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经历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丕承先生「五胡史綱」新書發表會紀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2期  作者:盧博文 出版时间:2001-04-01
    关键字: 赵丕承 《五胡史纲》 出版问世 研究经历 新书发布会

    的名言,扭转了五胡乱华的负面色彩。他说这两百七十年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时期,中原民族文化就是在这长时期的动乱经历中形成大融合,才打造出其后的大唐盛世。他也预期,中国自汉末以来,遭逢西方文化的冲击,在未来五十至一百年,必然又会融合出中华民族更为优秀伟大的文化。最后他既称赞又谦虚的说:「这一辈子能出版像这样一部重要著作,与愿足矣。」此外在会中这有赵委员少康、姚教授秀彦,以及远自美国来的张会长家林、香港来的议员廖芝小姐等热烈发言,称誉备至。最后由作者赵丕承先生致词

  • 文章劉淦芝博士行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4期  作者:李鐵聲、胡開仁 出版时间:2001-10-01
    关键字: 刘淦芝博士 人物生平 研究经历 回忆往事

    刘公淦芝生于民国前七年六月初六日,享年八十有八高龄,家居河南省商城县,世代书香,耕读传家,豫森公长子,幼承庭训,勤读古籍,弃私塾游学京师,于清华大学毕业后负笈美国爱阿华大学进修获得硕士学位,再转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回国任职于全国经济委员会技正,首创安徽祈内茶场。民国二十五年转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抗战军兴随政府内迁。二十九年又创办贵州湄潭茶场,建立我国茶场经营管理制度化,茶树培育研究与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改良等,迄今茶农仍受其惠。三十二至三十四

  • 文章沈宗瀚先生行誼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81-02-06
    关键字: 沈宗瀚 农学研究 求学经历

    士多位,均为先生杰出弟子。民国二十三年受聘任职中央农业实验所,初任总技师,继任副所长、所长,迄三十九年政府迁台,中农所裁撤止,任中农所职务凡十六年,确立我国农业科学化及农业推广制度之基础,经历十二位性格不同之部长,而工作未尝间断。民国卅七年中美合作之中国农村复兴职合委员会在南京成立,先生为中美五位委员之一,五十三年接任主任委员。自政府播迁来台,政局稳定,羣策羣力,推动台湾农业建设,成效斐然,农业生产与农民收益均渐增加,先生领导卓越,笃履实践之精神,尤为农业界所钦敬

  • 文章八十二歲自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4期  作者:陳百年 出版时间:1983-04-06
    关键字: 人生经历 学术研究 《浅见集》 任职经历

    民國五十七年冬寫於臺北我姓陳,名大齊,號百年,是浙江省海鹽縣人,生於民元前二十五年,現在已八十二歲,生命結束之期,當已不遠。這八十二年之中,世局的變化,實在太劇烈了。幼年時代一般人所懷的價値觀念,現在有若干已經顚倒了。靑年時代一般人所認爲幻想的事情,現在有許多已經實現了。歷史上未有前例的民族浩刼,竟亦及身遭遇了。所以像我這樣年齡的人,一方面可說是很幸運的,因爲歷觀世變,眼福不淺,他方面亦可說是很不幸的,因爲大陸淪陷,有家歸不得。年輕一代的朋友中,曾有人勸...

  • 文章地质学家丁在君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12期  作者:楊挹光  出版时间:1978-06-10
    关键字: 丁在君 地质研究所 留学经历 工作经历

    幼年時期丁在君先生,名文江,筆名宗淹,住泰興縣黃橋鎭,生於民國紀元前二十年。天資聰明,過目不忘,他的母親單夫人,很早就敎他認字,五歲入蒙館,於塾中課業外,常看古今小說,尤好讀三國演義,七歲後,讀資治通鑑、四史、宋明諸儒語錄及學案。對於古文,推許韓昌黎和大蘇縱橫論辨之文。年十一,作「漢高祖明太祖優劣論」首尾二千言。十五歲時,泰興縣知縣湖南攸縣龍研仙,名璋,聽說這個天才兒童,召到縣府面試,題爲「漢武帝通西南夷論」洋洋數千言。龍公認爲奇才,收爲弟子,力勸他的父...

