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室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登封城外啓母石考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2期  作者:李青松 出版时间:1972-02-01
    关键字: 启母石 淮南子 列女传 夏禹 石室

    不经,余游嵩山,观启母阙,至此石之下,谛视地面土质疏松,盖洪荒以来,积高不知若干尺,而高峰之上有裂痕甚巨,疑此石上古有悬崖下坠,陷入地中,其势斜倾,故南俯而北仰,其下可以居人。窃谓启母石者,夏禹累代之所居,而启母敎子于此,石谓石室,化谓敎化。启母化石者,启母敎子之石室也。此石虽以启母得名,而洪水以前,鲧禹父子皆居于此,当穴居野处之时,其君长以此为安宅之所,乃第一可据之古迹。今就诸书可信者证之:艺文类聚引随巢子云:启生于石。穆天子传:『天子游于黄口之邱,以观夏

  • 文章憶觀奕爛柯與江郞化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烂柯山 江郞山 化石 石室 石碑

    烂柯山在浙江省衢县南门外。笔者昔年因从杭州奉差前往衢县公干,常利用休闲之暇日,朝往暮归,作竟日之游。时约三五知己,出城步行二十里,沿途通过好几个茅亭农村,进入峰峦耸翠的羣山之中,那最突出的高峰便是烂柯山。山麓处有石桥寺,为南北朝时梁文帝大同七年(公元五四一年)所建造,宋眞宗景德年间曾赐额曰:「窦巖寺」,但今已香火寥落,栋宇陈旧。寺外有虬松数株,名战龙松,皆千余年之物。循寺右拾级而上,但见巨石横空,状如飞桥,南连削壁,北接羣峰。石桥下天然石室,空洞弘敞

  • 文章武山憶遊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夏德愷 出版时间:1976-04-02
    关键字: 吕洞宾 修道石室 炼丹池 武山 纯阳洞

    想什么,就像什么,好似天边行云,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念功名一梦,富贵皆空,眼前若有吕仙在,不知有多少人,看破红尘,拜倒仙师门下,从吕仙师游。再进是吕仙修道石室,室内陈设简单,仅有石床、石墩,都是固定,既没有沙发,也没有电视机,根本不像天上神仙府,也难比人间宰相家。石室以后,石径甚小,仅可容瘦子侧身缓进,据说可通东、西、南、北各洞,当时是老师带我们旅行,老师下令向后转,我们只好垂垂地踏上归途。囘忆前情,江山如画,抚今追昔,故国何堪囘首,举目西望,问何日?还我

  • 文章五华石工蔡孝建广州石室创立殊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魏東海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蔡孝 石匠 广州石室 历史背景 建造过程

    五华山多,五华石山更多,打石工人也多,打石工人蔡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广州市一德路旧部前街耸立著一座双尖塔式的教堂,一天主教经心堂。因其全用花岗石砌成一所以广州人称它为「石室」。石室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光绪十四年(1886年)落成,历时二十五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纷纷来中国,筑教堂以传教,石室就应时而立,它仿照欧洲十二至十五世纪最流行的教堂模式而建,是国内一座最大的哥德式建筑物,其建筑之宏伟和构筑的特色,在国内可谓是绝无仅有。在远东

  • 文章紫霞山的歷史故事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26期  作者:吳必論 伍廷義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紫霞山 历史故事 《紫霞石室碑记》 杨斌

    宣慰使职。以征战有功,曾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以狡横不受节制,朝廷一些大员对他不满。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年)其父杨受死,就命令他致仕守制,由其子杨相裘职,其实这就等于革职。由于政治上的失意,乃假借说南极星君托梦,叫他学道「以赎往憾」。遂于正德十三年(一五一八年)出家作三道人,并拜道士白正霞为师,取名道凝,又名洞清,自号顚仙,又号神霄散吏,隐居紫霞山。修一道家庙宇先天观为崇奉所;又凿一石室为修炼所。曾由周志学撰—石室碑记安四十八代天师张湛然书丹交于山上。此碑

