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农业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趙連芳博士傳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胡開仁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人物履历 投身军旅 研究农业 赵庭芳

    院,专攻遗传学与细胞学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水稻遗传研究」论文二篇,刊美国遗传学杂志,深受重视。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夏又入康乃尔大学继续硏究细胞学半年,并参观各大学试验场,推广部等,以了解美国之农林学术设施。翌年夏初复往欧洲游历,专门考察农业及生物学术硏究机关,以为改进我国农林事业之借鉴。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先生返国,首应南京私立金陵大学之聘,教授作物学。翌年改应国立中央大学之聘任农学院教授兼稻作技师并兼农艺学系主任,专授稻作学,作物育种学等。先生教学

  • 文章浙江省之农业硏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7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浙江省 农业 研究

    敎育、硏究、推广,为一切事业求进步、求发展之基本要领,三者如鼎之三足,相助为理,相辅相成,相互依仗,相互合作,不可残缺,不可偏废,守藩前曾写述「浙江省之农业敎育」,蒙刊载于本刊第二一三期,兹复蒐集资料,草就「浙江省之农业硏究」,恭请指正。浙江省之农业硏究,滥觞于民国五年及六年先后设有省立甲种农业、森林学校,民国十三年创设省立农业专门学校而进入较高深之境地,至民国十六年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成立,设有劳农学院,次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劳农学院改为农学院,农业硏究亦

  • 文章故乡拾穗(六一)农业槪况——肥料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3期  出版时间:1978-12-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肥料 农学 研究

    祇有请农业专家来解答了。总之肥料取之于动植者之粪便与豆渣等之类为有机肥料,取之于鑛物或动植物已经烧炙成灰而失其有机性者为无机肥料。有机与无机肥料,孰优孰劣,因余非学农者,不得而知,如鄕长中对此有硏究者,能予启示,当极表欢迎也。

  • 文章农业硏究发展有杰出成就万雄荣获省府颁奖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6期  出版时间:1985-12-01
    关键字: 农业研究 万雄 农渔牧产销会议 农业试验所

    台湾省政府主席邱创焕,于十一月廿三日在台湾省农渔牧产销会议上颁发奖金给九项农业硏究发展有杰出成就的二十九位硏究人员。武进同鄕台湾省农业试验所所长万雄与该所副硏究员吕宗佳、助理硏究员卢煌胜、助理何千里,因单交玉米品种「台农三五一号」育成获最高荣誉,获颁奖金三十万元。此一玉米品种七十三年已推广一万二千余公顷,增加农民收益二亿元。

  • 文章李先聞先生及其在科學上的成就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67期  作者:胡有瑞  出版时间:1968-03-01
    关键字: 李先闻 植物研究所 植物学研究 农业改良 稻种杂交

    十多年来,他在国内所作的研究,那眞是「了不起的贡献」,不仅国内的人这样说,国际生物学界的人也都这样的承认。致力农业改良研究李博士常常说:在学校我学的是遗传学,到了美国求学时,我的想法很多,想学园艺、也想做文学家,更打算在体育方面打点天下出来。最后,他还是将所学应用在农业研究上。他说:「我学的虽是理论,平常也觉得理论第一,不过,当国家有所需要的时候,就该把所学贡献给国家。」他对国家所作的第一个大贡献,是对台湾蔗糖品种的改进。这是个二十多年前的老故事。初来台湾的时候

  • 文章浙江省稻麥硏究改進事業施政記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5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84-05-10
    关键字: 浙江农业 稻麦研究 优良品种 栽培技术

    农林总场,首创设稻麦改良场于余姚县之五夫,选辟场地从事稻谷品种之选育;同年十月,另在杭州市西湖岳坟附近租地进行小麦品种选育;二十年一月农林局裁撤,农林总场直隶于建设厅,其所属之稻麦改良场改称稻麦推广区,并于是年四月在杭县拱宸桥辟旱地及水田百余亩以供稻作试验,七月,农林总场改组为省立农业改良场,稻麦推广区仍隶之;二十一年十一月,成立农业改良总场,总绾全省农林蚕桑业务,所有各农、林、蚕桑机构悉隶属于该总场,稻麦推广区则改称稻麦场,余姚五夫之场地供为稻麦育种区,复

  • 文章樊慶笙和青黴素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5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樊庆笙 青霉素 常熟 农业科学研究

    作用。樊庆笙教授是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从事农业科学研究65年。正如陈华癸院士的评语:「杏坛设教心馨桃李三千树,皓首穷经领袖风流一百年。」【说明】当时樊教授研制盘尼西林时正值国民政府领导抗战,所定名词当沿用当时用词,盘尼西林应定名谓青霉素。

  • 文章毛育剛伉儷赴大陸開會及參展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何言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毛育刚 探亲访友 徐霞客研究会 参展 “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

    本会名誉理事长毛育刚教授偕夫人陈正娟女士及小女倬成,于上(九十五)年十月廿六日前往大陆。先至珠海及杭州游览,夫人与女儿随后到上海访友,毛教授则只身回丽水探视姊弟及亲友。在前丽水地区台联会张一心会长之引介下,拜会政协王国华先生及台办、台联等有关单位首长,蒙热情款待,相聚甚欢。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一家三人在杭州会合后,至宁海参加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年会,以「台湾休闲农业之发展」为题,发表论文。会后倬成先返台,毛教授与夫人于十一月十二日赴广东东莞,参加

  • 文章沈宗瀚献身农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72期  作者:吳相湘 出版时间:2000-03-10
    关键字: 沈宗瀚 农业研究 中央农业实验所 全国稻麦改进所 麦粮自给 各省小麦适应区 改良云南木棉

    改良全国农业之理想 中央农业实验所工作沈在金陵大学任教之初,深感私立大学训练人才则可,要改良全国农业则力有未逮。民国十七年,农矿部召集全国农矿会议,沈因提出「国立农事试验场之设计及其与省立县立农事试验场之分工合作案」,经会议赞成,建议行政院采纳。民国二十年四月,中央农业硏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沈被派为十四人委员之一。二十一年一月,中央农业实验所正式成立。二十二年七月,此一新机构人事更易,实业部部长兼所长,钱天鹤为副所长,实际负责所务,聘洛夫教授(H.

  • 文章推廣地膜覆蓋 農民增產增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0、51期  作者:甘肃省农业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地膜覆盖栽培 农业增产 产业结构调整 科学研究

    了在同地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优势。四、地膜穴播小麦在全省农业科技人员的潜心探索研究下,1992年首先在大陆提出并开始大田试验、示范,这项把地膜覆蓋首次成功地应用于密植作物小麦上的突破性栽培技术,是对地膜覆蓋栽培技术的一次再发展,能显著提高小麦单产。大量的实践证明,地膜小麦与露地小麦相比,一般亩节种5-10公斤,节水50-100方,平均亩增产小麦100公斤左右,增产率达到了30%以上。一九九五年我省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地膜小麦1.08万亩,经过特殊大旱年份的考验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