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笋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初探垂雲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4期  作者:李改進 出版时间:1993-04-10
    关键字: 垂云洞 钟乳石 石笋 宫殿

    千姿百态。沿途进来,大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探险的队伍缓慢起来,淸澈的地下水从各条石缝中挤压出来,我们开始在被水冲洗得精光的大石堆里钻来爬去、尾随前进。约艰难行程二百多米,眼前是个无比空旷黑洞洞的世界,矿灯照不到边,射不到顶,这就是首探者所说的大厅。有多大?我们在此兜转了近三个小时也没转遍,初步探明了五个大景点:在四周空旷的地段,是一羣雪白如银的石笋,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地破地而出,高的达三十多米,周径十米,一朶朶精细的「菊花」缀满全身,似莲花

  • 文章故鄉神遊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1期  作者:王人瑞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石筍 龟山 筍江渡 石筍凝烟 风动石

    八、谈石笋桥居住在泉州新门外城郊的人,要进城里来,都必须走过一座石桥,通常都称它是「浮桥」。而志书上的纪载,则是「通济桥」或「石笋桥」。现在我们来谈谈它吧!㈠得名由来晋水是从潘山循泉州西门迂迥而下,流过一个小山丘,曲折自成为一支流,所环绕的小丘,上面隆起三座小山峯,整体观察,外形像龟状,所以,名为「龟山」。距离新门城,约一里余路。在龟山上,古时候曾建了一座露天祭坛,用途是,供泉州知府,晋江知县,每年春秋二祭之用,祭祀风云,雷雨,山川之神,目的在祈求

  • 文章岱山三星島奇談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98期  作者:魯信能 出版时间:2003-06-30
    关键字: 岱山 三星岛 奇谈 玉帝 石筍

    玉帝许可,长年守着东海。三星岛自西向东排列,「福星」为上三星,「禄星」为中三星,「寿星」为下三星。距岛不远有一坑,名曰「石笋坑」,坑内岩石佶屈,如怪笋揷立,似万柄利剑。相传有一海鲸在此修炼千载,修身成精,铸剑成宝,在与天公作对时,海鲸失败了。然而,宝剑却长留在世。那柄雌剑失落在海中之后,化成银亮的带鱼,代代不绝。而另一柄雄剑却化为陡峭的山崖,孑然挺拔,高达八丈,色呈红褐,如铁初淬,酷似一柄铮铮巨剑。一九九三年夏,国家航标局在下三星岛上改建航标灯塔。新建灯塔

  • 文章雌雄岩的傳說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1期  作者:冠信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雌雄岩 马鞍山 三官亭 石笋 孽龙

    雌雄岩在青田县城东边,出东门(龙津门)过教场坞,往平演村的半途中的马鞍山(俗称塔山)下,有一座很小的三官亭,亭建在路的中间,路后神龛中供奉三官大帝,路前设栏座供来往的人歇息,中间是通道,过路的人必须经过亭里再往县城或平演,天气热时还有善心人士提供凉茶放在亭里,供过路的人取飮解渴,路人则坐在栏座上歇脚,坐在此可以看到传说的雌雄岩(有称阴阳岩),雄岩就在三官亭五公尺前右方,那里有一具雄伟的圆型约六公尺高,圆径约二公尺的巨大石笋,矗立在岩壁上,下端长满芒草,其

  • 文章笋江桥与石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56期  作者:喬然 出版时间:1982-10-01
    关键字: 笋江桥 浮桥 石笋 民间传说 五谷丰登

    出自己美好的姿容,而那船,从它们中间驶过,不正是同它们轻轻地握手,深深地拥吻吗?一行海雁,掠过水面,变换队形,飞向那广袤的天空……多美啊,笋江!相传当年,每逢中秋之夜,立在桥上赏月,每个桥洞印着一轮圆月,景色奇异,妙趣横生,故誉为「笋江月色」。笋江桥附近,有一座小土丘,名叫「龟山」,山上耸立着一根六尺高的石柱,上端尖形,下端粗直,形状如男人生殖器,这便是古遗物「石笱」。石笋表面粗糙,未经刻意加工,它可能是石器时代或稍后年代所刻的图腾崇拜物,根据「泉州府志」记载,这根石笋

  • 文章爸爸晚飯後的—碑槽山風光

    来源期刊:《江津》 第34期  作者:王天鳳  出版时间:1974-01-30
    关键字: 二郎庙 碑槽山 石笋 观音寺 制碗厂

    西南至范园炎故鄕松溉。而东北由闻名之二郞尖山至西南之石笋山。其间山分二支,中有长型盆地如船形或「槽型」而得名。矿产以煤、陶土、石灰石为丰,居民约五千人,近一千余户,多是前淸湖广等省移民至此,能吃苦耐劳,民情纯朴,居民以王周叶三族为主,其间泉水多处会合成溪,终年不断,耐以维生及种殖,出产稻米杂粮可供自足。风景有闻名二郞尖山顶之二郞庙及石笋山顶之巨石如石荀,立于二山可观江永两县全境。次有云谷关之险隘。观音寺金碧辉煌之庙宇。涧槽沟近千公尺高之瀑布,及整齐数千石阶之

  • 文章宜興善巻福地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2、3期  作者:宜人 出版时间:1979-09-10
    关键字: 善巻福地 宜兴十景 善卷山 石笋 奇形石乳

    洞,并题名为「龙洞」,现在游客可以从里面穿过去。巨大石笋如屛风善卷洞入口处,下陷山壑,雨边峭壁夹石,有古木斜倚,枝叶繁密如盖,藤葛缘壁蔓布,下垂如须髯。洞口有石级,循而下,岩壁上刻了各种灵芝草的象形。进了洞,突然一座天生成的巨大石笋,像屛峯一样立在正面,独立如孤峯,高约二丈许,顶端刻着妙相庄严的阿弥陀佛,洁白玉立,峯侧石刻「小须弥山」四个大字。洞壁石乳下垂如璎珞,绕小须弥山走下去,豁然开朗,显出全景。洞高广四、五丈,深约二十余丈,可容千人。洞旁岩壁上满布

  • 文章推介《石門洞古蹟志略》珍本書(上)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9期  作者:葉耀章 出版时间:2007-02-01
    关键字: 《石门洞古迹志略》 珍本 陈六琦 名胜 石笋

    的地方,酌情加以按语表达己见,但未敢言当。《石门洞古蹟志略》一、名胜类旗鼓山 在石门洞口,临大溪,左右对峙如门。其山纯系岩壁,高可千仞,因其形逼肖旗鼓故名。山上老松翠碧,二三里外一望,而知为名胜之所在焉。按:旗是有铃的旗,旗旗二字实可通用,不过现代都分别以旗鼓山相称了。古时以七八尺为一仞,千仞形状极高貌。这里的形景又有「有门无门,似洞非洞」的描绘,非常逼真。石笋岩 一名石蜡烛,独立旗山之腰,倒映溪中,高十数丈,相传鼓山上亦有石笋并立,俨如(一对)蜡烛,刘文成公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