  • 文章天然石室话方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9期  作者:天和 出版时间:1969-07-31
    关键字: 浙东名胜古迹之一 方岩山 天然石室 广慈寺 上方岩拜胡公

    方岩山:在永康城东四十里,为浙东著名胜迹之一,如一提方岩,那都是家传户晓的,其主要原因如次:一、奇伟山形:方岩山高二千尺,周围六里,平地拔起与四围山脉不相连结,山形四面如削壁,俨似大瓮倒覆,祗南面有通道,系人工舖设,正像莲瓣四绕而莲心居中,昔人有万山无语礼方岩句,可说形容到家了。二、天然石室:郑东白游方岩记载:山项有两岩相崎为关,关有门,门上有楼曰透关,自关而下平旷约百亩,有一水池方亩余,水淸莹,大旱不竭,上有佛庐曰广慈寺,寺从有岩高五丈,岩下有石洞深二

  • 文章深山古洞説謎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紀達凱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云台山 人工土墩 吴铁秋 石室 花果山

    绵亘连云港市境内的云台山、锦屏山、伊芦山,广泛分布著一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唐王洞」、「藏军洞」、「土瓮子」、「土洞子」的人工土墩石室。本世纪初,地方学者吴铁秋先生在他的《苍梧片影》中收录了一位叫庞寿峰的《云台山古洞探考》一文。文中对分布于云台山的古洞作了考证,庞先生认为:「是古代的非近代的;是人工的非天然的;是多数的非奇零的。它们不在山上,也不在山下,洞是建在水草多处。」庞先生的考证大致为我们勾勒出本世纪初分布在云台山上土墩石室的情况。。但庞先生必定是

  • 文章敦煌與敦煌學——中國文化史上交光互映的瑰寶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32期  作者:蘇瑩輝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敦煌学 中国文化史 史料考证 敦煌石室 千佛洞

    ,从甘肃各地分发到敦煌屯种的贫民共达二四〇五户,到清代乾隆年间,达历史最高记录,有八万多人,在此以后,则又逐渐地减少,清末及民国初年,至多也不会超过二万人了。号称显学的「敦煌学」「敦煌学」——是现在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它和我国古代的文化史、政治史以及经济史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单就文化史言,其中包含的科目便很多,固不仅一般所熟知习见的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而已。从石室流出的数万卷古籍以及现存莫高窟内的绘、塑遗产说,不但数量丰硕,而且涉及到许多领域,若能充分利用

  • 文章海州五十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張啓天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地方建设 教育生涯 海州中学 石室书院 孩童时代 中秋

    我退休前任教的最后一所学校是海州中学。在一九七六年那场万人空巷、全城沸腾的狂欢之后,她终于跨出了文化的荒漠,继续了「不能再继续下去」的现象。晚上,校园一团漆黑的状况消失了,一间间教室通明的灯火,照亮了学子通往高等学校的道路,也照亮了青年人生的前程。这所曾经是废科举之后办起来的「洋学堂」—海州中学堂,才真正成为海州后生通往「外洋」的桥梁。(注:图二:原海州城北门倩影。)古老的海州城,在改革的东风里青春焕发,在开放的浪潮中生机盎然。我们就读海师时,把石室书院—俗称

  • 文章石棚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王仲常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石棚山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王同 农田水利 石曼卿

    石棚山在海州区东南二里,它是海州锦屛山的一个小山包,山上有石棚故名石棚山。石棚山上石棚又名石室,南北八米,高约五米,室内横石如案,可置书数百卷。石棚山石室楣上有「高行淸风」四字,隷书,字径一米为明嘉靖二十四年海州知州王同书,石棚山有题刻二十多处,石曼卿的诗刻等。此宋景祜二年,石曼卿任海州通判时,常来这里读书。北宋熙宁七年,秋,苏东坡赴密州途经海州,苏东坡寻踪石棚山,采访石曼卿旧迹,写下了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里黄泥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