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番薯粉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秋来又闻番薯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1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3-12-30
    关键字: 番薯 番薯干 番薯 保健食品

    烧成干饭或汤饭,这是舟山人的通常吃法。直到现在,在鲜番薯上市的季节,吃番薯汤饭的人家还很多,不是图省钱,而是喜欢吃。鲜番薯难以长久保存,农民把它刨成丝晒做番薯乾,储藏起来随时取用。过去,当番薯季节过后,一些人家就吃番薯干。番薯干可以纯吃,也可以跟大米一起烧着吃。番薯干饭吃起来有点硌口,但很香,且耐饥。舟山的姑娘、媳妇擅长于把番薯做成各种糕饼,如番薯糕片、番薯干粉饼、番薯瘪等等。将番薯干磨成,和水调成糊状,不可太湿,以不黏手为准。然后把调成糊的番薯干粉用手揑

  • 文章也谈靑田鄕下的蕃薯点心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7卷 第11期  作者:項建章 出版时间:1995-11-10
    关键字: 青田美食 番薯点心 制作方法

    在台湾叫「地瓜」、在靑田叫「蕃萁」、在书本上叫「蕃薯」。靑田的蕃萁分红皮白心、红皮红心、白皮红心、白皮白心等多种,要做点心以薯为基本原料。擦磨薯,则要挑红皮白心(家鄕俗称铁钉薯)者为宜,因它淀粉多(其它的含糖份高、淀粉少)。擦粉的工具,系采一块一尺宽、一尺半长的白铁皮(或铜质尤佳),再用洋钉密挤打洞后再在一块厚木板上,放置在木桶上。将蕃萁洗净去皮,渗水用手将蕃萁擦磨成,经沉淀再用麻袋挤干再晒,成后经年保用不坏。兹将数种点心做法分述于后。一、薯粉面

  • 文章洪公朝選的軼事

    来源期刊:《同安》 第74期  作者:洪樹勛  出版时间:2001-02-01
    关键字: 洪朝选轶事 出生传说 遵为后神 番薯 垂训全文

    衰替之机,既有征而有验矣。良弓之子学为箕,良冶之子学为裘,尔非木石,宁得袖手待毙,绝无述作之思哉!择其足任是事者某某等,力能为之,苟予令而莫违予之愿也。若其不从,败难堪也,书不能悉意,各宜凛此。洪公爱吃「番薯粉粿」「番薯粉粿」是农村一种粗食品,由于当受到洪公的称赞,因此成为本地的压轴菜,每逢婚丧喜庆,宴请佳宾,第一碗菜就是番薯粉粿。据传洪公举进士后,马上就要到户部去当主事了,当天正逢「三月节」,太夫人想留他吃「三月节」再走,可洪公急于要走,太夫人只得准备一碗

  • 文章青田之美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20期  作者:謝伯康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千峡湖 洞背村 石门洞 番薯

    美丽的村庄,几十户色彩一致的民宿,建筑在层次不等的阶梯下,湖边小亭柳树成茵,设备完善的休闲步道,完整的配套设施等等,都是为了发展观光,增加经济效益。正是地瓜丰收之时,只见家家户户门前农民忙着清洗、搅碎、挤乾,洗出淀粉,将淀粉晒乾,晒干后就成做菜的最佳原料「蕃薯」。青田的山水美丽,但人情更浓,虽然短短几天却感受大家的热情,在此要衷心感谢陈副县长、台办王主任、台联林会长、侨联主任、副主任、及四哥汉奇等精心安排参观行程,并多次宴请家乡美肴,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将携

  • 文章洪朝选与洪厝番薯粉粿

    来源期刊:《同安》 第35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1-04-01
    关键字: 巷南风俗 番薯粿来历 洪侍郎省亲 宴席常菜 炒米粉 猪血糕 猪脚炖槟榔芋

    马巷以南(通称巷南),在新店与洪厝一带,至今还流传一种地方习俗。凡每逢有喜庆佳节日子,普遍于请客宴席中,第一碗菜是「番薯粉粿」,相传此种习俗,据说是从明代「侍郞祖」—洪朝选其时所流传,至今仍保持其传统性习俗。洪朝选,字舜臣,一字汝尹,号芳洲,别号静庵,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公元一五一六)阴历八月十九日子时,福建泉州府同安马巷翔风里十三都洪厝村(又名柏埔庄)人,(本会理事长洪福增先生之祖先——十二世祖),中进士之后未久,即被朝廷任为户部主事,此年

  • 文章家鄉美味二題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8期  作者:孫紅華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家乡 美味 “柴排虫” 番萁 番薯

    的,符合野生新鲜的条件;且不经清洗、不放佐料,当是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直接用火掀送到松木火中烤,自然又带有松木的烟熏味,与虫子自身的松香味浑然一体;虫子烤出之后色泽略带焦黄,香气扑鼻,其味之美,只能是食者自知了。这样的「柴排虫」,现在就是富可敌国、贵为公候者,也未必容易吃到了。美味番薯青田人叫番薯为「番萁」。青田有句古话:「火笼当棉袄,番萁丝吃到老」,从此话中可以听得出来,过去在地瘠人贫的青田,吃上大米也是奢望,一般的人家要靠番萁作当家粮以填肚充饥。当然,番薯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