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茆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白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4期  作者:沈耕壽 出版时间:1998-05-01
    关键字: 稻禾

    浩浩白茆塘,悠悠百里长。常年鱼跃跃,终岁水泱泱。滴滴如甘露,涓涓灌乳浆。稻禾沉甸甸,黎庶喜洋洋。

  • 文章明李充嗣开白茆塘的故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16期  作者:袁建球 出版时间:1993-11-01
    关键字: 李充嗣 改道工程 河道疏治

    吾邑之白茆塘,起自城东,至于白茆口接长江,全长三十九公里,水深河阔,为承泄涝水之主要河道。但江水往复,易致淤浅,故历代治水者频加濬拓,布利于民,仅有明一代,濬治即达八次。这里记述明代李充嗣开白茆塘的一段小故事。明正德间,任命江南巡抚李充嗣兼提督水利工部尙书,使治水江南,得便宜从事。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李充嗣与分督水利工部郎中林文沛根据工程缓急,决定先治理白茆塘。他们组织民工,疏濬了常熟县东仓到双庙的白茆塘故道一万二千八百二十丈。但当时白茆塘出水口已

  • 文章修治白茆塘的人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6期  作者:夏建明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河道 范仲淹 水利 鲶鱼

    白茆塘是常熟境内古老河道之一,全长近百里,自城区小东门起,蜿蜒缓向东流入长江,是市境东南重要的排涝与引水河道。白茆塘始浚于何时,巳无从考证,但从众多史料上获知,有不少历史名人曾主持修治过这河道。1039年,范仲淹任苏州知府,他亲自勘察水利,督浚白茆塘。乡里有许多传闻,范公曾亲临治河工地,设立行辕,专事水利,关心民瘼。自宋代至今,白茆塘经过了十多次疏浚,在这些主持治理的人物中,不乏声震九州的风云人物。元末,称霸江南的姑苏王张士诚,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

  • 文章惊呼『白茆』没有了!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9期  作者: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古镇 吴地记 艺术 行政区

    常熟市的白茆鎭,于去年十月突然并入邻鎭古里,引起了常熟乡亲及社会人士极大的关注,反映不小,纷纷要求恢复鎭治,振兴白茆白茆是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鎭。早在东晋巳得名,据清康熙二十六年《常熟县志》卷十四载:「晋废帝陵在白茆市。、、、按晋书废帝名奕,太和六年桓温废为东海王,咸安二年降为海西县令,食邑四千户,四月徙吴。太元十一年十一月甲申薨于吴,年三十五,、、、。」之后唐〈吴地记〉等代有记载,明代后建置为乡、为鎭,一九九二年再度设鎭,源远流长,巳有一千六百

  • 文章名冠江蘇的常熟古紅豆樹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3期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8-02-01
    关键字: 古红豆树 常熟 红豆山庄 曾园

    红豆树仅六棵,其中常熟即占四棵,为江苏全省之最,名驰遐迩。其在常熟的分布情况如下:白茆红豆山庄古红豆:在常熟市白茆镇芙蓉村,山庄原名芙蓉庄,本云和知县顾立之别业,明嘉靖时山东副使顾玉柱之子顾耿光从海南引植红豆树于此,遂改名为红豆山庄。至清顺治时顾玉柱之外孙,江南一代文宗钱牧斋与柳如是夫妇曾居此,添建亭榭,营为别业,自是山庄益扬名于文坛,后山庄渐荒废,现仅存遗址。今红豆树高十二米,干围二·四五米,树龄四〇〇多年。城内原临水居古红豆:在常熟市城区西门大街原晚清

  • 文章五年來的文化教育建設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7期  作者:報導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常熟 影城 虞山大戏院 山歌 实验小学

    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专案”的八个试点馆之一。全市还成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办公室,并设立专项经费,使各类民间文化的普查和资料征集工作有序展开。完成了常熟花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虞山派古琴艺术、白茆山歌被列为苏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活跃城乡特色文化经过多年培育,白茆山歌、徐市灯谜、任阳篆刻、福山花鼓、练塘龙舟、谢桥书画、董浜摄影、王庄戏曲、唐市评弹、沙家浜旅游、虞山鎭古琴和篆刻等特色文化各领风骚。目前巳建有国家

  • 文章山歌之鄉美麗村莊——童王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7期  作者:蘇禹 出版时间:2014-05-01
    关键字: 山歌之乡 童王浜 山歌 道家音乐陆家班 老村改造

    站在童王桥上下望,河水清澈,水草莹莹,游鱼可数,河岸边还有人悠然自得地在持竿垂钓,一派温馨闲情,连忙拿出相机留下这美丽的画面。回想;一九六一年,被派至童王村小学任教,在那里渡过了三十个寒暑,今天旧地重游,目睹小村面貌的改换,百感交集,联想翩翩。在桥上拍照时,六四岁的学生陆松元握着我的手说:「老师,三十年前和同学顾仲芳、陆雪荷三人参加了您编制的小剧,在白茆大礼堂演出,获得了一等奖。」我兴奋地接嘴:那是白茆山歌独幕小剧《上学》,他还能接着唱出剧中的歌词「穿过

  • 文章白茆山歌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9期  作者:蘇毅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山歌 口头文学作品 山歌之乡 对山歌 大山歌

    白茆山歌,是我邑乡村白茆农民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作品。她源朔好久,有浓郁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世代农民所接受。白茆,位于沪宁公路东,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农民不论在农忙、农闲、除草、摇船、乘凉、有吟唱山歌的习惯,例如插秧、种稻、做活很重很累,但一唱山歌,人感到不疲劳、越干越有劲。还有叫对山歌;就是一群人分甲乙两队,在田头打谷场上你问我答、我唱你答。后来有人认为在场地上对,地域不宽,歌声也传得不远,不如改为隔河隔水,因为歌声通过水面传送,悦耳动听。特别

  • 文章常熟白茆卫生院 蛇毒防治显成效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7期  作者:沈縉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卫生院 蛇毒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国蛇协常熟市蛇毒研究中心 中晚期癌症

    常熟市白茆卫生院每年要接收二百多号被毒蛇咬伤的病人,他们目睹病人的惨状,为了救死扶伤,决心改革这单一中医中药治疗毒蛇咬伤病人的传统老方法,积三十多年的经验与教训,发挥集体智慧,翻典籍、访专家、群策群力,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不结扎患肢,不切开创口排毒,不置患肢于低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蝮蛇咬伤的方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近三年的四百陆拾伍病例,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五。有一中年妇女,在稻田放水时被蝮蛇所咬,经土蛇医医治,不见好转,四十八小时后病情恶化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