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十自述(八)第五章 首府移皖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劉道元 出版时间:1994-12-20
    关键字: 省政府 改组 形势 省府移皖

    德意,实亦环境之所必须。㈢到后战区撤消 三十二年七月,两个高级军政机关遵中央指示开始行军,途中以至到皖北阜阳,都采取配合行动,到达目的地之后,省政府驻赵棚,以后以此一村庄为中心形成山东省政府在省外的新省会区。俟后得述之。鲁苏战区总部到阜后驻地,距赵棚不远的两个村庄,仍和省政府保持联系,不久鲁苏战区撤消,五十一、五十七两军他调、与鲁省府的关系,也就成为私人间的了。六、省府移途中㈠渡沂河 省政府人员前往皖北,采取不同的三种方式。一是绝大多数职员,化装分散

  • 文章我所知道的趙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2期  作者:張鈁 陳子堅  出版时间:2012-04-01
    关键字: 赵倜 袁世凯 潼关议和 直矛盾 吴佩孚

    督豫的各种因素一九一三年,白朗率农民军起于豫西之鲁山、宝丰等县,后转战于豫、鄂、、陜、甘数省。赵倜跟踪追击白朗军,由豫南追至鄂北,由鄂北追至豫西南,再由豫西南追入陕西、甘肃平凉附近,复又追回豫西。白朗军由陜境入豫西时,刘鎭华之鎭嵩军正驻防豫西,刘奉令迎击,并向袁世凯大报其战胜和消灭白朗军的文章,继派分统张治公带着一颗用油炸过的人头,说是白朗的首级,亲到开封见段褀瑞(时段任豫督)呈缴。段褀瑞不识眞假,也就据以转报袁世凯,说白朗确被鎭嵩军打死,其残部亦陆续被

  • 文章楹聯三幅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9、10  作者:王蔚萍 出版时间:1994-03-12
    关键字: 迎江寺 振风塔 楹联

    龙山有灵蜿蜒巍峨鎭疆土水如练流长源远靖波涛迎江寺寺迎江,望而生敬敬在念振风塔塔振风,仰之弥高高凌云亭长七千寻,过客游人揽胜景庙建五里大,神佛恩泽湔袚风

  • 文章楊將軍遇春行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6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杨遇春 庐山 蒋介石 戴笠 苏浙边区

    蒋公殷切垂询,优遇有加,委以闽粤赣三省剿总中将薪给顾问,旋调南昌行营中将薪参议筹谋多中。廿四年入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结业后任军委会中将待遇参议。七七变起,首都陷敌,奉派第十九集团军游击副总指挥,旋改为江南挺进军副总指挥部,并代总指挥职务,在苏浙边区建立基地,力抗强敌。二十七年秋部队改编,奉调为江西全省游击副总指挥兼第九战区庐山地区指挥官,仅以赣保两个团,固守庐山,血战达十一月之久,达成使命,即世人所称庐山孤军也。旋兼任赣九区行政专员及区保安司令。民国

  • 文章抗战堡垒之大别山与鄂东豫·鄂·战区视导之囘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0期  作者:沈亮  出版时间:1971-07-1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大别山 鄂豫皖 战地指挥

    一、战地党政指挥机构之创设抗战军兴之第三年——二十八年。中央政府为谋战地党政军一元化,以加强抗敌战争,特于军事委员会内,设战地党政委员会,由 蒋委员长兼主任委员,各部会首长兼委员。凡沦陷之专员区县区与隣近战线之地区党政军,咸归管辖。并于各战区及边区设党政分会,由战区司令长官兼主任委员。工作伊始,每一战区派指导员一人前往视导。笔者曾负五战区(豫鄂)视导之责。三十年秋,扩大视导组织,成立四个视导团。第一视导团,由中委方觉慧先生任团长,笔者副之。视导地区为豫

  • 文章前言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7期  作者:程濤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编辑寄语 台中市安徽同乡会 经费筹措 声》

