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盐民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六月濃霜一筆鈎」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7期  作者:•金鏞•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舟山群岛 盐民 舟山地理环境 烧盐

    的岱盐。(笔者按:板晒之法,实创始于岱山,不但推广于舟山羣岛,即余姚庵东和海宁之张家沙均有岱山盐民迁居,在那里交相推行,又舟山羣岛盐产,以岱山为最广最多,因以岱盐出名。)板晒必须用木材制成盐板,尤须滨泥场板基,利用海水制成卤汁,存贮卤桶内,每日早晨,加入盐板,赖太阳光热晒成食盐,天气越热,结盐越厚,至傍晚时,盐民们男女出动,推盐收贮仓库,随行放售。藉以为生活所资。(按卖盐须先向盐务局纳税,凭课秤放,至晒盐手续繁复而辛勤,当另文详述。)食盐与浓霜晒盐全靠

  • 文章家乡盐民的辛酸与贡献

    来源期刊:《浦東》 第5期  作者:時霖 出版时间:1976-06-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盐民心酸 抵抗日寇 盐枭 私盐

    浦东滨海地区,在金山县海岸的细砂土砾,沉积盐份最多,质坚而平坦,故当地人称之为铁板砂。抗战时期,日寇选定该一地区适宜部队登陆,可抚大上海三角洲的侧背,当时我国兵要地理,初对该地区形势并无调查了解,在该地区未设重兵,致为日寇所乘。矧至大上海因之失守,国人迄今乃多知金山衞日军登陆,影响了整个东南半壁山河的抗战情势,但鲜知当时该地区盐民浴血奋起保衞鄕土的辛酸英勇事迹。作者如今所要提出的辛酸二字,是指家鄕盐民凭了他们仅有的土枪,在抗战前他们为了生存,出海贩盐捕鱼

  • 文章浙东盐民殉难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7期  作者:陳山平 出版时间:1980-07-06
    关键字: 盐民 食盐 殉难 案件 三甲盐务所

    每斤三角左右,一转眼之间,净赚五六元,此时米价每元二斗,五元可买米一石,全家赖以过活,故私贩趋之若鹜,盐务机关目彼辈为盐枭,恨之刺骨,而盐户认他们为佳宾,甚为欢迎,因与他们交易,既可提高价格又得现金之故。但贩盐的,最怕盐丁缉捕,如被捕到所,将食盐全部充公,扁担竹箩烧毁,更课罚金银元十元,如无力缴纳,关在所中要家人送饭,等到你缴钱后释放。以此盐民视盐丁为仇敌,互相团结,想出对付办法;将扁担两头裹以铁皮,如遇盐丁,即抽出扁担,权当武器,相约一人遇敌时,大声呼救

  • 文章我走過刀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台湾地区 酬神活动 过刀梯 道教 盐民 外省仔

    台湾在日据时代,宗教信仰受到诸多限制,酬神活动多不敢举行,直至台湾光复后,才逐渐恢复各种纪念仪式。民国四十六年春,笔者时任财政部盐务警察总队分队长,派驻台南盐场,承办司法业务。同年九月间该盐场南寮盐民,举行每三十年一次之郭姓王爷公建醮大典,规模庞大,场面隆重,神轿游行,阵头齐出,家家大摆流水席,人潮汹涌,此外并举行「过刀梯」之仪式,但与道教道士晋级所爬之刀梯不同,因为道士之刀梯是上下垂直,左右平均,刀就是梯阶,非一般实用之刀,形似一般竹梯。而此次盐民祭典

  • 文章海鹽舊事補遺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6期  作者:陳啓新 出版时间:1985-06-10
    关键字: 海盐旧事 《漫谈海盐旧事》 故乡回忆 颐园 海盐乡贤 海盐民俗

    喷十里。毛豆是食用黄豆多样品种,毛豆田里,还可间植玉(熟黍)米,或高粱杆等,如果春耕六十天早稻或六月黄毛豆,则秋收前还可多种一季绿豆或棉花,加上冬天的麦,或蚕豆,或油菜花,便是一年三熟了。小麦农家多自己食用,很少出售,蚕豆除了新年食用外,多半用来喂猪,不像台湾做加工食品,深为可惜。油菜籽是大宗收入,其份量不在稻米之下。对日战争期间,海盐民间甚多种榨菜,收成后日晒半乾,(輭状)加盐醃渍,与辣椒干(磨成米粒大小)同装入瓮,运销上海市场,冒充四川榨菜,获利优厚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