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眷村文化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寻梦回首来时路——浅谈《竹篱、长巷与面疙瘩——高雄三军眷村忆往》的出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1期  作者:劉治萍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眷村文化 作者介绍 内容纲要 义父 送审经过

    一、写作背景:民国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大陆变色,随政府迁台将近两百万军民同胞,从此窝居小岛,开启近半世纪的两岸军事对峙。眷村在此背景之下诞生,而全台的军公教眷村,又以国军眷村最多。外省老兵在此安家落户,眷属中有来自大陆者、有本省籍者、有原住民者、有外籍配偶者;这样一个民族大熔炉,成就了台湾历史发展中,独特的「眷村文化」。虽然,民国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年)开放探亲;老兵探亲后,又回到台湾者多,证明他们已经认同这片土地,决定终老于此。而我家住在高雄

  • 文章眷村子弟「败部复活」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79期  作者:謝有文  出版时间:1992-01-10
    关键字: 眷村文化 眷村子弟 海外求学 学业压力 人生感悟

    稀疏的竹篱,低矮的房舍,创造了独特的眷村文化也孕育了我们这一代——眷村子弟。踏着父兄的足迹,承继著军人的热血本该是昻首挺胸的我们,曾几何时却因少数自甘堕落的子弟使眷村文化成为硏究的对象,眷村子弟成为分析的目标。清寒、规律化的日子是眷村生活的全部,它造就了多少国家社会的中坚,但是千遍一律单调平凡的生活也使不少顽皮捣蛋的子弟试图挣脱这籓篱走出另一条路,不容讳言的是多少子弟也因此沈沦而迷失。记过、留级、退学从小学起就伴随着我成长,西门町的混混、学校的坏学生

  • 文章從「寶島一村」引發的回憶及感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李家勤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宝岛一村》 戏剧作品 眷村文化 往事回忆 人物生平

    叫好又叫座。各家媒体褒贬不一,有些人说,这是在搞「民族分裂」,有操弄族群之嫌,但是亦有更多声音称,「眷村文化」是历史的一部分,一段历史的记忆。时代不专属于任何人,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故事不论大小,都値得流传,大到如前文所说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小到如「宝岛一村」中所描述的天津「狗不理」包子的沿革。我是一位「老兵」,但是并没有「月是故乡明」那种想法,毕竟我在台湾已居住了一甲子,落地生根了。我认同三十年前蒋经国说的那句话:「我也是台湾人。」提起蒋经国,立即想到

  • 文章眷村眷村文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0卷 第3期  作者:朱永霖 出版时间:2008-03-10
    关键字: 眷村 眷村文化节 历史沿革 回忆往事

    才买了房子搬出眷村;但仍经常陪着妻子回眷村探亲。所以,资讯中的眷村样貌,所讲的林林总总是一清二楚,决没半句虚话。眷村—将随改建在台湾土地上消失台湾的眷村,不仅汇聚了来自大陆各省市的人,也汇集了大陆各地的文化,最显明的差异,就在语言和饮食文化上;竹篱笆世界里,以生活情境重视的方式让您更了解眷村,更贴近台湾文化。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张茂桂教授说:「根据目前『依法行政』的必要,以及其必然的『惰性』,则眷村文化在二〇〇九年底,将随眷村改建而拆除殆尽,在台湾的土地上消失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