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姓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九省經略梅之煥二三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1期  作者:王忠順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梅之焕 惜才重才 心怀百姓

    梅之煥,麻城人,字文彬,明萬歷三十二年(一六〇四)進士,初,留京授吏科給事。當時,正値朝臣部黨角立,各樹門戶,結黨營私,綱紀蕩然!以致朝政日非,風雨飄搖!梅之煥有鑑及此,乃毅然上《通壅省囂疏》萬言痛陳時弊!強調:通言路以重綱紀,別藏否以惜人才。乃獲採納整頓革新,一時人心振奮!由是,梅之煥首放廣東副使,後,不次拔昇,累官山東學政,太常少卿,甘肅巡撫,以至晉授九省經略,節制江南半壁河山(轄: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及皖蘇江南之各部份),所以...

  • 文章惠澤無窮的季怡先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8期  作者:周冠華 出版时间:1980-08-06
    关键字: 季怡 捐血运动协会 惠泽百姓

    中華民國捐血運動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幹事曁臺北捐血中心主任季怡先生,於本年五月十六日病逝臺大醫院,無論識與不識;都因季先生的生平行誼而哀傷感泣,因爲他的偉大心胸,摩頂放踵,服務病患,並首倡捐血運動,以濟世活人的熱忱,實在太使人感動了。季先生住院期間,我去看他時,他在半睡眠狀態中,其夫人隨侍在側,我因他動手術後需要多休息,故不敢逗留病房太久;而當時我深信他的病體很快便會復原。誰知後來我因公出差南部及東部,由高雄赴臺東途中,看到中央日報的專欄特寫,震驚於季先生寶...

  • 文章連城“塔下街”的傳說

    来源期刊:《連聲》 第13期  作者:羅仲南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古井 塔下街 黎民百姓 滂沱大雨

    如今,当你在连城县建筑公司的大门内经过时,旮旯里就有一眼看来极为普通的“圆井”一般人并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値和实在意义。这口不引人注目的“古井”,它有一层贯穿古今,瑰丽迷人的,“神话”般的色彩,它就是昔时被誉称为连城“塔下街”的来由。据传说:明朝永乐甲申年间,一日托塔天王李靖,奉了“玉旨”出巡“南天门”,威风凛凛地飘在云端里,时至子夜,察看凡间庶民百姓的生老病死苦。霎时间,被人间的生活无告,积善余庆的谢门李氏祥云,吃“长斋”的寡妇仰见了。据善男信女说,这是

  • 文章从数字变化,看快速发展的永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5期  作者:毛里強 出版时间:2006-05-10
    关键字: 产业结构 城乡建设 永康市 百姓生活

    提高到目前的三四·三平方公里,城鎭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五十五,交通基础设施大为改为,五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一三·六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八二二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十五公里,一级公路六四公里,二级公路一百公里;鄕村康庄道路建设快速推进,累计完成五〇四公里,鄕村公路路基提鄕和路面改造,实施「一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一二三个村开展村整治,八十个村通过考核验收。四、百姓生活进一步改善:二〇〇五年城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三、六〇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六二五元,比「九五」期末

  • 文章放午時炮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49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02-05-01
    关键字: 常熟 老百姓 钟表 午炮 校正时刻

    时光如溪流,回旋在记忆的河床,打开记忆的闸门,从前在常熟这座古城中,在平民老百姓家,很少具有计时用的钟表,寻常人家是以太阳的刻度,或看太阳光的运行位置,来区别出时间的上下午。在我小时候,每天不管天气的晴雨,都有执事者,在虞山辛峰亭上,每到正午十二点时分,就发放午炮,因声音的高,全城都能听得到,居民才知道日昼午时正焉,亦使大家能及时校正时刻的快慢,对这些以前的点滴日常生活,史册不会去记载,地方志也不会去记述,随着时代的变易,事过境迁,将逐渐被人遗忘。

  • 文章中秋月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80、81期  出版时间:1993-12-15
    关键字: 中秋月 赏菊 百姓家

    八月中秋赏菊花 高朋把酒话桑麻正圆皎月照大地 照亮寻常百姓

  • 文章大陸老百性的順口溜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82期  出版时间:1993-04-20
    关键字: 老百姓 顺口溜 社会现象

    有人说中国人缺少幽默,实际上在民间老百姓的口头创作绝对堪称世界一流水平。例如针砭某些基层干部不正之风的,「屁股在讲台,声音在电台,接见上舞台,赴宴喝茅台」;「上班喝茶水,中午喝酒水,下厂下鄕捞油水,月底拿薪水」;「组长下田头,耕牛在前头,村长下田头,手上有烟头,鄕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要想换口味,多开大小会,要想多喝酒,基层走一走」;「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其中虽不乏偏激之词,但所槪括描绘的「形象」决非个别

  • 文章「大陸尋奇」在魯膠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張林森  出版时间:1999-09-20
    关键字: 鲁胶奇物 民间传说 当地美食 百姓生活

    ㈠「八仙桌」、「六仙桌」——古代的人力「装甲车」可坐八人的「八仙桌」,和可坐四人的「六仙桌」,自古即为攻城掠地的防身「盾牌」,亦为战地居民百姓预防炮弹的机动性防空「掩体」。记得在民国三十五年六月七日至十三日,八路军攻打胶州城国军赵保原部队时,我们全家就躱在近「大桥」的云溪河边一处「西房」的八仙桌下。古代的八仙桌都是用最坚固的眞材实木做的,确实有阻挡弓箭和远距离子弹的功能,在共军围攻胶城的那几日,居民为免受双方炮弹的袭击,纷在家里的八仙桌上,覆蓋以数层厚重

  • 文章板橋寄語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郑板桥 山东潍县 开仓赈济 灾害 对联 百姓

    清初名士鄭板橋,江蘇省興化縣人。爲當時聲名遠播的「楊州八怪」中的佼佼者。他二十四歲中了秀才,四十五歲才中了舉人。五十歲爲山東濰縣縣令。因家貧,深知窮人苦情。當時濰縣天災嚴重,愛民心切,未經呈報,竟開倉施賬,上竟以爲忤而去職。臨行之日,地方仕紳耆老,感其德而爲之餞行。眾皆殷殷遠送,數辭始止。因感他日再見爲難,故再請教益。鄭曰:願濰縣人士,疼愛爹娘,能與疼愛兒女一樣就好了。眾聽之,一時莫測高深,皆爲之啞然。歸而思之,乃知此言雖似爲一時之諧語,而其爲義深矣。茲...

  • 文章游走日軍東洋刀下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曹明仙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丁里寨 血腥扫荡 日军 1939年 1942年 屠杀百姓

    只见南刘庄的老百姓,赶着牛羊慌慌张张地从南园头跑来,并警告我们说:南湖公路上有大队日军装甲车。于是我父亲带头,要大家往北山跑。没想到大批村民刚跑到北山脚下,突然发现从山谷里迎面冲过来一大群鬼子兵,荷枪舞刀,一面大声吆喝着,一面对大群村民盲目射击,子弹从头顶上嗖!嗖!穿过。有些不幸中弹的村民,呼嚎喊叫滚翻在山脚下;没有被打中的,便转头向西老龙头(山名)跑去。可恶的日本鬼子,竟用机关枪,从手无寸铁的群众背后扫射,霎时尸横遍野哭号震天!只见身边脚下的土石,被子弹钻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