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井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石井、东、小盈岭

    来源期刊:《闽園雜誌》 第4期  作者:張淼 出版时间:1987-09-01
    关键字: 郑氏祠堂 郑成功 东石乡

    坐船从晋江县(闽南)的围头,沿其内海岸向西直驶,至极限处,即有一缺口,宽约十四、五丈,先到的东海岸,是晋江的县属,过缺口,为西海岸,则是南安县属,进入缺口的海中,此则是名闻遐迩的内海又内海的「石井江」。石井江(附其周围略图),形如没有底的葫芦,长约十五华里,最宽处约为七、八华里。它不仅是郑成功早期、及郑氏一家(包括郑芝龙、郑鸿逵、以及郑彩、郑联等)的水师根据地,而其周围的村庄、城镇,诸如石井、东、安平以至新营等,则更是彼等武力(人、物力)的策源地,好像

  • 文章憶先君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5期  作者:溫修 出版时间:1974-09-01
    关键字: 遗作 县志 温全书

    整顿水利,为梓里排难解纷,里无讼累。历任知县重其名,辄便道来访,但先君只迎于途而不延至舍中,亦从不至县衙晋谒,以保淸誉。县府累欲委以总保董(即今之区长),皆辞不就,唯筹募川汉铁路股份(以征银为募股之标准)事,以事关国家建设,则慨任之。惜辛亥年淸政府欲收川汉铁路为国有,而导发争路风潮,卒未果修。自是即从未任何公职,日与同鄕名士以诗文会友,相与唱和,所著有石井文存,惜毁于匪,其中部份刋于县志中。先君任侠好义,如资助同年同窗,及淸寒后进之学费,赤贫者并顾其家

  • 文章(專載)故鄕迷信何其多?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5期  作者:毛宗易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迷信 故乡 神话 龙潭 探险

    灰黑色,惟顶部黄褐色似鼓面,故叫鼓。鼓已很像,还有两条狭长鼓槌放于鼓旁,可惜其中一条已遭盗采。船确很像,船头向上破浪奋进状。神话传说,那些具原本运向我村,运送之神听上级命令,鸡鸣则停,正将运至我村,不料一鸡误时,啼得过早,那些具闻鸡鸣即止,于是停留在离我村七里之船坑。村人咸认若船来我村,我村必会大发,今船停于无村落之荒野,所以白白糟蹋,无处可发了,这又是乱七八糟的神话。㈢石井龙潭——距我村十华里,原是我村龙拗洞那条龙见支流太小不适居住,而向下

  • 文章燕山疑雲菖蒲花諸集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劉紹寛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燕山疑云菖蒲花诸集 序言 《重建庙记》 浙东黄岩

    火同消沉耶?玆由平阳刘次饶先生所选定者寿之梨枣,并将先兄平日所作诗数章附诸集后,以示一脉渊源有自,而俊友学植荒落,修名不立,追惟楹书之寄,益兢兢以不克负荷自惧云。重建石井庙记庙昉于万历间,为其位于石井之上(该庙位于浙东黄巖西山鄕项岙村马瞻山麓),故因以名。自明迄今,其间倾圯修葺,不知几阅成毁,然緜延数百年,祀典卒以弗坠,吾祖若父皆尝详其事而志诸碑矣。逊淸之季,废科擧,兴学校,制度草创,往往县治仅有中学,鄕村学校,泰半阙如,诚以素无学舍,一旦裁基兴建,动需钜

  • 文章日本細菌戰硏究 毒害我國同胞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傅伯寧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日本细菌战 七一三部队 机关 人体实验

    以中国人做活体细菌研究的七三一部队,不是日本唯一的细菌战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应总称为石井机关。如今石井机关已不在,但以各种其他名目继续研究细菌战。一九二五年,国际日内瓦公约禁止签约国以细菌为战争武器。一九二八年,日本军医石井四郞(一八九二年生,一九五九年殁,最后官阶为中将。)远赴欧洲考察两年,返日后向军方上级报吿,世界各国都在硏究细菌战,日本应该跟进。一九三二年,位于东京新宿的陆军军医学校设立所谓防疫硏究室,石井四郞为主任。四年后,日军于「满洲国」哈尔滨