  • 文章曾文正公年譜節錄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9期  作者:謝海濤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曾国藩 年谱 人生经历 曾国藩研究

    官睢宁知县,过访,易公贷百金与至金陵尽以购书返家,陈廿三史,竹亭公知而诫。公乃侵晨起读,中夜始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几一年。戊戌 十四、道光十八年,二十八岁,正月入都,本科会试,公中式第38名进士。4月,正大光明殿覆试一等,殿试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3名,进呈宣宗,拔置第2名。5月初2日引见,改翰林院庶吉士。公既入词垣,有澄清天下之志,读书自为课程,编摩记注,分五门:曰「茶余偶谈」,曰「过隙影」,曰「馈贫粮」,曰「诗文钞」,曰「诗文草

  • 文章心灵感应的故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6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6-06-10
    关键字: 心灵感应 亲身经历 灵学研究

    曾发生轮船海难事件,幸好大舅舅没有搭上这艘轮船,平安无事。到了下午,上海打来的电报送到家,是外祖父被陈阿春杀伤,经医生急救,情况稳定,可无生命危险。这时外祖母才明白这几天心情一直不定,又做这样的梦,又是乌鸦的惊叫,原来是外祖父遭遇了一场大灾难。这是一件心灵感应的事实。我不是研究灵学的,对此一无所知;不过根据研究灵学的科学家们认为人的诞生而成为生命体,有知觉、有思想、能言语,都是灵的作用,灵在意念之间,支配着思想、心愿、是非和善恶;但灵是无形的,我们生活

  • 文章江蘇文獻資料徵集第一四五次座談會紀錄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0期  作者:劉昭晴  出版时间:1975-12-20
    关键字: 《马氏文通》 生平经历 学术研究

    時間:中華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三十日(星期日)下午三時地點:臺北市中山南路立法院第二會議室主持:丁治磐先生主講:方豪先生講題:馬相伯先生的治學方法約集人:王建今 張用寰 姜榮林 朱沛蓮四位先生出席者:葛建時 姜榮林 陳文釗 邵父 陳其政 莊捷 吉仲淸 施文耀 丁治磐 朱沛蓮 朱武成 姚兆如 費宜男 張雲鳴 鈕長耀 蔡石如 戚宗義 周泱泉 李達三 高豫 陳倬 王建今 凌英貞 宋恩貴 范崇濟 方豪 張用寰 王振堯 單小樓 徐鰲潤 王公璵 蔡九皋 柳玉振 陳嘉猷 杜君石 王旌德 薛鴻鈞 李競 皋步衛 李...

  • 文章河南史學家姚從吾先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9期  作者:王德毅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中国史研究 姚从吾 生平经历

    衰退的危险。日本人统治台湾五十年,台湾人中即有一部分人拥护日本忘弃祖国,这一点很可以使我们警惕,使我们明了当前局势的危险,知道了努力的方向。犹太人的命运呢?日本人的中兴呢?这也得我们好好的想一态呢!」姚先生从一生经历的内忧外患中,有了如此深刻的体认。吾人眞当好好想一想这段文字的涵义。民国四十七年四月,姚先生当选中央硏究院人文组的院士,这一学术上的最高荣誉的获得是实至名归的。姚先生对国史硏究有无比热情,以诲人不倦的精神,敎导不少卓然有成的门弟子。在历史学

  • 文章我所知道的陳槃先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9期  作者:萬紹章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陈槃 往事回忆 追思悼文 求学经历 学术研究

    凡在迁台之前聘任者,得依内规审定为「终身」职。于是,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得适用此项特殊办法之专任研究员计十二人,连同植物研究所一人,综计十三人,截至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逝世者十一人,一九九九年春槃庵兄病故,目前健在者仅一人。上述笔者之大学经历,叙及曾在广州之中山大学,偶尔与槃庵兄同室听课,时为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嗣后免试转学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免试之原因,由于笔者在中山大学之成绩—译文两篇,当时承傅斯年院长批交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辑刊分期登出,为槃庵兄及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