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百侯教育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教壇期頤壽星丘晉疇德藝雙輝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丘玉輝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丘晋畴 教育 人物事略 抗日救国教育

    丘晋畴,宣统二年(一九一〇年)三月出生,大埔百侯侯南人。早年就读于中前身联益中学,民国十九年(一九三〇)考取官费留学生,留学日本国立东京文理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他立志做教师,决心以教育拯救苦难的中国。民国廿六年(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华,他愤而归国。途经香港时,应扬德昭校长之邀,返乡在中任教务主任,并被百侯教育界推荐为百侯教育会会长。他除办好中教学工作外,还认真辅导各小学提高教学质量,办好学校。他介绍中优秀生往各山区充实师资历练;组织教师利用假日

  • 文章记取百侯之精神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杨德昭 中学 教育历史

    陶行知先生在《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祝词》里写道:「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天下为公兮教育无私。杨氏不为我兮记取百侯之精神。」陶先生笔下的杨氏,是指中「创校三贤」中的关键人物—国民党中将参议员杨德昭先生。可以这样说,也应该这样说,没有当年杨德昭先生倾注心血的努力,就没有今日百侯中学,更没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殊荣。后来,陶先生又依据「祝词」为百侯中学作了校歌歌词。陶先生在「歌词」的最后句直接阐明:「文化为公,百侯精神。」陶行知先生所赞扬

  • 文章振起中雄风罗维猛校长的办学新举措与作风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劉寶嶺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罗维猛 校长 中学 办学新举措 教育

    二〇〇三年十月三日,母校中八秩华诞庆典大会上,老校友萧如川先生的讲话博得全场阵阵热烈掌声!其中他在会上出面向新任大埔县委张远方先生郑重其事提出:请求县委把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素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之称的《陶教基地》百侯中学转为「大埔县重点中学」。二〇〇三年十月廿三日,大埔县政府就发布:「同意百侯中学升格为县级重点中学;并希望百侯中学按照县重点中学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百侯中学办成一所

  • 文章北有晓庄 南有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陶行知纪念馆 中学 乡村教育改革 艺友制师范教育 民众教育

    北有晓庄,南有百侯」这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社会活动家,生活教育家方明先生,在二〇〇三年十月三日只身专程从北京来到粤东大埔县参加「百侯中学全国第三个生活教育实践基地」七十周年庆典活动暨「陶园」,「陶行知白玉石塑像」揭幕仪式会上的题词。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一日,百侯中学隆重举行「陶行知纪念馆」开馆盛典。百侯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是一间颇负盛名的农村中学。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秋,校董事会会长杨德昭先生为改革乡村教育,培养有用人才,特专程邀请全国

  • 文章可爱的百侯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6期  作者:蘇梅初 出版时间:1969-12-01
    关键字: 梅河风光 童年教育 景色风光

    我的童年岁月,大半是消磨在百侯,所以百侯给我的囘忆很深,也可说是眞正我的故鄕,百侯令人最难忘的是梅河,在县志上因它的流域在淸远都内,故称之为淸远河,又说:「一称梅潭河,因中流有个梅硿滩,滩以下称为梅潭,故而有此别名,今一般人称之为梅河,想即为梅潭河的简称。据县志记载:梅河的河源有二,一出自福建南靖之象湖山,经平和至赤石岩,始通舟楫入埔境。另一水源,是出平和的长乐墟,经官宅至赤石岩下五里,和上述的象湖流水合。梅河自福建入大埔大产甲的白富后,西流至武坑,折

  • 文章二十年代百侯区的小学教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1期  作者:蕭逸之 出版时间:1985-02-12
    关键字: 二十年代 小学教育 历史资料 评价

    敎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敎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大同」。其实,敎育制度或敎育宗旨的变更,对于我们鄕间的学校,其影响可谓微乎其微,我们那时候的老师,不外是全盘接受太老师那读、背、打、骂的一套,其他想非他们所能知的了。二、简陋的设备百侯区以清远河为界,南有杨、张、丘等姓,北也有萧、丘、林等姓。记得民国二十四年,搭乘杨德昭先生专轮自家鄕到三河灞,转赴香港,途中他敎

  • 文章永懷兆華宗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郭善惠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郭兆华 香港华南中学 体育场 教育 家乡建设

    郭兆华先生遗像名教育家郭兆华(一九〇七至一九九四)大埔县枫朗镇芹彩洋村人,是我同房的宗叔,他虽然离开我们十一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慈祥的教诲仍在我脑海萦怀,记忆犹新。现将兆华叔的二、三事叙述,以表怀念之情。格守孝道的楷模抗日战争时期,兆华叔把其创办的香港华南中学迁至梅县,家中有年迈的母亲,一只脚残废的胞兄和侄孙媳。兆华叔是远近有名的孝子,平时除汇款瞻养年老的母亲和胞兄外,在梅县办学期间,每逢春节,他们夫妇都会携儿带女回家看望年迈的母亲,他的长子宗浩还与

  • 文章梅潭河畔「陶」花盛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肖利君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中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校历史 学校校训 校园文化

    特色品牌是大埔最具特色的教育名片。大埔学陶在全国教育界、特别是陶研界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是全县教育无形资昝的宝贵财富。为此,百侯中学擦亮「陶」字品牌,让「文化为公,百侯精神」永放光芒。主要做法是:1.把握一个方向:「手脑双挥,求仁求真」的校训,是学校办学的永恒主题和坚定不移的方向。陶行知先生在百侯中学校歌歌词中写到「手脑双敲,未知之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是中永远的校魂。2.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陶行知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