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画像石刻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嘉祥武氏祠画像石刻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嘉祥 武氏祠 画像石刻 山川文物 史料考古

    画像石是秦汉时代的图案画石刻艺术,而嘉祥县城南紫云山北麓的武氏墓羣画像石是国内最著名的。墓羣是东汉武氏家族的大祠堂,包括前室武荣祠,右室武祠,左室武班祠,后室武开明祠。石刻宋代已发现,且记之于书,淸乾隆初发掘出四室,世称武梁祠。石刻多用减地阳刻法。内容有祥瑞图:带翼神人,云龙异兽,合欢图等。有历代帝王图:人头蛇身的伏羲氏,执禾躬耕的神农氏,冠冕族、着衣裳的黄帝,以及夏禹、夏杰等。有民间和历史故事:闵子骞芦衣赶车,老莱班衣娱亲,曹沫刼桓公,蔺相如完璧归赵

  • 文章安邱汉墓昼像石刻艺术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22期  作者:李煥武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安邱县 汉墓 画像石刻 雕刻内容 音乐舞蹈场面 艺术价值

    日轮月轮以及各种灵禽瑞兽等最为突出。社会生活画像主要题材是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和狩猎耕作等。据专家考证,整座墓的画像石刻中,数墓中室西北石壁上的「乐舞百戏图」最为活拨生动。右侧百戏演员正表演顶杆杂技,杆上面竟有九人之多,可谓技艺高超。五名服饰较统一的散见于图中的舞蹈者,正在翩翩起舞。十二名乐工好像正在为杂技演员和舞蹈者伴奏。图的中上方有一块地毯,上边跪坐三人在吹竽,其余几人似在吹笛、管,也有的像在吹笳、角,尙有一人在马上吹奏。这几种乐器都是汉代所流行的。从乐器

  • 文章一扇历史之窗东汉画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翟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石刻 东汉 画像石 文物 考古

    ·五公尺。墓门正背两面刻有铺首衔环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图案,世所罕见。前室顶部由莲花和菱形方格组成的藻井。壁上;刻有大幅「迎宾图」,东、南、北三面耳室,内壁与甬道均有瑰丽的画像石刻。各室墓门雕刻最是精致,巨大的石门中央浮雕铺首衔环,四周边缘有云气缭绕的阴刻,在云纹中间刻有各种鸟兽和人物;周边刻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组合图案,画面构图精细,雕刻生动活泼,使整个石门显得壮重美观。前室所刻的「迎宾图」,人物画像作抬壶、执物、扫地、接待等迎宾状。南耳室两壁刻有

  • 文章我以审美的观㸃看汉代南阳石刻画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南阳文物 汉代画像石 画像石研究 南阳石刻

    南阳石刻画像有四大特点:一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儒家礼教的束缚。二是破除写实的作风,表现幻想,建立浪漫的风格。三是无论人物、飞龙、怪兽之造型,都予人以跃动之感。四是造型与笔线,不但加强力度,并且要注意到韵度。雕刻不能离开绘画,据此可以推知,在汉代南阳装饰画与雕刻技艺,不但风格创新,并有突破性的进步。汉代石刻画像分布极广,尤以山东肥城孝堂山祠与嘉祥武梁祠石刻画像发现最早,名扬中外。两地虽同在山东,但是画像石刻,不仅内容不同,而雕工手法也不一样。孝堂山祠画像是画王

  • 文章天寧寺的羅溪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78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5-03-15
    关键字: 天宁寺 石刻罗汉画像 罗汉堂 罗汉像 五百罗汉

    没有名号,后于高念祖家得其祖工部郞道素所藏江阴军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石刻。此石刻名号于乾隆二年奉旨钦定入藏,但原碑至嘉庆初已磨灭,江阴令杨世绶乃重刻。据说此重刻与天宁寺罗汉画像石刻同时完工,但天宁寺石刻罗汉画像上始刻时似未刻名号,及光緖间补刻,始补刻名号,故屠寄有补刻名号画像记。至于此五百石刻画像数目上也有了疑问。几篇文内都说是五百像。但陆鼎翰文,题中虽说是五百,其文内却说:「嘉庆三年,净德月公复刻五百十八尊者像于石。」则此石刻,始刻时是五百一十八像,所云五百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