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理学思想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贛學篇(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期  作者:璨瑳 出版时间:1968-01-02
    关键字: 赣学 朱熹 理学思想

    朱子是婺源人,他於乾道五年出知南康軍,由從政所得的經驗,豐富了他的學問。他在江西學問纔有長進的,因此,應把他列入贛學篇;而且他的影響,也以江西人所受為最深。白鹿洞書院無疑為南宋第一流書院!朱子是一勤於寫作的人,詩文百二十一卷,若説當時擧世無雙,讀者也許不相信,但誰能擧出多產作家第二人,我就改掉這一句話!他的四書集註,論孟集義,大學中庸惑問,顯示他喜歡改正舊作,所以他治學問是終身以之,並不是急圖成功的。他編纂了上蔡語錄、程氏遺書、近思錄、伊洛淵源錄、延平問...

  • 文章湖北近三百年學術文化(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25期  作者:羅福惠 出版时间:1997-10-10
    关键字: 彭崧毓 理学思想 生平主张

    ㈢彭崧毓彭崧毓,字于藩,江夏(今武昌)人。靑年時「家貧,館食南北,越十年」,至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中進士,曾官按察使、雲南鹽法道和迤西道,死於同治初年。彭氏一八四八年在雲南騰越,適逢緬王遣使通問,彭氏仔細詢問緬使和譯官,了解緬甸有關情況,寫成《緬述》一書,對於緬甸的「國禁風土」,「民情物產」,尤其是朝政興衰以及和英國的關係,敍述較詳。該書與魏源的《海國圖志》一樣,反映了鴉片戰爭後某些中國人渴望了解外部世界的心態。彭氏指出,中緬壤地相接,有久遠的交往歷史...

  • 文章横渠本體思想的形成與展開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5期  作者:林繼平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张载 学术研究 理学思想

    的底蕴。当正统派的理学思想彻底明白后,便可进入康节的思想领域。康节思想单从表现观察,他是以象数派阐释易理的。然而康节思想的核心槪念,与濂溪一脉的正统派绝无二致。此可从下列各㸃获得证明:㈠康节言「先天」本体的内蕴,与正统的理学家说的并无不同;有时,他又名之为「天根」,明代中叶理学大师陈白沙即曾沿用此一名称。㈡康节用的方法或工夫,主要是「观心」或主静。这与濂溪的「主静」、明道的「主敬」工夫,在实际作法与修为过程中,并没有多大出入。凡是具有几许修持工夫者,即可晓知

  • 文章樂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1期  作者:婁子匡 出版时间:1973-10-01
    关键字: 撰文 语录 吴康斋 理学思想 心境

    明朝英宗天顺初年(一四五七),权臣忠国公石亨知道英宗对自己有疑心,想收人望,所以设法要征召康斋先生去入仕,但是他始终辞官不做,当然这是对名利的澹薄。后来顾泾阳氏赞他「一团元气,可追太古之朴」。康斋先生的理学思想,其比较重要的是:「澹如秋水贫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力除闲气,固守淸贫。」、「屡有逆境,皆顺而处。」固守淸贫的实际情况,可以见之于他底日常生活:「夜大雨,屋漏无干处,吾意泰然。」。「昨晚以病贫交攻,不得专于一书,未免心中不宁,熟思之,须于此处做工

  • 文章建立正心修身標準模式的陸象山先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7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79-07-02
    关键字: 陆九渊 人物史略 理学思想 鹅湖之会 修身正心

    一、江西三陸,並負重名象山先生名九淵,字子靜,與四兄九韶字子美,五兄九齡字子壽同負重名,載於宋史四三四卷,號稱江西三陸,比美晉初江東二陸。按二陸爲陸機陸雲,乃三國演義中火燒劉備的陸遜之孫,吳郡人。(江縣吳縣)我國地名各代稱謂不同,現在習慣稱浙江爲江東,江西仍稱江西。謂江蘇爲江左,江西則爲江右。故江西人在書畫上落款時每稱江右。如黃大受鄕長於其著作中卽稱江右。但陸機陸雲爲何謂爲江東,緣因江浙皖贛湘鄂諸省同屬三國時代之東吳,故云江東。比如楚霸王項羽史載爲下相人...

  • 文章明代贛南著名理學家黃宏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4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黄宏纲 理学思想 人物史略 书院讲学 诗词辞赋

    雩都 高嵐黃宏綱,又名弘綱,字正之,雩都洛村(今屬黎村鄕)人,人稱洛村先生。生於明弘治壬子(一四九二)七月十八日,歿於明嘉靖辛酉(一五六一)五月二十八日,享年七十歲。他與雩都何廷仁(又名善山)及浙江錢德洪、王畿,同時爲明代著名理學家王守仁(浙江餘姚人,人稱陽明先生)的四大名弟子,時稱「江有何黃,浙有錢王」。黃宏綱造詣最著,是四子中佼佼者,爲贛南最早接受並傳播王陽明哲學思想的主要人物之一。黃宏綱從小聰慧伶俐,志趣不凡,初入學便能領悟語句大意。稍長,先生教他...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