧清秋 出版时间:1995-01-10
    关键字: 抗战 结婚 自由恋爱 礼教 青年

    在抗战前的大陆老家,男女青年的婚姻很少有自作主张的,因祖先相传而受旧礼教的约束,即是亲友的子女到了十五六岁时,见面都会脸红惟恐避之不及,那有接近谈话的机会,更甭谈什么叫「自由恋爱了。」如果有谁家子女初长成,无论远近亲戚及热诚朋友,或好事芳邻,只作兴上门向其父母提亲,即所谓「做媒」,以撮合双方子女的婚姻事成,所以那时代的子女婚嫁,大部份都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成,当时因社会风尚淳朴,人们诚信可靠,以致有门当户对者,颇能相安无事,而成为良好姻缘,我的哥姊

  • 文章讀書掇拾——看了《畫魂》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3期  作者:方孔 出版时间:2010-11-01
    关键字: 画魂 读后感 礼教 潘良玉 笔者

    感谢常务理事顺宝宗兄惠赠七月八日国家剧院歌剧——《画魂》的门票,得能一睹这名剧。《画魂》是由宗兄令侄钱南章教授作曲,王安祈教授编剧。取才于石楠女士(大陆作家,安徽省作协副首席)原著。故事是叙述民初时期,上海社会受礼教束缚,一个下层女子,冲破樊笼,完成绘画的愿望,但敌不过顽固的旧势力,不得不终老异域。这是国家剧院年度旗舰制作,开启「华人世界中文歌剧的新页」。剧情是艺术家潘良玉的一生,妓女出身,为人小妾,到成为画家,扬名国外,但不容于那时国内画坛,不得不

  • 文章江蘇精神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顧毓琇  出版时间:1963-01-25
    关键字: 江苏省情 礼教 商业 江苏精神 抗日战争

    本刋第一期原擬撰寫一篇「江蘇精神」,適見江蘇旅湘同鄕通訊處刋行之「蘇訊」半月刋第八期,(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版)載有顧毓琇先生(按:毓琇先生字一樵,無錫人,曾任制憲國大代表,敎育次長,政大校長,現任國大代表。近年在美賓洲委尼亞大學担任電機工程敎授,爲在美蘇籍人士中著名之學人。)所撰之「江蘇精神」一篇,正合本刋意旨,雖爲針對抗戰時期所作,然仍適用於戡亂之今日。篇中所言吾蘇禮敎、商業、忠孝、義烈、文學、藝術之發軔,頗多創見,殊堪欽佩!惟吾蘇先賢之偉大事...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