  • 文章石井兵工厂对于黄埔建军之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馬超俊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石井兵工厂 黄埔军校 民国史料 国民革命

    淸代光緖年间,政治曾号称一度维新,当时名臣张香涛(之洞)总督湖广,在广州倡设兵工厂、造船厂、铁路、矿冶等工业,石井兵工厂就是在当年兴办的。民国十二年四月十六日 国父戡定沈鸿英之乱,原为沈据之为司令部之石井兵工厂,亟待整理修复, 国父即派朱和中由上海到广州为石井兵工厂厂长,派笔者为副厂长兼总务处长。时以国库空虚,兵工厂每日需经费卅余万,无法支拨, 国父乃规定各军事机关,备价请领械弹,兵工厂经费,即在收回械弹缴价内挹注。因之制造械弹之材料工资,需先由厂

  • 文章茶祖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襲人)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西湖龙井 破石臼 龙井茶来历

    走了。老太太望望破臼,心想,臼这么脏,叫人家怎么搬呀!便把里面盛的陈年垃圾扒在簸箕里,埋到屋后那十八株老茶树的根头。又到龙拎来一桶淸水,把破臼洗刷得乾乾净净,洗下来的汚水也泼在老茶树的根头。她刚把破臼弄淸爽,那老头儿带着人来了。他囘过头一看,竟大声叫起来:「哎呀,寳贝呢?哎呀,寳贝呢?」老太太弄得越发糊涂了,指著破臼说:「这—这不是好好摆着吗?」「嗳,你把里面的东西弄到那里去啦?」「我把它倒在屋后的老茶树根头了。」老头儿绕到屋后,一看果然如此

  • 文章潮汐之谜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21期  作者:孫仲琦 唐粉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两头井村 潮汐现象 唐代石碑 自然奇观

    东安县伍家桥附近,有个两头村。两头村有两口相邻的,一大一小。大宽约一亩,人称大;小约半分地宽,人叫小。两相距约20米,高低差约2米,中间是一条村道。大有水流出,即使遇上大旱,流水仍然不止。小连着一条小溪,从里多路以外的朝阳庵旁边岩下流出的一股清泉,沿小溪灌入小中。水流夜以继日,长年不断,可小从来不满,雨季不溢,旱季不落,像是一个永远灌不满的「宝葫芦」。一年大旱,大流出的水不能满足需要,农民就在大周围架了十二部水车,往外车水

  • 文章九仙山 乌

    来源期刊:《闽聲》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2-12-16
    关键字: 九仙山 乌石山 题名

    郡志所载野意亭、丹、醉、杏坛诸胜,俱无踪蹟矣。乌山上,有李少温篆书「般若台」三字摩崖,其旁亦有宋人题名。坚牢塔凡七级,其第五级,有林同颖造塔记,有永隆纪年,惜已凿去,尙露笔尖。第七级,又有闽王延曦宫嫔官属题名,此朱竹坨,吴志伊辈,所未搜求者。淸勾吴钱梅溪(泳)尝赋诗云:瑯琊建国太怱怱,两世兵戈一霎中,负海自居天子座,因山犹筑梵王宫,至今残名姓在,细辨题年记永隆,极目孤城思往事,塔铃无语怨东风。见淸,钱泳著履园丛话。

  • 文章象山的古蹟和名勝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2期  作者:何敏求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象山 石刻 钟郝遗徽 陈汉章 淳熙

    门墙桃李春。十二、淳熙象山丹城著名古二口,丹(亦称丹山)居西,在蓬莱山麓,相传秦方士徐福所凿,南梁陶宏景曾投丹其中,故名。另一口为淳熙,在丹城后堂街县政府办公大楼前花坛柬首凿于宋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故名。又以在县署内,习称「县署」。以「水淸冽,久旱不涸」著称。口围栏,圆形,高四。厘米,径六十六厘米。栏上刻「淳熙三年重阳日建」八个字。淸道光间(一八二一〜一八五〇),嘉兴冯登府咏以诗云:秋风冷到旧银床(即栏),山县萧条未改唐。六百年来陶令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