    声」于七十三年创刊,迄今已迈入了第六个年头了!它是个综合性的刊物,注重于安徽的先哲先贤,故鄕风物,文史掌故,以及当代杰出人物的报导。以经费拮据,筹措维艰,未能扩充版面,广征稿件,充实内容。前任李嵩社长,荜路蓝缕,艰辛开创;继任潘光远社长,革新版面,力求发展,均属难能可贵。本人才智平庸,蒙同鄕爱护,推选为社长,接办「声」,恳辞未果,只有勉力承乏。本刊原为台中市安徽同鄕会会刊,限于范围,且资金短绌,无法扩大发行。顷安徽旅台各县市同鄕会联谊会召集人会议

  • 文章豫鄂边区杨姓辈份考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1期  作者:楊蔚 出版时间:1981-07-03
    关键字: 鄂豫皖边区 杨氏考证 杨家湾 宗谱 麻城县

    楊姓繁殖於河南省商城縣(註)[1]吳家店柳林河楊家灣之一支,原係自湖北省麻城縣白果鎭楊家冲移來。按楊家冲楊氏宗譜記載:從第五世起輩派有三十二世。第四世以上不詳,但有四知堂之堂號,可肯定爲漢代關西夫子之後裔。我楊家灣之楊姓,亦有四知堂堂號,故與楊家冲之楊威同宗,但不知何時何故百餘年不相往來,楊家灣之楊姓,乃另立宗譜輩派,本人所記憶之輩派有:「光前裕後,學本高深」,八世。本人之上三代爲:尊祖「光」華公,祖父「前」蔭公,先考「裕」經公,本人則爲「後」字輩,譜名「...

  • 文章古老河展新姿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張愛斌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水利条件 治水沿革 历史演变

    正是早稻扬金季节,我们驱车在河北岸奔驰。河两岸,树木郁郁葱葱,庄稼长势喜人。陪同我们访问的河农工商联合开发公司的老朱是河人,他对河的今昔变化了如指掌。从他的介绍中得知,河位于长江北岸的西南部,是一条古河。旧安徽省故简称为,亦是因水而得名。这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大别山,是长江、潜水、水三大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岳西、潜山、太湖、望江、怀宁等五县境内,最后从安庆西郊的河口流入浩瀚的长江。全长三百多公里,流域面积达六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是安徽省

  • 文章口今古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孫孟平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山口镇 历史沿革 《怀宁县志》 遗址考证

    口,水入江之口也,即今山口鎭。但该鎭,今日只能看到一片山坡,而水入江之口,已为广成圩,谢家小圩与妙帽州相壅闭而须远流至新开河口入江,山口鎭则陷入内腹约十公里,不复能察知其古鎭址之所在。查阅旧版「辞海」口目:「亦名山口鎭,又名南口。」陈武帝使临王蓓鎭南口筑城戌守。指明在公元五、六世纪,是为南朝之军事重鎭。口为军事要地,早在三国年代已为兵家看中。相传曹操领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其进击目标就在口。育儿城、太子墩(均在怀宁县境内)传说是曹操驻驿处

  • 文章安徽建省及變遷沿革簡談

    来源期刊:《安徽文獻》 1、2  作者:孫雨航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安徽省 历史沿革 人文特点 行政区划

    安徽在禹贡为豫徐扬三州所跨之域,位于内陆东部,春秋时,为吴楚之交,所谓吴头楚尾是。唐代分属江南淮南河南道。宋代分属江南淮南路。元代分属河南江浙中书省。明初直辖于南京。明太祖改元之集庆路为应天府,即为南京。洪武十二年,改为京师,本即明初国都。永乐簒夺,都移北京,应天仍称南京。所辖有今苏省之苏州、松江、常州、鎭江、扬州、淮安七府及徐州、又辖有今省之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凤阳、庐州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自满淸入据,顺治二年,始改南京为江南,置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